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了解基本语法,在学习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朗读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探讨了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
一、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朗读训练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学生通过对范文的朗读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以及多样的语言运用形式。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会随着朗读经验的增多,将朗读的內容以及语法的运用内化,最终融入自己的知识架构。
在传统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朗读形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导致朗读教学效率低下。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教学是其语文学习奠基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调查分析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了能够有效地了解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笔者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是本市一所普通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调查人数300人,统计结果如下:
第一,喜欢朗读的程度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不喜欢朗读的3人,占调查总数的1%;态度一般的50人,占调查人数的16.7%;喜欢朗读的128人,占调查人数的42.7%;非常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19人,占调查人数的39.6%。
第二,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的结果为:选择朗读水平非常好的有60人,占调查人数的20%;选择朗读水平不错的有130人,占调查人数的43.4%;选择朗读水平一般的有100人,占调查人数的33.3%;选择朗读水平差的有10人,占调查人数的3.3%。
第三,学生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朗读训练的调查与统计。选择主动进行朗读训练的有160人,占调查人数的53.3%;选择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102人,占调查人数的34%;选择在家长督促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12人,占调查人数的4%;选择在同伴的帮助或提醒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26人,占调查人数的8.7%。
第四,在朗读训练中主动对词语、句段积累情况的调查与统计。选择能主动进行积累的有89人,占调查人数的29.6%;选择有时能主动进行积累的有206人,占调查人数的68.7%;选择不能主动进行积累的有5人,占调查人数的1.7%。
第五,对是否喜欢将朗读训练与其他形式的训练相结合——例如读写结合、朗读与表演结合等形式的调查与统计。选择喜欢的有82人,占调查人数的27.3%;选择比较喜欢的有110人,占调查人数的36.7%;选择一般的有79人,占调查人数的26.3%;选择不喜欢的有29人,占调查人数的9.7%。
第六,学生是否喜欢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升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选择喜欢的有186人,占调查人数的62%;选择有点兴趣的96人,占调查人数的32%;选择一般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5.3%;选择没兴趣的有2人,占调查人数的0.7%。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对于语文朗读训练还是能够接受的,其喜欢与非常喜欢的人数分别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2.7%和39.6%,这为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的自我朗读训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训练。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将朗读课程的目的与主旨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分析与实践,教师针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让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例如,在叙事性的朗读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通篇进行朗读,熟悉范文的整体结构,然后教师根据文章的情节划分出几个角色,请学生根据文章角色的特点进行朗读,以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朗读技巧。这种角色扮演的朗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朗读乐在其中。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不断创新朗读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性
一、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朗读训练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学生通过对范文的朗读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以及多样的语言运用形式。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会随着朗读经验的增多,将朗读的內容以及语法的运用内化,最终融入自己的知识架构。
在传统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朗读形式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导致朗读教学效率低下。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教学是其语文学习奠基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调查分析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了能够有效地了解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笔者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是本市一所普通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调查人数300人,统计结果如下:
第一,喜欢朗读的程度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不喜欢朗读的3人,占调查总数的1%;态度一般的50人,占调查人数的16.7%;喜欢朗读的128人,占调查人数的42.7%;非常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19人,占调查人数的39.6%。
第二,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的结果为:选择朗读水平非常好的有60人,占调查人数的20%;选择朗读水平不错的有130人,占调查人数的43.4%;选择朗读水平一般的有100人,占调查人数的33.3%;选择朗读水平差的有10人,占调查人数的3.3%。
第三,学生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朗读训练的调查与统计。选择主动进行朗读训练的有160人,占调查人数的53.3%;选择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102人,占调查人数的34%;选择在家长督促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12人,占调查人数的4%;选择在同伴的帮助或提醒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26人,占调查人数的8.7%。
第四,在朗读训练中主动对词语、句段积累情况的调查与统计。选择能主动进行积累的有89人,占调查人数的29.6%;选择有时能主动进行积累的有206人,占调查人数的68.7%;选择不能主动进行积累的有5人,占调查人数的1.7%。
第五,对是否喜欢将朗读训练与其他形式的训练相结合——例如读写结合、朗读与表演结合等形式的调查与统计。选择喜欢的有82人,占调查人数的27.3%;选择比较喜欢的有110人,占调查人数的36.7%;选择一般的有79人,占调查人数的26.3%;选择不喜欢的有29人,占调查人数的9.7%。
第六,学生是否喜欢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升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选择喜欢的有186人,占调查人数的62%;选择有点兴趣的96人,占调查人数的32%;选择一般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5.3%;选择没兴趣的有2人,占调查人数的0.7%。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对于语文朗读训练还是能够接受的,其喜欢与非常喜欢的人数分别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2.7%和39.6%,这为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的自我朗读训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训练。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将朗读课程的目的与主旨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分析与实践,教师针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让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例如,在叙事性的朗读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通篇进行朗读,熟悉范文的整体结构,然后教师根据文章的情节划分出几个角色,请学生根据文章角色的特点进行朗读,以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朗读技巧。这种角色扮演的朗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朗读乐在其中。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不断创新朗读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