控制冷却工艺对Ti微合金化中碳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金属热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oce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淬火-回火工艺制备20 mm厚的Ti微合金化中碳钢板,研究了控制冷却工艺(冷却速度)对该钢有效晶粒尺寸和析出相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越快,有效晶粒尺寸越小,马氏体板条宽度越窄,含Ti析出相越细小,使其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韧性.主要是由于快速冷却保留了轧制时获得的晶体缺陷和形变能,使再加热奥氏体细化,而且快速冷却抑制了Ti在冷却过程中析出,使Ti处于过饱和状态,再加热过程中逐渐析出细小的含Ti析出相,能更有效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有效晶粒细化以及纳米级含Ti析出相使该钢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利用质量损失法和电化学方法测试了3种不同组织类型的7%Cr钢在CO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通过EBSD和SKPM手段从晶界和表面电势角度分析了组织类型引起的耐蚀性能差异原因.结果显
对一种Fe-Cr-Al系电热合金0Cr25Al5进行了不同温度(950、1050、1150℃)的氧化质量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合金试样在950℃下属于完全抗氧化级,在1050℃下属于抗氧化级,在1150℃下
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工业试生产的50 mm厚V-N微合金钢中厚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等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钢板表面质
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DSC差热扫描量热仪进行测试,结合铝合金的析出相强化和位错强化理论模型,研究了在固溶-拉/压冷变形-时效过程中2A14铝合金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
对25CrMo、30CrMo和42CrMo钢刀具进行了860℃淬火工艺试验,且对42CrMo钢刀具进行860、850、830℃淬火及预热+830℃淬火试验,对比了刀槽的畸变量.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增加,低
以真空熔炼方法制备的AZ91-xCu(x=0、0.5、1、2)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400℃保温12 h固溶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浸泡失重法及极化曲线测试等手段对合金的微观结构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氮含量对20Cr13、20Cr13N、20Cr13HN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退火条件下,随着氮含量升高,氮化物钉轧作用增强,组织细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