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山是一座资源型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3%。因此,唐山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更加重大。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市重点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0%,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
为此,全市各级工业经济促进系统要进一步明确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一主线,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扎实开展,努力为促进我市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唐山做贡献。
一、深入推动结构调整,努力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工业体系
一是大力推动重点行业联合重组,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把提升企业规模作为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按照“抓质量、抓品种、抓整合”的总体要求,坚持“上大压小、增高减低、扶优汰劣”的实现途径,推动生产能力和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转移,建立与我市能源现状相适应的工业布局。重点推动钢铁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联合重组,不断提高铁矿石、焦炭、电力等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力争到今年底,全市钢铁企业整合至20家,到明年整合至10家。与此同时,要坚决关停、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坚决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确保有限资源集中到优势企业,发挥最佳效益。
二是坚持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把节能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组织开发推广共性、关键性节能技术和产品,努力突破制约节能的技术瓶颈。在冶金行业,全面普及富氧喷煤、溅渣护炉、高效连铸、一火成材、热送热装等先进节能技术,大力推广“三干”(即干熄焦、高炉、转炉煤气干式除尘)等节水技术;在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预分解回转窑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窑炉全保温、富氧和全氧燃烧、陶瓷低温快烧、无匣烧成等节能技术。在化工行业,大力推广烟气余热回收、脱碳脱硫、低压合成、离子膜烧碱等节能工艺和技术。
三是大力培育非资源型产业,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逐步实现资源和能源投入的递减。当前,我们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点谋划和发展好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集技术和人力资源为一体的重要的耗钢产业,是延伸钢铁产业链条、降低我市单位GDP能耗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加快,特别是随着渤海经济群的崛起,我市依托精品钢材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牢牢把握机遇,加快促进经济增长由依赖资源型向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源转变。
二、创新工作手段,强化市场导向,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我们要紧紧抓住曹妃甸工业区纳入国家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以及唐山作为河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契机,深入落实《唐山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向纵深开展。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和建设。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在钢铁—能源—建材—化工等重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间及产业内部构建废渣、中水及热能的循环利用模式。在冶金行业,力争450立方米以上高炉全部实施TRT发电项目,高(转、焦)炉煤气实现“零”排放,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在水泥行业,要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尾余热发电项目,鼓励水泥企业利用高(转)炉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生产“生态水泥”,并逐步扩大规模。在煤炭行业,积极推广普及矿井疏干水利用、煤泥浮选、煤水闭路循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技术;鼓励利用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生产电力和新型建材产品。在电力行业,以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水耗和烟气除尘脱硫为中心,推广节能、节水、环保新技术,逐步淘汰耗能高的小火电;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及热能梯级利用,加快集中供热建设,重点支持“以大代小”热电项目;大力发展风力、秸秆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化工行业,充分利用我市近海丰富的石油、原盐资源和腹地煤炭资源,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推进煤气化和合成氨气体净化等新技术的应用。
二是扩大固体废弃物利用规模。围绕我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多的特点,依托建材基地和能源基地的优势,以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和综合利用电厂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全煤矸石、粉煤灰烧结及免烧砖等,促进全市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鼓励水泥企业加大各种尾矿和工业废渣的掺加比例,减少石灰石用量。
三是鼓励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加强对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市场的规范整顿,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取缔无证经营摊点,对中小回收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培育和组建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企业,提高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利用率。扩大和完善玉田再生胶生产基地,依托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优势,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国内规模较大的再生胶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丰润区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其土工布、涤纶短纤生产线项目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优势。
三、强化监督考核,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约束机制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和实施“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国债或预算内资金对循环经济项目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组织企业深入开展能耗“对标”活动,激励企业制定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严格执行我市《GDP能耗指标考核公报制度》,加强对重点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重点行业节能、节约资源情况的检查,切实把奖惩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深入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把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和自愿审核相结合,依法将高消耗和高污染企业纳入强制审核范围,全面推动节能降耗工作扎实开展。
四是营造全民节约氛围。
(作者系唐山市工业经济促进局 党组书记、局长)
为此,全市各级工业经济促进系统要进一步明确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这一主线,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扎实开展,努力为促进我市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唐山做贡献。
一、深入推动结构调整,努力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工业体系
一是大力推动重点行业联合重组,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把提升企业规模作为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按照“抓质量、抓品种、抓整合”的总体要求,坚持“上大压小、增高减低、扶优汰劣”的实现途径,推动生产能力和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转移,建立与我市能源现状相适应的工业布局。重点推动钢铁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联合重组,不断提高铁矿石、焦炭、电力等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力争到今年底,全市钢铁企业整合至20家,到明年整合至10家。与此同时,要坚决关停、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坚决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确保有限资源集中到优势企业,发挥最佳效益。
二是坚持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把节能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组织开发推广共性、关键性节能技术和产品,努力突破制约节能的技术瓶颈。在冶金行业,全面普及富氧喷煤、溅渣护炉、高效连铸、一火成材、热送热装等先进节能技术,大力推广“三干”(即干熄焦、高炉、转炉煤气干式除尘)等节水技术;在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预分解回转窑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窑炉全保温、富氧和全氧燃烧、陶瓷低温快烧、无匣烧成等节能技术。在化工行业,大力推广烟气余热回收、脱碳脱硫、低压合成、离子膜烧碱等节能工艺和技术。
三是大力培育非资源型产业,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逐步实现资源和能源投入的递减。当前,我们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重点谋划和发展好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集技术和人力资源为一体的重要的耗钢产业,是延伸钢铁产业链条、降低我市单位GDP能耗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加快,特别是随着渤海经济群的崛起,我市依托精品钢材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牢牢把握机遇,加快促进经济增长由依赖资源型向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源转变。
二、创新工作手段,强化市场导向,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我们要紧紧抓住曹妃甸工业区纳入国家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以及唐山作为河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契机,深入落实《唐山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向纵深开展。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和建设。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在钢铁—能源—建材—化工等重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间及产业内部构建废渣、中水及热能的循环利用模式。在冶金行业,力争450立方米以上高炉全部实施TRT发电项目,高(转、焦)炉煤气实现“零”排放,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在水泥行业,要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尾余热发电项目,鼓励水泥企业利用高(转)炉炉渣等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生产“生态水泥”,并逐步扩大规模。在煤炭行业,积极推广普及矿井疏干水利用、煤泥浮选、煤水闭路循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技术;鼓励利用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生产电力和新型建材产品。在电力行业,以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水耗和烟气除尘脱硫为中心,推广节能、节水、环保新技术,逐步淘汰耗能高的小火电;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及热能梯级利用,加快集中供热建设,重点支持“以大代小”热电项目;大力发展风力、秸秆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化工行业,充分利用我市近海丰富的石油、原盐资源和腹地煤炭资源,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推进煤气化和合成氨气体净化等新技术的应用。
二是扩大固体废弃物利用规模。围绕我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多的特点,依托建材基地和能源基地的优势,以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和综合利用电厂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全煤矸石、粉煤灰烧结及免烧砖等,促进全市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鼓励水泥企业加大各种尾矿和工业废渣的掺加比例,减少石灰石用量。
三是鼓励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加强对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市场的规范整顿,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取缔无证经营摊点,对中小回收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培育和组建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企业,提高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利用率。扩大和完善玉田再生胶生产基地,依托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优势,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国内规模较大的再生胶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丰润区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其土工布、涤纶短纤生产线项目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优势。
三、强化监督考核,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约束机制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和实施“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国债或预算内资金对循环经济项目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组织企业深入开展能耗“对标”活动,激励企业制定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严格执行我市《GDP能耗指标考核公报制度》,加强对重点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重点行业节能、节约资源情况的检查,切实把奖惩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深入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把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和自愿审核相结合,依法将高消耗和高污染企业纳入强制审核范围,全面推动节能降耗工作扎实开展。
四是营造全民节约氛围。
(作者系唐山市工业经济促进局 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