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入党联系人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和考察的直接责任人,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进步,进而决定所培养党员质量的高低。党的十八大指出,党员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健康状况好与坏。党员质量低、结构单一,必定不利于党的和谐健康,也不利于党的发展进步。因此如何切实做好入党联系人工作,充分发挥其地位和作用对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入党联系人制度 学生党员质量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58-02
入党联系人工作是高校党建全员育人的重要体现之一。入党联系人肩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等具体工作,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全员育人的视角下建立健全入党联系人工作制度,真正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正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高校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是保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环节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是党的纯洁性的一支重要“活水源头”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纯洁性建设”列入新时期党建的主线和应对的新挑战,要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最直接的就是要把牢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正如列宁同志说过的“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更是我们党90多年发展历史证明了的宝贵经验。
据中组部2013年发布的党员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年底,我党已有党员8512.7万,其中大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另据2009年、2010年的党员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学生中发展新党员的比例占当年新发展党员40%左右,2011年和2012年的发展情况与前几年基本持平。可见,大学生党员已成为党员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他们一方面是在校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和先进分子,另一方面在未来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中他们也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成为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坚持把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我们党纯洁性建设的一支重要“活水源头”。
(二)入党联系人制度是保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第一关键点
要提高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第一步就是要坚持严格党员培养、考核、发展各项程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2013年,党中央专门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讨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教育,会议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同时强调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中央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
(三)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是全员育人背景下夯实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校党组织要义不容辞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长为党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党员联系人承担着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等具体工作,是入党积极分子的“领路人”和“养护人”,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党员联系人的工作情况影响着党组织吸收新党员的质量,做好入党联系人工作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至关重要。
二、高校入党联系人制度的现状和不足
(一)入党联系人工作意识淡漠,理论水平不够
党的相关制度规定,入党联系人要向积极分子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对其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其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这可以说对入党联系人要求较高,必须要有良好的党性知识,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引导。然而,目前高校中担任入党联系人的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他们或因各种原因与入党联系人的要求还有差距。例如担任入党联系人的学生党员自身入党时间不长,党龄较短,不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无法给入党积极分子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大部分担任入党联系人的青年教师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和科研的“重头”工作中,无暇顾及或无法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深入指导,甚至认为这是教学科研工作意外的“负担”,还有的认为入党联系人无非就是“填填考察表,催催思想汇报”的简单“催交”任务,失去了入党联系人的作用,不利于保障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二)入党联系人工作形式化,工作浮于表面
不少入党联系人的工作浮于表面,过于形式化,实效性较差。例如,有的入党联系人的工作局限于“见见面,聊聊天”,有的仅是以领导者的语气和积极分子讲话,有的以长者和老师自居,对积极分子居高临下,长于说教,有的对联系对象的培养仅限于看思想汇报,有的甚至只看思想汇报的数量,仅仅从材料形式上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对于学生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却没有涉及。这些工作方式没有深入把握入党联系对象的真实思想和学习生活情况,所以这样的联系、考察难以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入党联系人数量不足,工作缺少监督
高校学生的数量激增,随着学生入党积极性的逐年提高,党员培养考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培养工作难度增大,在积极分子中开展“一对一”培养的模式难以实现,不少高校的入党联系人要同时联系10名甚至以上的对象,工作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尤其越来越多高校采用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分散度较高,学生党支部培养联系人分布不均匀,入党联系人深入大学生队伍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影响了真实、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同时,因缺乏监督机制,党支部没有及时了解、监督入党联系人工作情况,工作往往存在随意和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积极分子的成长,也影响着入党联系人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着高校党员的发展数量和质量。 三、全员育人视角下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的对策
(一)整合全员育人教育资源,遴选入党联系人
全员育人为入党联系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把党员专任教师、党员管理干部等党员职工和党员学生丰富到入党联系人的队伍。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通过一定的遴选方式,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正式党员或个别极为优秀的预备党员遴选出来,依据“专业导师(班主任)优先、辅导员补位”,按“1+1模式”的原则配备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同时,建立定期培育制度,对入党联系人定期进行集中教育,增强其理论知识,使他们的党性知识得到提升,更加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二)确定入党联系人教育主题,丰富培养入党联系人工作内容
入党联系人的工作不应建立在单纯的“说教”方式上,这种灌输式的方式不仅达不到培养教育的效果,还会产生削弱党组织影响力的不良后果。因此,入党联系人的工作应该建立在一定主题和载体的基础上。例如化学化工学院结合大学生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的平台将入党联系人的工作与党员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为担任入党联系人的党员导师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党性优势,并有效的转化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教育成果。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入党联系人可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全程指导。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培养联系工作
在全员育人视角下,要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入党联系人工作,充分保障其工作实效。例如,建立公示入党培养联系人制度、实践翔实的工作记录机制、定期工作考察制度等。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能方便积极分子与联系人联系,也能彰显其联系人身份,另一方面又将联系人置于群众的监督下,警示联系人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增强联系人的责任意识,并便于日后的培养工作,也便于对入党联系人工作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在各项机制中,对入党联系人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同志在支部大会上予以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鼓励其他联系人学习其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中存在明显问题的同志,党组织应派专人与其谈话,敦促其调整工作方法。若在第二次调查中仍不合格的联系人,支部应将予以撤换,并对该党员予以一定的处理。
总之,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探索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逐步引导高校党建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高校的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党员同志。
[ 参 考 文 献 ]
[1] 农荣前.加强联系人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2] 裴纪平.高校学生入党联系人职责与现状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入党联系人制度 学生党员质量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58-02
入党联系人工作是高校党建全员育人的重要体现之一。入党联系人肩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等具体工作,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全员育人的视角下建立健全入党联系人工作制度,真正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正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高校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是保证党的纯洁性的关键环节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是党的纯洁性的一支重要“活水源头”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纯洁性建设”列入新时期党建的主线和应对的新挑战,要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最直接的就是要把牢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正如列宁同志说过的“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更是我们党90多年发展历史证明了的宝贵经验。
据中组部2013年发布的党员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年底,我党已有党员8512.7万,其中大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另据2009年、2010年的党员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学生中发展新党员的比例占当年新发展党员40%左右,2011年和2012年的发展情况与前几年基本持平。可见,大学生党员已成为党员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他们一方面是在校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和先进分子,另一方面在未来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中他们也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成为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坚持把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我们党纯洁性建设的一支重要“活水源头”。
(二)入党联系人制度是保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第一关键点
要提高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第一步就是要坚持严格党员培养、考核、发展各项程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2013年,党中央专门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讨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教育,会议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同时强调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中央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
(三)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是全员育人背景下夯实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校党组织要义不容辞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长为党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党员联系人承担着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等具体工作,是入党积极分子的“领路人”和“养护人”,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党员联系人的工作情况影响着党组织吸收新党员的质量,做好入党联系人工作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至关重要。
二、高校入党联系人制度的现状和不足
(一)入党联系人工作意识淡漠,理论水平不够
党的相关制度规定,入党联系人要向积极分子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对其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其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这可以说对入党联系人要求较高,必须要有良好的党性知识,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引导。然而,目前高校中担任入党联系人的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他们或因各种原因与入党联系人的要求还有差距。例如担任入党联系人的学生党员自身入党时间不长,党龄较短,不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无法给入党积极分子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大部分担任入党联系人的青年教师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和科研的“重头”工作中,无暇顾及或无法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深入指导,甚至认为这是教学科研工作意外的“负担”,还有的认为入党联系人无非就是“填填考察表,催催思想汇报”的简单“催交”任务,失去了入党联系人的作用,不利于保障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二)入党联系人工作形式化,工作浮于表面
不少入党联系人的工作浮于表面,过于形式化,实效性较差。例如,有的入党联系人的工作局限于“见见面,聊聊天”,有的仅是以领导者的语气和积极分子讲话,有的以长者和老师自居,对积极分子居高临下,长于说教,有的对联系对象的培养仅限于看思想汇报,有的甚至只看思想汇报的数量,仅仅从材料形式上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对于学生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却没有涉及。这些工作方式没有深入把握入党联系对象的真实思想和学习生活情况,所以这样的联系、考察难以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入党联系人数量不足,工作缺少监督
高校学生的数量激增,随着学生入党积极性的逐年提高,党员培养考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培养工作难度增大,在积极分子中开展“一对一”培养的模式难以实现,不少高校的入党联系人要同时联系10名甚至以上的对象,工作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尤其越来越多高校采用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分散度较高,学生党支部培养联系人分布不均匀,入党联系人深入大学生队伍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影响了真实、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同时,因缺乏监督机制,党支部没有及时了解、监督入党联系人工作情况,工作往往存在随意和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积极分子的成长,也影响着入党联系人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着高校党员的发展数量和质量。 三、全员育人视角下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的对策
(一)整合全员育人教育资源,遴选入党联系人
全员育人为入党联系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把党员专任教师、党员管理干部等党员职工和党员学生丰富到入党联系人的队伍。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通过一定的遴选方式,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正式党员或个别极为优秀的预备党员遴选出来,依据“专业导师(班主任)优先、辅导员补位”,按“1+1模式”的原则配备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同时,建立定期培育制度,对入党联系人定期进行集中教育,增强其理论知识,使他们的党性知识得到提升,更加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二)确定入党联系人教育主题,丰富培养入党联系人工作内容
入党联系人的工作不应建立在单纯的“说教”方式上,这种灌输式的方式不仅达不到培养教育的效果,还会产生削弱党组织影响力的不良后果。因此,入党联系人的工作应该建立在一定主题和载体的基础上。例如化学化工学院结合大学生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的平台将入党联系人的工作与党员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为担任入党联系人的党员导师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党性优势,并有效的转化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教育成果。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入党联系人可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全程指导。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培养联系工作
在全员育人视角下,要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入党联系人工作,充分保障其工作实效。例如,建立公示入党培养联系人制度、实践翔实的工作记录机制、定期工作考察制度等。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能方便积极分子与联系人联系,也能彰显其联系人身份,另一方面又将联系人置于群众的监督下,警示联系人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增强联系人的责任意识,并便于日后的培养工作,也便于对入党联系人工作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在各项机制中,对入党联系人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同志在支部大会上予以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鼓励其他联系人学习其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中存在明显问题的同志,党组织应派专人与其谈话,敦促其调整工作方法。若在第二次调查中仍不合格的联系人,支部应将予以撤换,并对该党员予以一定的处理。
总之,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探索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逐步引导高校党建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高校的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党员同志。
[ 参 考 文 献 ]
[1] 农荣前.加强联系人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2] 裴纪平.高校学生入党联系人职责与现状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