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男性,65岁.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8年,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史.患者于2013年12月底出现右颈部、双腋窝、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疼痛,伴有盗汗及体质量减轻.患者于2014年1月15日人住当地医院,行右腋窝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起源.免疫组织化学:CD3散在+,CD20++,CD79a+++,CD45RO散在+,CD10-,bcl-6-,MUM-1+,CyclinDl-,Ki-67+++ 50%,CD21+,bcl-2+.患者于2014年1月22日及2月12日在该院行2个周期化疗(环磷酰胺1.0 g第1天,米托蒽醌15 mg第1天,长春新碱2 mg第1天,泼尼松100 mg第1天至第5天),患者化疗后全身淋巴结缩小,但半个月后淋巴结再次增大,于2月24日入住我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8.23×109/L'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56× 109/L.腹部及胸部CT提示纵隔内、膈下、双侧腋窝、小网膜囊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头部CT无异常.彩色超声提示:肝大并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肝门区及胰头区多发低回声结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脾大,脾门静脉增宽.骨髓穿刺涂片淋巴比例偏高,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学提示CLL.诊断考虑Richter综合征(RS)[CLL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拒绝使用R-CHOP方案化疗,于3月5日行CHOPE方案化疗(环磷酰胺1.0g第1天,吡柔比星70 mg第1天,长春新碱2 mg第1天,依托泊苷100 mg第1天至第3天,泼尼松100 mg第1天至第5大).患者化疗后全身浅表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但出现肺部感染,患者要求放弃治疗出院. 关键词:淋巴瘤;白血病;Richter综合征
Richter综合征一例
【摘 要】
:
患者 男性,65岁.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8年,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史.患者于2013年12月底出现右颈部、双腋窝、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疼痛,伴有盗汗及体质量减轻.患者于2014年1月15日人住当地医院,行右腋窝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起源.免疫组织化学:CD3散在+,CD20++,CD79a+++,CD45RO散在+,C
【机 构】
:
414000湖南省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一科,414000湖南省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一科
【出 处】
:
肿瘤研究与临床
【发表日期】
:
2014年2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对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高龄、高危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实施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实施PKR-BT术治疗的27例高龄、高危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74.7岁(65~89岁),>75岁12例.伴严重糖尿病7例,伴有冠心病、风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或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伴脑卒中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PMS2和MSH6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PMS2和MSH6在10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确定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微卫星稳定(MSS)表型,并分析其与发病年龄、肿瘤分化、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01例子宫内膜样
目的 研究人角化层糜蛋白酶(SCCE)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颈腺癌45例、子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 24例和正常子宫颈组织24例中SCCE、雌激素受体(ER)、癌胚抗原(CEA)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颈腺癌、CGIN和正常子宫颈组中,SC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4%(38/45)、58.33%(14/24)和8
目的 前瞻性分析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根治术对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等的影响,探讨Ⅱ、Ⅲ型AEG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间山西省肿瘤医院前瞻性研究入组Ⅱ、Ⅲ型AEG患者139例,其中经胸入路组(经胸组)64例,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组(经腹组)75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阳性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平均住院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短期培养法、R显带技术对80例ALL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80例ALL患者中,正常核型53例(66.2%),异常核型27例(33.8%),其中,染色体核型结构异常者10例(12.5%),数目异常者2例(2.5%),复杂异常15例(18.8%).按数目畸变分类,> 50的超二倍体2例(2.5%)、4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及替吉奥(GS)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先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3~7d内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再给予GS方案同步化疗,入组患者完成3~4个周期化疗,术后2、4、6、12个月随访复查血常规、CA199、胸部X线片、平扫+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结果 患者术后2、4、6个月肿瘤病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揭示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中Topo-Ⅱ、GST-π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Topo-Ⅱ在正常组织与胃癌高、中、低不同分化程度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20)、100 %(30/30)
目的 探索人肺癌细胞在用灌注法脱细胞的鼠肺基质支架中生长的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SD大鼠心肺组织,利用0.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及1% TritonX-100溶液对离体的鼠肺行灌注法脱细胞,将人肺癌H460细胞株种植于脱细胞化鼠肺基质中,并将其置于特制的生物反应器中灌注培养l~2周.结果 脱细胞化后的鼠肺基质去除了大鼠自身细胞,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结构.H460细胞在脱细胞化鼠肺基质支架中生长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肠壁及肠腔特征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HD扫描仪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时期的扫描.观察5 1例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平扫及增强后病变肠壁、肠腔及近端正常肠腔的表现,进行必要的数值测量和CT值测量.结果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肠壁呈环形不均匀增厚,半球形增厚.增厚肠壁见内缘有分叶,外缘有分叶或无分叶.增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