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贫”到“脱贫”:新时代我国城市“隐贫”青年问题再探讨

来源 :中国青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隐贫”青年,麻木在体面的工作中,享乐在尽情的消费中,依仗在父母的保障中,成长在婚恋的责任中。城市青年的“隐贫”成因存在个体差异,依据不同的消费动机和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五种“隐贫”类型:自我投资型、阶段性享乐型、归属融入型、虚假虚荣型和消费成瘾型。要帮扶城市“隐贫”青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强化风险意识,做到科学理财;针对不同的“隐贫”类型,要有侧重性“对症下药”;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隐形贫困”显性化。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时代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作为时代概念,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是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逻辑起点是新自由主义批判。在这
基于对国内新闻传播学高校青年教师在其学科“四大刊”投稿发表经历的考察发现,权威期刊正日渐成为国内人文社科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尝试在权威期刊发表论
审美教育是利用一切外在的感知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产物中关于美的意象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实现美化和提升人们心灵和行为的目的。随着审美现代性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