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技术,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独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会他们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发挥他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
  
  一、利用原型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想象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标枪出手动作时的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箭,说明满弓的道理。老师可把一根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石子的一端,这时候小石子在竹片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而且在不超过竹片弹力限度的情况下,竹片弯得越大,弹力越大,小石子飞得越远。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原型用于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正确地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在讲解中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如技巧动作中的“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化语言描述,加上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而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更能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再比如老师在教“前滚翻”时,老师用一方块做滚动实验,方块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象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当人的身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从而使学生悟出前滚翻的动作原理。由于学生在实践中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渗透和培养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心境,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这样一来才能迈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渗透和培养的第一步。“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之一。据统计,不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总体呈递减的趋势,如何使这些人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参与进去才会发挥创造性思维,这也是保证正常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学生思维。如跑步教学时教师可以问:“脚往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 42°,而不是45°?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己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竞争性。竞争的结果,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懊丧。但这并非竞争的全部意义所在,重要的是在竞争过程中使参与者有机会进行各种心理体验和心理调整。激烈的竞争能激发人勇往直前的进取心,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无目的、无计划地流于简单技能教学,其效率和效果都是明显不同的。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其他文献
射击射箭项目是我省全运会夺牌的项目之一,是我省竞技体育项目中重点扶持的项目。但是在长期跟随我省射击射箭运动队的过程中,发现教练员并不是很重视体能训练,安排体能训练的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就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是密切相关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查访问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少体校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学训矛盾严峻、管理不到位、师资水平低、招生困难、场馆设施差、竞赛制度不合理,是其制约瓶颈;以人为本、体
目的:使用前瞻性、随机化、双盲设计,比较可乐定(Clonidine)及咪唑安定(Midazolam)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将100名择期进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ASA身体状态1级(年龄1~11岁),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