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初一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方法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培养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小学不习惯预习,初中学生预习很重要,指导学生应,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要有目的地去预习,使学生有的放矢。
  2.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对每堂课的只是体系有清晰的认识过程;(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要掌握数学思想。(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尤其数学根本不做笔记,时间长了脑子一片空白,因此,数学课也要做好笔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記要点、知识体系、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时,教师用一些提纲或表格,当堂记着知识要点。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教师指导在看书,笔记,慢慢琢磨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指导学生做到:(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课后要花大力气辅导,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
  对新生讲清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2.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从而教师也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相互适应。再说学生们也互相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可能部分后进生跟不上大家,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开始要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青海互助县威远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关于“票”的一项释义是“指绑架者用来勒索钱财的人质”,相应的词项有“绑票儿”“赎票儿”等。“绑票儿”指匪徒把人劫走,强迫被绑者的家属出钱去赎,从事这种绑票活动的人被称做“绑匪”,家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按照绑匪的要求赎救被绑者就叫“赎票”。  那么,活生生的一个人,成为这样的人质后,为何就被叫做“票”了呢?不言而喻,隐喻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票”指称人质这一意义直
《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上发表了戚晓杰先生的《“粉碎纸张机”为什么要说成“纸张粉碎机”》,文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纸张粉碎机”这类再生复合词语序的形成机制,但其中关于“纸张粉碎机”类词语的内部结构。笔者认为还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戚先生谈道:“在构成一个新的事物名称时;人们常常选择‘名+动’,而非‘动+名’,从而构成‘(名1+动)+名2’式结构……”也就是说,“纸张粉碎机”的表层语,法结构应切分
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内涵丰富,不仅宣扬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启迪智慧。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启发思路,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以驳论为主,教学本单元,应抓住以下几点:(1)在理解议论文以理服人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批判思维能力;(2)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但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又不在一个层面,那么综合性学习试题应当怎么出呢,或者说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真正的综合性学习试题呢?  其实,近几年综合性学习试题一直是课标试题研究的重点,只是目前研究和命制出的试题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对7~9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把握不准确。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综合性
笔者最近在浏览报纸、网络等媒体时,发现“紧箍咒”一词频频出现,颇引人注目。在中国期刊网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中检索标题“紧箍咒”,共发现1149条;检索标题中的“戴紧箍咒”,发现相关报道273条;检索“念紧箍咒”,发现263条。可见,“紧箍咒”使用频率相当高。既然使用频率这样高,那么究竟什么是“紧箍咒”?“紧箍咒”是怎样使用的呢?  《汉语大词典》收录词条“紧箍咒”,释为:“《西游记》里唐僧用来制服孙
《国外“博士后”与国内有啥不一样?》(《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4日第11版)一文对“读博士后”这一说法提出了异议,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博士后是“做”还是“读”?应该说,“博士后”不是一种学位,而是一种工作经历。乍一听,“读博士后”似乎会误导人们对“博士后”身份的认知,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看,“做博士后”就一定优于“读博士后”这一表达吗?我看未必。  首先,“读”具有语义匹配的多样性。“读
“粉稀饭”现在已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用来表示“很喜欢”,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79100篇。例如:  (1)我也粉稀饭cyndi王心凌的。(我们的天空网2005年2月20日)  (2)绿茶的口味偶向来都粉稀饭,吃不腻。(成都吃喝玩乐论坛2006年5月5日)  (3)主卫格调很不错,我粉稀饭。(焦点装修家居网2006年7月12日)  网上还有很多“粉”和“稀饭”单用的例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