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组织、教材运用、教学过程组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活动课组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对活动课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将活动课简单理解为联系活动,或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造成课堂效率较低。在实际教学中,需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
一、音乐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一)趣味性活动组织形式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反应灵敏度,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较为活跃、好奇心较强的年龄段。因此,在进行活动课设计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活动课组织,竞赛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这种激励下积极地参与到组织活动中来,促使教学效果提升。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责任意识。
(二)实践性组织形式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活动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活动的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小组合作是实践性的一种组织形式,随着小组活动内容的不断增多,实际组织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阶段的小组实践活动已开始由教师自主安排小组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动心理和心理需求,也实现了小组实践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小组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积累知识,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主题活动组织形式
主题活动组织形式是以某一核心内容为主题,并依据该主题展开与此相关的音乐活动。学生依据主题充分发散思维,选择最合理、有效的实现途径,提升音乐活动的实施效益,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活动教学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主题活动课组织形式能够为学会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活动课程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音乐活动课实施的途径
(一)活动课游戏教学策略
为实现活动课的有效展开,一般的会采取游戏的形式对音乐中的情节和情景进行转化,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是最有效的音乐活动形式。比如在进行《紅眼睛,绿眼睛》活动课组织时,可通过在地面画斑马线的方式模拟过马路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行人、司机、交警,模拟马路现场,学生自己根据红绿灯的变化进行表演和演唱。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在音乐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此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绿灯时可以歌唱,红灯表示休止、默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依据教材进行活动课设计
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的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首先,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活动课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欲望,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控制好活动课的内容,依据音乐教材合理选择活动教学内容并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辅导方案,将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层层落实,保证层次化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最后,教师应对活动教学的材料进行延伸,不断丰富小学音乐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将声音与影像结合起来,丰富音乐活动的活动元素,提升音乐活动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引导,情景烘托,丰富活动课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活动课进行合理定位,确保活动方向与实际的教学需求一致,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实现活动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将音乐环境用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从现场环境、表演活动着手,来实现活动情景构建,丰富学生的活动课内容,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小型演出(六一儿童节),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也可通过真实情景再现,来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如学习教材中《春光好》这部分时,教师可利用教学模具或是多媒体设备模拟一个真实的春天场景,在这种情景激励之下,学生更能深入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魅力,更好地带动了活动课的氛围。
结语:
小学音乐学科较其他学科相比特殊性较明显,音乐教学是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获得一种心理体验,并通过这种心理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活动课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有重要的影响,针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情况以及教学效果问题,本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要想实现音乐教学活动课的有效组织,就必须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组织形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涟水县南门小学 江苏】
一、音乐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一)趣味性活动组织形式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反应灵敏度,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较为活跃、好奇心较强的年龄段。因此,在进行活动课设计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活动课组织,竞赛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这种激励下积极地参与到组织活动中来,促使教学效果提升。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责任意识。
(二)实践性组织形式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活动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在教学中设计活动的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小组合作是实践性的一种组织形式,随着小组活动内容的不断增多,实际组织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阶段的小组实践活动已开始由教师自主安排小组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动心理和心理需求,也实现了小组实践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小组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积累知识,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主题活动组织形式
主题活动组织形式是以某一核心内容为主题,并依据该主题展开与此相关的音乐活动。学生依据主题充分发散思维,选择最合理、有效的实现途径,提升音乐活动的实施效益,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活动教学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主题活动课组织形式能够为学会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活动课程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音乐活动课实施的途径
(一)活动课游戏教学策略
为实现活动课的有效展开,一般的会采取游戏的形式对音乐中的情节和情景进行转化,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是最有效的音乐活动形式。比如在进行《紅眼睛,绿眼睛》活动课组织时,可通过在地面画斑马线的方式模拟过马路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行人、司机、交警,模拟马路现场,学生自己根据红绿灯的变化进行表演和演唱。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在音乐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此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绿灯时可以歌唱,红灯表示休止、默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依据教材进行活动课设计
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的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首先,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活动课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欲望,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控制好活动课的内容,依据音乐教材合理选择活动教学内容并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辅导方案,将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层层落实,保证层次化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最后,教师应对活动教学的材料进行延伸,不断丰富小学音乐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将声音与影像结合起来,丰富音乐活动的活动元素,提升音乐活动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引导,情景烘托,丰富活动课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活动课进行合理定位,确保活动方向与实际的教学需求一致,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实现活动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将音乐环境用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从现场环境、表演活动着手,来实现活动情景构建,丰富学生的活动课内容,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小型演出(六一儿童节),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也可通过真实情景再现,来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如学习教材中《春光好》这部分时,教师可利用教学模具或是多媒体设备模拟一个真实的春天场景,在这种情景激励之下,学生更能深入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魅力,更好地带动了活动课的氛围。
结语:
小学音乐学科较其他学科相比特殊性较明显,音乐教学是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获得一种心理体验,并通过这种心理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活动课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有重要的影响,针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情况以及教学效果问题,本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要想实现音乐教学活动课的有效组织,就必须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组织形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涟水县南门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