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语言自觉与其神秘论道之理解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88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所论之道神秘超验,容易引起读者经验上的质疑;但《庄子》文本又有其特殊性,也即作者对自身言说所可能引发的质疑已表明出充分的自觉,并因此在表达策略上作出了自觉的回应与处理。这一语言自觉要求读者不可轻易摒弃或臆解《庄子》的神秘论述,而应紧扣文本,积极利用作者给出的阅读提示,做出合乎作者期待的理解。考察庄子对自身语言使用的自觉,可以发现,他运用了“三言”、情节转变设计以及理性辨析这三种语言策略来贯彻其避开论争、破除执见并提升读者素质的意图,以求实现对读者经验质疑的化解。这些“作者自觉”在正面揭示道论内涵上
其他文献
自出现以来,城市在空间层面上承担物质生产的同时,也隐藏着时间观念上的精神史的生产,这就与同样聚焦精神领域的文学产生了同论的可能。不过,城市精神与文学精神并不总是同构的发展,而是存在于多种话语的复杂交织之中。城市源于现代性的发展,但现代美学并未给予城市审美的向度。历史与审美的分裂常常是巨大的,这使得文学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1930年代以来,阶级话语逐渐成为决定城乡关系的重要维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与审美话语的失效。城市精神经历了从被命名到被改造的过程。城市起初因为“剩余”而出现,但这种“剩余”不仅是物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