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07年高考实验题考查类型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题一直都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之一,而且所占分值比重也很大。这种情况既出现在全国卷也出现在自主命题省市卷,实验题无疑成了学生们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本文中笔者就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考查类型进行简单的归类分析,期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1 考查教材实验分析类型
  
  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着必做和选做的多种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已经做过且深思熟虑过的经典实验。它们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测试的一个要点,尤其是高考自主命题省市。解决该类型实验题关键是深刻理解教材实验原理、过程、结论及注意事项。
  例1 (2007全国Ⅱ,30,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
  (2)滤纸上B管子葉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实验现象细节的分析。(1)B中的子叶是发芽的,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所以B种子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第一阶段产生的[H],可以使甲烯蓝还原而褪色,蓝色变浅。(2)放在滤纸上的子叶与空气接触,被O2氧化而使蓝色加深。(3)A试管中的子叶为煮熟了的,细胞内的相关酶已经失去活性而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没有颜色变化。(4)该实验设置A试管主要是起一个对照作用。
  答案:(1)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3)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4)作对照实验。
  
  2 考查实验的修改与评价类型
  
  高考实验题的另一种类型是考查实验的修改与评价,侧重点仍旧是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将他人的相关实验设计方案陈列出来,考生需要根据自己对实验设计的理解程度对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并改进完善。解决该类型试题,考生需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基本的实验方案设计。
  例2 (2007全国Ⅰ,30,(1))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是对他人设计实验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完善。该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结果发现这两个实验组都没有出现生根多少的差异,考虑到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不难分析出原因所在,是该同学设计的两组实验中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都过高或都过低或一个过高另一个过低所致。
  答案:在该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高浓度和高于低浓度的范围的增加一系列的浓度梯度以及在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取消蒸馏水的对照组。原因是生长素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可以促进扦插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3 考查实验设计类型
  
  高考中的实验设计主要有两大类型,典型的验证型和探究型,或者是这两个类型的综合实验设计题型。考生解决该类试题关键仍旧是具体实验设计方法的积累,另外也要特别注意这两种类型实验设计题的解答模式的区别。
  
   实验结果:a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的放射性强度高于b组叶片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例4 (2007山东,27)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是一道围绕癌细胞特点及其原因进行探究的典型探究实验试题。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依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可设计两组实验,即端粒酶无活性(添加端粒酶抑制剂)和有活性(不加端粒酶抑制剂)进行对照,通过观察细胞增殖代数来比较两组实验结果有无差异。若有差异,即实验组影响了增殖代数,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有关,否则就无关。
  
  答案: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②A组加入端粒酶,B组不加,进行培养③纪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B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临床护理英语实践》教学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在《临床护理英语实践》课程测量生命体征技术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相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混合式教学的班级,该项成绩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应用传统教学法班级。说明混合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其护理英语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英语交流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护理英语 混合式教学 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
中学生物课本里的“图表”是浓缩的科学结晶,是相对“稳定”的研究结果及由此而构成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动态”的教材组成部分,体现的是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奥秘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是科学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且富含“营养”等特点,很像教材内容的“压缩饼干”。在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图表资源,有利于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进而实现新课程目标。
1 引言  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生命现象极富奥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在细胞中寻求答案。细胞属于微观世界,肉眼无法观察,对于初中生来说与此相关知识难度很大,如何微观世界巧妙的直观展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精神?采用什么方法将微观世界与探究学习关联?如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领悟生物学科思想与生物学核心知识?这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细胞模型制作”可以是很好的实现途径。  2 活动的整体设计
摘要:“经济决定论”将经济视为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恩格斯晚年对其进行了严厉批判,阐述了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并不是唯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历史的发展表现为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各种意志和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考察恩格斯晚年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有益于澄清误解、还原唯物史观本来面目,摒弃“经济绝对至上”的错误思想。  关键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学生的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下面以“免疫”一节为例,探索对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 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探究往往
摘 要 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为例,阐述问题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增进认知,促进能力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问题探究 生物教学 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问题探究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
摘 要 以“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课题为例,阐述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就如何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改进,有效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本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知识形态 知识逻辑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逻辑思维是人们根据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应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通过逻辑思维,能够深入认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世界新形势、新格局下提出的新型国际合作形式。使用语料库对文本进行分析的方法已被普遍使用于语篇分析中,通过语料库的分析,如对词频、关键词等,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本文以西方媒体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报道为语料,运用语料库软件剖析西方各国媒体的态度,观点,从而发现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方媒体 批判性话语分析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生物技术实践”考查的知识点需要大量记忆,注意与生活联系,学会应用是关键,对微生物的考查频率较高。对考查的规律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复习和解题效率。  1 考查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例1】 (2013·全国课标卷Ⅰ)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 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鹽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  (2) 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