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多媒体;运用;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A)—0039—0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师生的青睐。但整体而言,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还不高,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其表现及应对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
在理化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演示实验做成课件来代替实验本身,甚至把学生实验也搬到银幕上让学生看,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首先,科学的结论来自客观事实,人为的课件代替实验会导致结论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其次,学生只有在亲自动手操作或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实验技能和能力,而且投入意识越强、参与度越高,实验效果才会越好,仅凭看实验步骤和实验做法有悖于新课改理念;再次,大多数实验中都有一个选择器材的过程,选择器材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过程,而多媒体“做实验”却省略了这一过程。
对策:对于那些可见度较低、演示效果差、适合投影的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把它投影到银幕上进行演示,既增大了演示的可见度,又保持了演示的真实性和动感,而那些必须靠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形成实验技能和能力的实验,还是要让学生动手实验。
误区二:课件制作精美,但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元素过多
目前,很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采用了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响画面,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过于丰富的音响画面会冲淡知识目标的教学,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有些教师在模板上增加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图片:一只奔跑的猫、一朵会绽放的花、一张做鬼脸的娃娃……这样,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无关刺激所分散,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对策: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考虑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服务,还要使这些目标的实现达到和谐共赢的状态,不能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标而冲淡另一方面的目标。
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尽量做到美观、实用、简约,并始终紧扣教学目标,让教学内容成为课件的亮点,这样,课堂效益才能真正提高。
误区三:课件信息过于丰富
有些教师为了使课件自身看起来丰富多彩而做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幻灯片,把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搬来,把课堂教学搞成图片大展示或者动画大联播,让太多相似、重复、可有可无的信息资料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些信息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
对策: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教师应该精选一些典型的、能够突出重点、难点的信息资料做成课件。
误区四:多媒体完全代替黑板的作用
在理科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公式的推导过程、例题的解析过程、几何题的证明过程、作图过程等都做成课件,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或模仿,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对策: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图形或总结性的文字、图表以及标题、探讨的问题等,可以做成课件,根据教学需要放映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学生的感知进程,也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绘图、书写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而对于那些必须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还是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的原则,还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A)—0039—0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师生的青睐。但整体而言,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还不高,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其表现及应对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
在理化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演示实验做成课件来代替实验本身,甚至把学生实验也搬到银幕上让学生看,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首先,科学的结论来自客观事实,人为的课件代替实验会导致结论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其次,学生只有在亲自动手操作或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实验技能和能力,而且投入意识越强、参与度越高,实验效果才会越好,仅凭看实验步骤和实验做法有悖于新课改理念;再次,大多数实验中都有一个选择器材的过程,选择器材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过程,而多媒体“做实验”却省略了这一过程。
对策:对于那些可见度较低、演示效果差、适合投影的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把它投影到银幕上进行演示,既增大了演示的可见度,又保持了演示的真实性和动感,而那些必须靠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形成实验技能和能力的实验,还是要让学生动手实验。
误区二:课件制作精美,但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元素过多
目前,很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采用了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响画面,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过于丰富的音响画面会冲淡知识目标的教学,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有些教师在模板上增加了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图片:一只奔跑的猫、一朵会绽放的花、一张做鬼脸的娃娃……这样,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无关刺激所分散,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对策:教学目标的多样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考虑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服务,还要使这些目标的实现达到和谐共赢的状态,不能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标而冲淡另一方面的目标。
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尽量做到美观、实用、简约,并始终紧扣教学目标,让教学内容成为课件的亮点,这样,课堂效益才能真正提高。
误区三:课件信息过于丰富
有些教师为了使课件自身看起来丰富多彩而做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幻灯片,把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搬来,把课堂教学搞成图片大展示或者动画大联播,让太多相似、重复、可有可无的信息资料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些信息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
对策: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教师应该精选一些典型的、能够突出重点、难点的信息资料做成课件。
误区四:多媒体完全代替黑板的作用
在理科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公式的推导过程、例题的解析过程、几何题的证明过程、作图过程等都做成课件,直接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或模仿,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对策: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图形或总结性的文字、图表以及标题、探讨的问题等,可以做成课件,根据教学需要放映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学生的感知进程,也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绘图、书写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而对于那些必须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还是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的原则,还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