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党员生活·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一条重要经验。党内法规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党支部制度建设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石,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2017年4月作出的关于“抓实基层支部”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党支部制度建设,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保持党的基层组织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以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需求。
  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凸显政治性
  政治性是党支部制度的第一属性。一是必须尊崇党章。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制定党支部制度要从全面梳理党章开始,要以党章为总依据,不得与党章相违背,要始终高举党章。二是突出政治要求。党支部制度对党员的管理主要是政治管理,在制定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处处要体现政治要求,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坚持民主集中。按照民主集中制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有利于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利于处理党内矛盾、协调党内关系、维护党内秩序,能够充分体现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整体性
  党支部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一是统筹“立”制。着眼于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按照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进行统筹考虑,既满足当前又立足长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是及时“改”制。根据基层党支部实践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完善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相适应、与推进“合格支部”建设不相配套的相关制度,使党支部制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适时“废”制。对已经过时的制度,要开展专项清理,避免制度“超期服役”,从而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全覆盖、常态有效。四是积极“释”制。对需要细化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制度,要加大解释力度,明确条文含义,推动精准落实。
  (三)注重实效性
  务实管用、普遍可操作执行是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关键。一是对接需求。制定党支部制度不是做文章,不能脱离实际搞逻辑推演,形式看上去很完美、结构严密,却内容庞杂、程序繁琐,让人看不懂、记不住、做不到,陷入“制度陷阱”。要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从典型案例中找出漏洞和不足,从实践中提炼具体管用的招数,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一目了然,确保能够盯住人、看住事。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不断探索完善。二是简便易行。党支部制度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形式花哨,而在务实管用、简便易行。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高标准要蹦起来够得到,守底线要明确划出基本规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恰如其分、宽严相济,循序渐进地将制度的笼子一步一步扎紧扎牢。
  党支部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
  党支部制度建设要以“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为导向,坚持以系统思维促规范,以均衡理念补短板,着力从组织设置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组织运行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组织监督制度等五大方面协同发力。
  (一)建“优”组织设置制度
  要适应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更加务实的党支部设置形式,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一是设置规模。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科学、合理设置与基层单位、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员人数相匹配的党支部(或党总支、基层党委)。二是设置类型。按照工作性质、特点和重心的不同,可以分为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国有企业中的党支部,高等学校中的党支部,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事业单位中的党支部,非公有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党支部,机关党支部等七大类型。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临时党支部,一般不能设立网络党支部。三是设置管理。对党支部设置要严格审批程序,支部组建和撤销必须由上级党委批准,并报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备案,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部门机关党委、行业系统党委所属的基层党委不能批准设立党支部。要按照“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党支部的管理,切实理顺隶属关系。对依托组建的基层单位发生变更撤销的,由审批设立党支部的上級党组织负责同步调整党支部设置。同时,根据农村和社区工作实际,可以将这两个领域的支部换届间隔时限由3年调整为5年,以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建“实”组织生活制度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一是“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是支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支部党员大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次,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党小组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2次;党课一般每季度讲1次,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到基层党组织讲党课,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每年至少讲党课1次。二是“支部主题党日”制度。“支部主题党日”原则上以支部为单位开展,根据各领域实际每月固定一天开展。要突出政治点名和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党章、自觉缴纳党费的基础上,围绕党性教育、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特色实践等主题,开展专题学习讨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激励和引导党员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让组织生活“严”起来,使支部堡垒作用“强”起来。三是组织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1次,根据需要也可以适时召开。组织生活会的议题,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联系本单位的实际确定。党支部对党的组织生活会内容要进行认真研究,设支委会的党支部要先行召开支委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摆支部班子及成员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清单,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民主生活会有关规定,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四是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操作程序主要是,对照合格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步骤,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要把党员的思想表现、工作作风、遵守纪律、履行职责、作用发挥和道德品行等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对评为优秀等次的党员予以表扬;对党性不强、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及时稳妥慎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劝其退党或除名等组织处置。   (三)建“紧”组织运行制度
  科学合理的支部运行制度是保障支部发挥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的关键,也是支部规范有序运行的必备条件。一是分工负责制度。建立支部委员会委员分工负责制,有利于克服支部班子成员因工作职责不明确而导致的相互推诿、效率低下,有利于增强班子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支部委员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班子成员的分工负责制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各司其职。要根据不同领域党支部的功能特点,配齐配强专兼职委员,负责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综治、群团等方面的工作,各领域党的支部委员会必须配备纪检委员,村、社区必须配备综治委员。二是民主集中制度。民主集中制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正确处理支部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党员各抒己见,讨论中发生分歧,既要认真考虑少数人的意见,又不可议而不决。支部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书记要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充分尊重委员的权利,善于正确集中大家的意见,委员要支持支部书记的工作,接受支部书记的监促和指导,当好支部书记的助手。三是请示汇报制度。党员要定期就个人的学习、思想、工作和完成支部所分配的任务等情况向党支部或党小组进行汇报,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可随时汇报,党员外出时应当每季度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至少1次。党小组向党支部每月请示汇报至少1次,党支部向上级党组织每季度请示汇报至少1次,下级党组织遇重大事项可随時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四是报告工作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指支部委员会定期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的制度,一般每半年报告一次或按工作阶段进行报告。
  (四)建“严”组织管理制度
  支部对党员的管理主要是政治管理和组织管理,党支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系统化程度直接体现支部组织化水平的高低。一是谈心谈话制度。开展谈心谈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内团结的有效途径和形式。要按照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帮助提高的要求,支委成员之间、支委成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要经常性谈心谈话,谈心谈话可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支委成员之间一月谈一次,支委成员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可根据情况确定。二是发展党员制度。发展党员是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三是党费收缴制度。缴纳党费是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的具体体现。每个党员都要自觉按月向支部缴纳党费,党员补交党费不得超过6个月,新党员的党费应从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当月开始缴纳。收缴的党费要实行转账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
  (五)建“密”组织监督制度
  党内监督是党运用自身力量,依据党规党纪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的监督和制约,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举措。一是党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是提高党组织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式。党支部要将党务公开工作贯穿于党支部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党务公开要突出时效性,常规性工作、重大决策、目标任务常年公开,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大事项经上级党组织审批后公开。根据内容不同可采取会议公开、公告公示等不同的公开形式。二是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党支部植根于群众之中,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支部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党支部要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个别访谈群众、重大事件及时向群众通报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其他文献
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就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好党的声音,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随时随地正能量的引导,帮助居民过上幸福生活。  自己讲、带头讲,培育社会组织讲  用平民化的视角宣讲政策理论。宣讲员要先学懂、学通政策理论,再用心琢磨,用平民化的视角选择老百姓爱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以小见大来宣讲党的政策。例如,在年初党员春训活动中,我选择路网建设、BRT公共交
期刊
治好“形式主義”的病要从“学思践悟”上下手。对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各项部署的精神内涵。深入工作一线,走到群众中去,用心聆听群众呼声,用行动践行党的各项部署,坚持在实践中反思,才能有所悟,才能有提升,也才会有“真体会”。
期刊
要想彻底杜绝抄袭体会的问题,就必须治标又治本。首先,机关单位应避免在收集心得上面的重复性;其次,在征集心得体会时应该放开部分硬性要求,可试着自定內容自愿投稿,避免“体会不够,百度来凑”的情形,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干货”;再次,机关单位应完善管理制度,确定抄袭的相关处罚机制,并注重培育党员干部以开拓进取的姿态激发新作为,从党员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上杜绝抄袭等不正之风。
期刊
“体会”,是“检人之根本,发人之所云”,一词一句有政治,一言一语树形象。抄袭不但是形式主义,更是蔑視党性。笔者认为,“体会”要做到三个“必不可少”。首先党性党味必不可,突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内涵逻辑、实践逻辑的深刻把握,潜移默化增强“四个意识”。再就是自我剖析必不可少,对照理论学习、政治标准、攻坚克难、务实精神等方面深入分析,不在乎辞藻华丽,要注重见人见事。还有解决问题
期刊
大家好!提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就会让人疑问,初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不忘初心?怎样践行初心?针对这3个问题,我将从回顾初心、牢记初心、践行初心三个角度给大家作个粗浅的汇报。  回顾初心  1935年4月,红军开始长征,出发的时候有8.6万多人,沿途还扩招很多人,总的说起来也有十几万人,到了延安才剩下6000多人,这是什么概念?95%以上的红军战士把自己的尸体留在了长征路上。  这漫漫两
期刊
抄袭而来的学习体会,是“伪体会”,不过心也不过脑,谈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其实只要他们稍微上点心,认真读一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恐怕就会有一番心得。如果再联系自身工作,应该更有表达欲望。另一个恐怕与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有关。在现实中,但凡涉及落实中央精神,总有一些地方和官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习惯于走过场。上级部门既不核查,更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責任。如此一来,谁还把学习心得当回事?要彻底清除
期刊
一年一日,日子在变厚;一星一月,情深而志笃。用清晨村野的每一份纯净,掸去人生的暮气,沉得下去,才能心志如意。  基层一本书。端正有大智慧,仁显有大道德,可薄亦可厚,在乎观阅者。潜心静默,恒坐而阅,黎民苦乐皆心所系;浮夸躁鸣,调高行乏,布衣死生淡而弃之。  基层一道岭。善进不易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磨砺万钧,虽身疲然志弥坚,复兴之梦尚可追;榜落岁及,虽囊消然志尚存,振兴之路犹可为。  
期刊
在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巍巍青山中,有这样一支红色队伍:他们,生活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中,每天都在用双手双脚丈量着这片红色沃土;他们,想的是怎么改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困面貌;他们,做的是如何让党旗在高山上更加鲜红……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他们战天斗地,用火红的信仰改写了一个贫穷落后的高山场(村)面貌——他们,就是张湾区凤凰山茶场党支部。  找准“牛鼻子” 打通“小康路”  “刚来茶场的
期刊
从移民西迁到再次南迁  从钟祥市城区一直往南走,驱车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柴湖镇。我们首先来到了荆门大柴湖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负责人全淅林就是柴湖镇的首批移民,他名字中的“淅”字就是为了怀念自己的故乡淅川由原先的“西”改来的。全淅林告诉记者,虽然这里是柴湖镇,但是大家都习惯叫它“大柴湖”。  据记载,1935年汉江发生特大洪水,堤防溃决,从那时起柴湖镇一片汪洋。后来,湖里长出了可以烧火做饭的
期刊
大柴湖精神是大柴湖移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在搬迁安置、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的积淀和结晶,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在大柴湖的生动体现。  这是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了丹江口水库工程建设,移民群众胸怀大局,肩负民族大义,挥泪辗转多次搬迁。他们弃祖抛业别故园,背井离乡,展示了舍小家、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这是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面对艰苦的生存条件,广大干群咬紧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