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集体逃生献一计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天气晴好,我们学校就会在课间安排学生们到室外做广播操。可是我发现,在活动前后,由于同学们都要集体进出教室,所以楼道里总是拥挤不堪,秩序非常混乱。若是再有突发情况发生,那楼道里就会更加拥挤,人群难以疏散,甚至有可能发生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我与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老师也很重视我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要为学生的快速疏散设计一种逃生装置,并实现密集人群的快速转移,那么对原有楼道就需要进行改进,可如何将普通楼道演变为一条逃生通道呢?
  经过多次的实地检查和研究,我和老师一致认为,若要使现有的楼道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具备一定的救生能力,那么就必须对楼道栏杆进行改进。但这些栏杆可都是死死地固定在楼道上的呀!怎么才能让它为我们所用呢?
  在浏览网页时,我看见一些国外大学的教学楼中有滑梯设备供同学们使用,为何我们不能将楼道改造为滑梯呢?最终,我和老师共同设计完成了一套楼梯改造方案:在原本固定的栏杆外套上一个圆筒,使其能来回滚动;再为栏杆上下加上滚珠,使其能够滑动;然后将一个支点上改装成万向轮连接方式,使之可以做水平和垂直转动。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控制栏杆活动了。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栏杆可以滑动到教学楼的另一侧,或旋转到中间,然后借助千斤顶装置,快速将其放下并延伸到地面,成为滑梯逃生通道。它平时是一条普通栏杆,危急时就能演变为逃生滑梯。具体的示意图如下:
  本套装置在设计与试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共同设计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问题一:需要解决栅栏能单独滑出并能延伸到地面作滑梯。
  解决方案:把教学楼栏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框固定装置,就如普通栏杆一样,但要有一个小小改动——在其内部上下方向挖一条滑槽,就好像一个外框。第二部分就是滑动栅栏部分,也就是滑梯,在它上下沿安装滚珠,使它可以在外框栏杆的槽内滑动,同时保证它的栅栏也能滚动。此外,为防止人员在下滑过程中冲出滑梯,还需在其两侧装上小护栏。
  问题二:由于栏杆高度与走廊宽度不一致,栏杆横放后,与走廊衔接处有空隙,在紧急情况下会有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特性,将栅栏设计成为可压缩和展开的形式。收集起来装入外框内时可将栅栏压缩成倾斜状,使用时则可伸展成与走廊一致的宽度。这样滑梯和走廊在衔接上就不会有空隙。
  问题三:滑梯在滑到一侧时,由于滑梯本身的重力作用,滑梯会倾斜,可能导致滑梯和外框的摩擦力增大,很难再向外滑动。同时,滑梯一旦滑出后,就会摔到地面上,致使滑梯受损而无法使用。
  解决方案:在端点延长线上增加一个液压支点。一方面,在滑梯向一侧滑动时,可作为支点,支撑滑梯端点在滑到一侧时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过大而发生倾斜,避免滑梯与外框的摩擦力增大;另一方面,利用液压支点下降滑梯,可以保证滑梯在接触地面时不会受到损伤。
其他文献
30多年前,“旅行者2号”探测器前往土星进行观测。当时,“旅行者2号”距离一颗名叫恩克拉多斯的天体只有不到9万千米的距离,它拍摄并传回了数张该天体的图像,可就是这几张图片,困扰了科学家几十年……  揭开恩克拉多斯星的面纱  恩克拉多斯星(以下简称恩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卫二。在土星的众多卫星中,恩星十分特别,它的表面不像其他兄弟那样布满陨石坑,而是被冰雪覆盖、呈现为皑皑发亮的大平原。这个现象说明
在麻醉技术被使用之前,外科手术绝对称不上是什么文明的事。为了解决疼痛的问题,当时的人们想出各种办法。可惜的是,这些尝试尽管充满文艺色彩,但都被证明是收效甚微……  1575年,法国“理发匠”巴雷总结自己40年丰富临床经验而编著成册的心血之作——《外科学》问世,这标志着用烙铁和沸油治疗枪伤野蛮手术时代的终结,更奠定了西方外科学的基础。但是,在此后的几百年中,尽管外科手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麻醉的难题却始
我觉得自己不是很了解职业规划,曾经想过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但具体要怎么做却不是很清楚。我一直在考虑怎么样能把书读好,因为成绩的好坏会影响职业的选择。我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点概念,也会根据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来选专业,只要不是太冷门的就行。今天学校请了心理辅导老师给我们讲职业规划,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升学与就业指导测试,测试结果建议我读法学或管理学专业。我个人倾向于管理学,一方面是因为兴趣,另一方面也
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依靠人类的视觉暂留现象而发展起来的艺术。你玩过在书角画小人,然后快速翻动书页让小人动起来的游戏么?其实,那就是“电影”!在电影中,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一“帧”(Frame)。动态的画面则按每秒显示多少帧来衡量,这就是所谓的“每秒帧速率”(fps)。早期的电影里几乎没有大动态、高速度移动的画面,也没有CG电脑特效镜头,每秒24帧完全可以满足观众及电影工作者。因此,这种形式就以每秒2
从卢卡斯创立工业光魔开始,电脑技术就一步步将导演们的各种新奇设想投影到现实的大屏幕中。法国影评人弗朗索瓦·塔特雷曾经说过:“以前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情节和演员的表情,而现在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就是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电脑特技画面,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革命性的。”随着电影《阿凡达》的热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科幻电影重新变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在,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电影史上称得上里程碑的科幻电影。《
或许3D打印机这个奇怪的机器你见所未见,也从未了解过3D打印技术的概念,但你可能会记得一些电影中的场景:在《星际迷航》中,主人公对一台机器发出“水”的口令,一杯水就出现了;《云图》中,丰富的食物被机器“打印”出来;《第五元素》中,由一台机器“打印”出女主角的骨骼、肌肉和皮肤。3D打印机就这样披着魔法世界中的神器形象走向公众视野。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保罗·麦基里将3D打印列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
随着“嫦娥3号”任务的展开和达成,月球这个忠实的伴侣再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可是,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月球又有多少不被我们所知的秘密呢?著名的英国摇滚乐队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曾以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轰动全球。不久前,美国天文学家公开了月球背面的照片,同样震惊世界。毕竟,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严格相等,使得人类永远无法从地球上
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着手打造全新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高度达117米的重型火箭如同一个庞然大物,可将人类送往遥远的小行星和火星。按照SLS火箭研制的时间表,它将于2017年进行首次飞行,而与之配套的猎户座宇宙飞船也正在研发之中,预计在2021年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  工程师为SLS火箭助推器使用了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并为太空发射系统设计了不同的推力级,可根据任务要求选择不同推力大小
日前,研究人员在分析火星轨道勘察探测器于2007年拍摄的图像时,发现了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的残骸。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还拍摄到了该探测器的减速伞和隔热屏蔽装置。“火星3号”探测器于1971年发射,同年12月成功登陆火星表面,但是马上与地球失去了联系。虽然“火星3号”是第一个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但向地球传输信号的时间仅为14.5秒,此后便音信全无。  自2006年以来,火星轨道勘察探测器一直
曾几何时,为了学生高考的成功和升学率的硬杠杠,不少学校放弃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却忽视了同学们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很多人觉得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亦或觉得创新教育就是“小发明,小创造”,不得也罢。然而,却偏偏有许多学校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为主旨。作为中学教育勇敢实践者的他们,不仅让学校高考升学率名列前茅,而且在创新教育中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有的学校以创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