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校管理;认识;德育;安
全治理;教师队伍;课堂教
学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10(B)—0016—02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探讨并不断创新的课题。教育者在学校管理中有各具特色的管理理念,有各式各样的管理方式,也有各种不同的管理效果。本文就学校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常抓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德育重在实效。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要研究学生心理,创新德育工作理念,探讨德育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既富有时代特色又适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要研究学生心理。当代中学生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容易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偏离正确的方向。所以,只有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要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不断转变德育观念,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人,用发展的方法教育人。其次是树立因材施教,正视差异,善待学生,树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教师观,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成长,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情操和高远宽美的人格。
要探讨新的德育方法。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爱校爱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理想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教育等。“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政教处、各年级、各班级要加强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品德教育和管理力度,在工作中要有预见性,制定长期工作方案,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减少违纪现象。要做好学生心理调适,要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心理,组织班主任、老教师、骨干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调适学生心理,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让他们精神饱满地学习,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立、自信、自强。广大教师要严格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既教书又育人,既驾驭教材,又驾驭课堂,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要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要充分运用校园橱窗、报栏、广播、校园网等各种媒体,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
要突出活动育人的实效性。要让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单纯的说教和灌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各学科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校园艺术节、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开展新生军训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涵,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纪律、卫生、学习、生活、运动、安全、节约等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得到愉悦,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狠抓安全治理工作,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这句朴实而凝重的话中,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使安全工作警钟常鸣,绝不能懈怠。要将安全教育作为常规性主题活动,利用升国旗仪式、学校会议、班会等形式反复强调,强化宣传,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工作要有预见性,努力做到安全“八防”(防火、防水、防电、防盗、防中毒、防楼内拥挤、防交通事故、防打架斗殴等),布置到位,检查到位,落实到位,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树立“人人都是安全管理员”的意识,优化校内外治安环境,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三、严抓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持续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队伍素质决定学校各项工作的成败。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遵规守纪,学法、懂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思想素养,加强学习,提高水平,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守住职业底线,确保师德合格率为100%。教师要有高水平、高素质、高境界,保证学校这方净土的神圣,讲台这块圣地的崇高,教师这个称号的纯洁。
要加强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师要通过查阅专业资料,阅读专业杂志,搜集教学信息,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新教师一年要成熟,三年要合格,六年成骨干,十年成名师,发挥知识新的优势,实现“以新促老”;中老年教师要总结经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严防掉队,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做到“以老带新”。
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把体制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大力创设业绩优先,事业用人;亲和关照,待遇留人;环境激励,招引能人的用人机制,为教师创设创业奉献、成就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实抓课堂教学常规,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教学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必须脚踏实地,狠抓教学常规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的理念。
要进一步提高对备课特别是教案编写的认识。备课过程是研究大纲与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涵与外延(开发资源、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探讨“两法”(探讨教法,做到引导启发,通俗易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举一反三;加强学法指导,教育学生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学习)。课后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每课后必须思考。
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年级组要一级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教研组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备课小组要统一方案、统一思路、统一资料;小综合组要齐心协力、共同协作、优势互补;班代课组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调整起点、有的放矢。学校要全面协调,依靠集体的智慧,齐抓形成合力,创造优异成绩。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重点。高一打基础,狠抓心理品质,重视衔接,培养兴趣,启迪悟性,要抓好入学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学教育“两月可以决定三年”,甚至可以影响一生;高二促发展,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突出特长,全面发展;高三抓提高,强化记忆,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育成英才。
五、强抓教研教改工作,以教研促教学
作为教育者要树立教科研兴校意识,“向教研要质量,向教改要效益”要达成共识。对常规教研活动要坚持不懈,保证“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加强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研究,以适应新课程。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以激励性、发展性为主的教学评价体制,更好地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抓好“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力争创出有推广价值的教研成果。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把“课本内容与教师智慧结合起来”,形成“文本教材与人文教材的统一体”。重视评教评学评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对学校安排的公开示范课教师要确立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要通过校内公开教学活动这个平台,展示教师风采,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强化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积极下载信息资料,动手制作课件,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增大容量、提高效率、激发兴趣,教师应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编辑:董向东
全治理;教师队伍;课堂教
学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10(B)—0016—02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探讨并不断创新的课题。教育者在学校管理中有各具特色的管理理念,有各式各样的管理方式,也有各种不同的管理效果。本文就学校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常抓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德育重在实效。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要研究学生心理,创新德育工作理念,探讨德育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既富有时代特色又适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要研究学生心理。当代中学生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容易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偏离正确的方向。所以,只有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要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不断转变德育观念,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人,用发展的方法教育人。其次是树立因材施教,正视差异,善待学生,树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教师观,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成长,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情操和高远宽美的人格。
要探讨新的德育方法。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爱校爱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理想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教育等。“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政教处、各年级、各班级要加强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品德教育和管理力度,在工作中要有预见性,制定长期工作方案,定期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减少违纪现象。要做好学生心理调适,要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心理,组织班主任、老教师、骨干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调适学生心理,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让他们精神饱满地学习,做到自尊、自重、自爱、自立、自信、自强。广大教师要严格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既教书又育人,既驾驭教材,又驾驭课堂,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要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要充分运用校园橱窗、报栏、广播、校园网等各种媒体,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
要突出活动育人的实效性。要让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单纯的说教和灌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各学科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校园艺术节、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开展新生军训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涵,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纪律、卫生、学习、生活、运动、安全、节约等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得到愉悦,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狠抓安全治理工作,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这句朴实而凝重的话中,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使安全工作警钟常鸣,绝不能懈怠。要将安全教育作为常规性主题活动,利用升国旗仪式、学校会议、班会等形式反复强调,强化宣传,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工作要有预见性,努力做到安全“八防”(防火、防水、防电、防盗、防中毒、防楼内拥挤、防交通事故、防打架斗殴等),布置到位,检查到位,落实到位,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树立“人人都是安全管理员”的意识,优化校内外治安环境,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三、严抓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持续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队伍素质决定学校各项工作的成败。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遵规守纪,学法、懂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思想素养,加强学习,提高水平,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守住职业底线,确保师德合格率为100%。教师要有高水平、高素质、高境界,保证学校这方净土的神圣,讲台这块圣地的崇高,教师这个称号的纯洁。
要加强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师要通过查阅专业资料,阅读专业杂志,搜集教学信息,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新教师一年要成熟,三年要合格,六年成骨干,十年成名师,发挥知识新的优势,实现“以新促老”;中老年教师要总结经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严防掉队,发挥经验丰富的优势,做到“以老带新”。
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把体制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大力创设业绩优先,事业用人;亲和关照,待遇留人;环境激励,招引能人的用人机制,为教师创设创业奉献、成就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实抓课堂教学常规,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教学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必须脚踏实地,狠抓教学常规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的理念。
要进一步提高对备课特别是教案编写的认识。备课过程是研究大纲与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涵与外延(开发资源、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探讨“两法”(探讨教法,做到引导启发,通俗易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举一反三;加强学法指导,教育学生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学习)。课后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每课后必须思考。
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年级组要一级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教研组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备课小组要统一方案、统一思路、统一资料;小综合组要齐心协力、共同协作、优势互补;班代课组要分析学情、了解学生、调整起点、有的放矢。学校要全面协调,依靠集体的智慧,齐抓形成合力,创造优异成绩。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重点。高一打基础,狠抓心理品质,重视衔接,培养兴趣,启迪悟性,要抓好入学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学教育“两月可以决定三年”,甚至可以影响一生;高二促发展,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突出特长,全面发展;高三抓提高,强化记忆,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育成英才。
五、强抓教研教改工作,以教研促教学
作为教育者要树立教科研兴校意识,“向教研要质量,向教改要效益”要达成共识。对常规教研活动要坚持不懈,保证“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加强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研究,以适应新课程。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以激励性、发展性为主的教学评价体制,更好地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抓好“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力争创出有推广价值的教研成果。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把“课本内容与教师智慧结合起来”,形成“文本教材与人文教材的统一体”。重视评教评学评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对学校安排的公开示范课教师要确立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要通过校内公开教学活动这个平台,展示教师风采,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强化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积极下载信息资料,动手制作课件,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增大容量、提高效率、激发兴趣,教师应认识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编辑:董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