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是你们,但我愿意关注你们的关注;我不是你们,但我愿意惊奇你们的惊奇;我不是你们,但我愿意感受你们的感受……这简单话语强调了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融洽、互动的关系。在幼儿园中,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通过小班的教学,我认为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很平凡,平凡得就像一个妈妈。爱每一个孩子,并在生活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爱,就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说到底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是一项爱的工作,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
教师在对待孩子上,能够热爱孩子,能够接受孩子的各种行为,能够满足孩子心理发展的各种需要的,孩子的情感也能因为离开父母而在教师身上获得补偿。特别对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他们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时,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幼儿是否能消除不安的情绪而适应新的环境。例如我今年接手的是小班教学任务,在对待新生哭闹的问题上,我尽量做到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并用搂搂、抱抱、亲亲等身体动作给予必要的爱抚,因此,很多小朋友在我的帮助下很快稳定了情绪,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反之,若对哭闹的孩子缺乏耐心,并当面指责孩子的不是,这样,幼儿的焦虑情绪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增加恐惧心理,有的一见到这个教师就怕,不愿上她的课,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可见教师爱幼儿,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二、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已有的经验和对幼儿的看法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我认为,教师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改变以往从成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因为不论孩子年龄大或小,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当我们顺应了孩子正确的要求,孩子就能愉悦地接受相应的规则。相反,如果我们只是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来确定相应的规则约束孩子,有的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别的小朋友都拿着油画棒聚精会神地画画,只有张哲奇一边玩卡一边自言自语,当时我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卡,并且把他训斥了一通,张哲奇不说话,但是也没有画画,就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我立刻就意识到我的态度有些粗暴,他毕竟只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爱玩是正常的。于是我把他揽在怀里,问他是不是特别想玩卡,他点了点头,我又问在上课时间能不能玩卡呢,他摇了摇头,我接着说我们可以下课再玩啊,下课老师和你一起玩,并把卡还给了他,他高兴地接过卡并收了起来。下课后我陪他玩了一会儿,以后他只要上课时玩东西,我只要看他一下,他马上就会收起来。
其实教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消除抵触心理,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三、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
1.蹲下来讲话
在幼师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师跟我们说过:幼儿和老师讲话时,是很累的,因为他们要长时间地仰视,所以,幼儿园教师与孩子说话时,要蹲下来平视孩子。这样做,一是体现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二来避免因双方身材的反差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在我们蹲下来之后,我们和孩子的身高就差不多了,孩子在“同等”身高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很轻松,也会感觉很亲切,互相之间就容易说话交流了,自然也培养了感情。
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进而相处融洽,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他的意见,赏识他的优点和进步,他们便能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眼中的世界,用一颗童心去理解自己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的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2.抱起来交流
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平等,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尊重;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理解,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关爱;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善待,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胸怀。蹲下去、抱起来是通往孩子心灵的阶梯,蹲下去、抱起来是为了读懂孩子。
例如教学美术课《画鼻子》,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小孩儿,然后找陈飒小朋友给小孩儿添鼻子。但我将小孩儿画得太高了,陈飒踮脚都没有够到,于是我就把她抱了起来,鼻子画好了,陈飒美美地走回座位。我相信,这个满怀爱意的拥抱,会成为这孩子永远的记忆,每每思来,都是一份甜蜜。
教师要把孩子抱起来和他们交流,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爱他,多么愿意和他亲近。
3.牵着手教育
教学语言课《我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时,孩子们一个个地都争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的叫声,并学得惟妙惟肖,这时我发现只有征润泽坐在位子上不说话,我示意其他小朋友不说话,走到他的位子上拉着他的手,笑着说:“你来试试,好吗?”孩子的语言虽然不是很流畅,很胆怯,但我想,这是孩子迈出的一大步,有了教师的鼓励,他胆子会慢慢大起来的。
牵的是手,扯着的是“爱”,“爱”搭起了师生的心灵之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把目光扩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阳光雨露。尽管有的学生很弱小,但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多给他们一点关怀,有一天他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将学生摆在什么位置上的表现。更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我们可以把心离孩子近一些,更近一些。
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相信:只有一个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师,一个真心爱着幼儿的教师,一个关注幼儿幸福的教师,才会成为一位真正的好幼儿教师。教师应关注孩子的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激发与培养,注重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关注孩子的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等,与此同时,也要真正地学会关注孩子发展的寻常时刻、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和顺应身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体现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是关心,和谐是尊重,和谐是平等,和谐更是幸福,在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一、热爱幼儿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很平凡,平凡得就像一个妈妈。爱每一个孩子,并在生活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爱,就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说到底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是一项爱的工作,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
教师在对待孩子上,能够热爱孩子,能够接受孩子的各种行为,能够满足孩子心理发展的各种需要的,孩子的情感也能因为离开父母而在教师身上获得补偿。特别对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他们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时,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幼儿是否能消除不安的情绪而适应新的环境。例如我今年接手的是小班教学任务,在对待新生哭闹的问题上,我尽量做到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并用搂搂、抱抱、亲亲等身体动作给予必要的爱抚,因此,很多小朋友在我的帮助下很快稳定了情绪,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反之,若对哭闹的孩子缺乏耐心,并当面指责孩子的不是,这样,幼儿的焦虑情绪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增加恐惧心理,有的一见到这个教师就怕,不愿上她的课,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可见教师爱幼儿,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二、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已有的经验和对幼儿的看法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我认为,教师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改变以往从成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因为不论孩子年龄大或小,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当我们顺应了孩子正确的要求,孩子就能愉悦地接受相应的规则。相反,如果我们只是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来确定相应的规则约束孩子,有的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别的小朋友都拿着油画棒聚精会神地画画,只有张哲奇一边玩卡一边自言自语,当时我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卡,并且把他训斥了一通,张哲奇不说话,但是也没有画画,就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我立刻就意识到我的态度有些粗暴,他毕竟只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爱玩是正常的。于是我把他揽在怀里,问他是不是特别想玩卡,他点了点头,我又问在上课时间能不能玩卡呢,他摇了摇头,我接着说我们可以下课再玩啊,下课老师和你一起玩,并把卡还给了他,他高兴地接过卡并收了起来。下课后我陪他玩了一会儿,以后他只要上课时玩东西,我只要看他一下,他马上就会收起来。
其实教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消除抵触心理,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三、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
1.蹲下来讲话
在幼师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师跟我们说过:幼儿和老师讲话时,是很累的,因为他们要长时间地仰视,所以,幼儿园教师与孩子说话时,要蹲下来平视孩子。这样做,一是体现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二来避免因双方身材的反差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在我们蹲下来之后,我们和孩子的身高就差不多了,孩子在“同等”身高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很轻松,也会感觉很亲切,互相之间就容易说话交流了,自然也培养了感情。
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进而相处融洽,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他的意见,赏识他的优点和进步,他们便能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眼中的世界,用一颗童心去理解自己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的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2.抱起来交流
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平等,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尊重;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理解,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关爱;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善待,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胸怀。蹲下去、抱起来是通往孩子心灵的阶梯,蹲下去、抱起来是为了读懂孩子。
例如教学美术课《画鼻子》,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小孩儿,然后找陈飒小朋友给小孩儿添鼻子。但我将小孩儿画得太高了,陈飒踮脚都没有够到,于是我就把她抱了起来,鼻子画好了,陈飒美美地走回座位。我相信,这个满怀爱意的拥抱,会成为这孩子永远的记忆,每每思来,都是一份甜蜜。
教师要把孩子抱起来和他们交流,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爱他,多么愿意和他亲近。
3.牵着手教育
教学语言课《我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时,孩子们一个个地都争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的叫声,并学得惟妙惟肖,这时我发现只有征润泽坐在位子上不说话,我示意其他小朋友不说话,走到他的位子上拉着他的手,笑着说:“你来试试,好吗?”孩子的语言虽然不是很流畅,很胆怯,但我想,这是孩子迈出的一大步,有了教师的鼓励,他胆子会慢慢大起来的。
牵的是手,扯着的是“爱”,“爱”搭起了师生的心灵之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把目光扩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阳光雨露。尽管有的学生很弱小,但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多给他们一点关怀,有一天他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将学生摆在什么位置上的表现。更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我们可以把心离孩子近一些,更近一些。
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相信:只有一个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师,一个真心爱着幼儿的教师,一个关注幼儿幸福的教师,才会成为一位真正的好幼儿教师。教师应关注孩子的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激发与培养,注重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关注孩子的自主建构和主动发展等,与此同时,也要真正地学会关注孩子发展的寻常时刻、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和顺应身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求,促进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体现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是关心,和谐是尊重,和谐是平等,和谐更是幸福,在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