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应该多点自信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把人从重复性工作里解放出来,就有更多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挑战又来了。
  吴恩达(Andrew Ng)主导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度”要面对更强大的地球人。对手是拥有“鬼才之眼”的王昱珩,他是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图形辨别方面的天才,曾经在520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水中辨认出嘉宾之前随机抽出的那杯。2015年12月,他凭借这一天赋,成功协助山东警方破获一起肇事逃逸案。
  2016年12月,江苏卫视第四季第三期《最强大脑》节目在南京录制,“小度”上场之后,因为“萌萌”的外形,迅速赢得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好感。这一天人机大战的主题是人脸识别。机器人和王昱珩先观看一段提前拍摄的“抢劫”视频:夜色中,三个“凶手”的脸有些模糊。双方需要在录制现场的30名“嫌疑人”中找到真正的“凶手”。
  现场一片寂静,一切可能产生干扰的声音、动作都被导演禁止,拍摄组用来捕捉现场细节的小型拍摄车也停了。除了嘉宾席上的吴恩达,百度的工作人员全部被请出录制现场,以防止他们通过摄像监视器看到答案,影响比赛公平。
  半小时后,“小度”率先提交答案。很快,王昱珩也完成答题。在经过一轮轮布满悬念的比对之后,结果全部出来:机器人对两个,王昱珩全錯。人工智能又一次战胜了人类。
  吴恩达一直紧盯着“小度”。当“小度”识别错了其中一个时,他下意识地闭了一会儿眼睛。直到结果全部出来,他长舒一口气。他说,《最强大脑》有很多优秀选手,即便他带着“世界最强的人工智能”跟他们比赛,依然非常紧张。
  尽管他一直说不在意输赢,人机大战“更多是为了检验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差距”,但在节目录制完之后,他第一时间上台与研发团队庆祝、合影。一些团队成员更是喜极而泣。
  在这一期之前,他和“小度”已经参加录制两期该节目的人机大战。在第一场人机大战中,《最强大脑》名人堂选手申一帆、李威、郑才千等人,面对人工智能,竟临阵退缩,不愿出战。“在观众眼里,我们名人堂就是人类能力的担当,作为人机大战的第一位选手,输了的话可能会给人类丢脸。”申一帆说。
  《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鼓励:“名人堂不敢挑战,这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这就是人。其实人工智能也有它的弱点,没什么可怕的。”
  第一期人脸识别比赛中,“小度”3:2险胜“最强大脑”选手王峰;第二期声音识别,与“听音神童”孙亦廷战平。《最强大脑》总制片人桑洁评价,这是中国电视史上前无古人的挑战。

“谷歌大脑”之父


  在电视上比赛吴恩达还是第一次。看到最聪明的人和自己的研发成果一起来对战,让他紧张又兴奋。
  2015年,百度智能机器人在FDDB平台(Face Detection Data Set and Benchmark)与LFW数据库 (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人脸识别测试中,均取得世界第一名的成绩。这是人脸识别领域两个最为权威的国际评测平台。2016年,人工智能越来越火热。《最强大脑》总制片人桑洁开始筹划人机大战项目,经过多方筛选,他最终选择了吴恩达主持的百度人工智能。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林元庆称,参加人机大战,也是检验团队研发水平的好机会。
  在吴恩达加入百度前,这家互联网公司已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吴恩达是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曾在2013年入选《时代》杂志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这个名单中,科技界共有16人。
  吴恩达曾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技术。在斯坦福大学,他曾经参与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直升机。他也是斯坦福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the STAIR)核心成员,开发了ROS机器人操作系统。这个机器人软件平台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大学研究院。
  2010年,吴恩达受邀加入谷歌X实验室(X Labs)。在那里,他主持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神经网络”——“谷歌大脑”,它能模拟人脑学习新事物。他也因此被称为“谷歌大脑”之父。
  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包括深度学习团队、量子计算团队和库兹威尔主持的奇点团队。谷歌认为它们代表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三个可能方向。吴恩达负责的深度学习部分只是其中之一。但他坚信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二选择。双方对人工智能重视程度的某种差异,或许是他后来离开的原因。至今,他不太愿意聊起谷歌时期的经历。
  两年后,他便离开谷歌,创办免费教育网站Coursera。这个曾引领全球互联网公开课风潮的网站只是“兴趣之外”的某种尝试,吴恩达说。他最想做的依然是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用人工智能改变人类生活。他与好几家公司聊过,直到见到李彦宏。

中国人应该多一点自信


  当吴恩达在做Coursera的时候,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曾在美国找他,邀请他加盟。之后百度高层多次通过电话、skype与他沟通,请他到百度在美国的办公室深聊。他对百度的人工智能有了兴趣,决定飞到北京与李彦宏见面。
  2014年初,他和李彦宏一起吃了顿长达数小时的午餐。话题始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李彦宏判断,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方向,与吴恩达的想法一致。这次见面前一年,李彦宏已经创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此举让百度继IBM、谷歌、微软之后,成为全球第四家设立了专门研究机构的企业。这次午餐上,两位谷歌公司的前员工至少有一个共识:这家伟大的公司并没有给深度学习以足够的重视。
  “Robin(李彦宏)是第一个这样认识到深度学习价值的大公司CEO。”吴恩达认为,李彦宏很早便清楚地看到人工智能需要走什么方向,这让他觉得钦佩。“我这样讲,不是为了夸Robin。”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需要GPU(图形处理器)处理大量琐碎信息。与李彦宏见面的时候,百度已经有了为深度学习服务的专门的大型服务器。这一举措甚至超前于美国同行。
  “做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有海量数据,还要有好的技术基础架构。而且,团队要有好的技术人才,也要反应迅速、敏捷。研究是一件非常不确定的事情,一个公司如果能够快速反应,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决定下一步。”与李彦宏的长谈,让吴恩达相信百度可以成为一家好的人工智能公司。
  2014年5月16日,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这家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主持百度研究院的工作,尤其是百度大脑计划。全球最顶级的科学家加盟一家中国公司,这让很多科技界人士感到意外。
  随着人工智能在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年,除了百度之外,包括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和腾讯等不少中国企业也相继发力,重金打造团队,研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技术,并多次在世界级比赛中获胜。在吴恩达看来,在人工智能的一些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有这么多Invented in China(中国创造),其实中国人应该多一点自信。”这位华裔美国人说。
  吴恩达到来之后,百度在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华尔街对这家中国企业的态度也在转变。2016年第三季度,持股百度的投资公司从1家增加到57家。JP摩根、交银国际、汇丰银行纷纷调高了百度的评级。

让机器来做


  吴恩达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人机大战。
  2016年3月,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比赛,机器人AlphaGo以4:1的比分完胜。这一天《最强大脑》上的结果,并没有让他觉得意外。自从1997年在电视上看到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被IBM超级电脑“深蓝”后击败之后,他对机器学习的巨大潜力就深信不疑。
  吴恩达从小喜欢国际象棋。在新加坡上学时,他是学校象棋队的队长,也拿过奖,他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卡斯帕罗夫输给“深蓝”,他开始觉得“这事儿没戏”。
  “让机器做这事儿,而不是让我来做。”吴恩达那时认为,国际象棋对人来说是件极难的事,人们需要很多智慧,但对于机器而言,事情相对容易了。机器擅长逻辑性计算,人的优势在于视觉、听觉这些方面,大脑中有一些部分是专门处理图像和声音的信息的。所以,这次人机大战之后,他决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机器,不再研究象棋。
  吴恩达的同事称,每次外出,他总是穿着蓝色的衬衣。这并非他有特殊偏好,仅仅是不想每天早上在衣橱前站半天,才下定决心要穿什么。他觉得这是在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所以干脆买一柜子蓝色衣服,以便“把时间用到工作上”。
  像人们在科幻片或者科幻小说里看到的那样,让机器拥有意识,有自己的想法,这让很多科技迷甚至科学家着迷,或者恐惧。吴恩达认为,这些过于遥远,实际上机器人现在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图像(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到门禁、金融,甚至刑侦等多个领域。
  2016年3月,百度发布一段“张国荣给粉丝的信”。这是吴恩达管理的语音技术团队利用“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将张国荣在影视、电台和各种渠道留存下来的原声进行建模,合成出张国荣生前的声音。
  他管理的这个语音技术团队共有150人,而他管理的整个人工智能团队则超过1300人,这些人都是从全球各地招揽来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分别在中国和美国两地进行研发。
  加入百度刚一年,吴恩达便遭遇困难。百度深度学习研究团队曝出在ImageNet(图像识别最大数据库)人工智能基准测试中存在违规行为,被ImageNet官方做出惩罚。各种压力迅速涌向吴恩达和他领导的团队。他随即在百度内部展开调查,不久发内部邮件称,相关负责人离职,团队进行自省,吸取教训。

解放人类


  除了偶尔回香港陪母亲去听歌剧和音乐会,或者陪妻子旅行,吴恩达的业余时间也离不开人工智能。每天晚上回家,打开Kindle看上一个小时书,其中的1300多册大多与工作有关。
  “晚上有空看电视?为什么?我可以看人工智能的信息,就是喜欢这种。”对他来说,工作和生活中喜欢的都是同一件事,“做这么有意思的工作,即使没人付工资也愿意干。”
  他和妻子在一次日本举办的机器人会议上认识。妻子研究外科手术机器人。两个人很投契。他们在2014年结婚,订婚照也是与机器人合影。
  吴恩达出生于伦敦,一岁时跟随家人到了香港,七岁时全家搬到新加坡,17岁自己跑到美国读书。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业余喜欢研究人工智能。父亲在家里藏有不少关于人工智能的书,还开始用一种陈旧的设备尝试研究自动诊断。加入百度后,吴恩达带领团队研发了美乐医智能问诊平台系统,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在医疗上帮助医生和患者。
  “那时候人工智能效果没有那么好,不过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学习一点人工智能。”吴恩达经常在一旁看父亲捣鼓,翻阅父亲的藏书。六岁的时候,他还跟着父亲用家里的电脑学习写代码,做一些简单的指令。
  他觉得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类从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比如每天回复的电子邮件——中解脱出来,人就可以有更多時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多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新的局面。他相信,就像一百多年前电的发明一样,人工智能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它会改变人的生活工作方式,创造出新的工作,让人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和培养人才上。
  16岁的时候,吴恩达就读于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开始在新加坡大学实习,跟教授做一些“神经网络”相关的工作。那时候,他们做的都是非常简单的机器算法,比如sin、cos之类的简单数学,与今天的图像识别相去千里。他尝试写了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给很多地方投稿,经常被拒绝。这次实习经历让他对人工智能有了真切的认识,也因此决定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1993年,他前往美国,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之后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失败清单


  吴恩达在禄口机场一下飞机,便直奔《最强大脑》彩排现场。他连续飞行了十几个小时,当天晚上也只休息了三个小时。
  之前的几天,他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第 30 届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IPS 2016)。这是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他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使用深度学习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要点》的演讲,引起轰动。在国内各大科技网站社区里,很快便出现了不少分析他这篇演讲的文章。在人工智能火热的当下,大量的科技爱好者迫切希望了解吴恩达所提供的信息。
  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权威,他觉得,很多人常常只看到科学家成功的项目,却少有人关注失败。
  他有一个清单。在过去十几年里,他会把自己经历的那些失败的项目,或者仅仅依靠运气取得成功的项目悉数列入这个清单,目的是花更多时间研究那些失败案例,以选择最有潜力的方向。
  “有些方向比较好成功,有些方向用今天的技术来做还是非常难。我要想清楚,哪种项目是一两年可以做得到,还是五年做得到,哪种可能二十年做得到。如果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策略或者战略,工作就可以效率更高。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为人提供服务,效率更高就可以做得更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介绍。
  吴恩达打开手机,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一台蟑螂形状的机器人在实验室里熟练地爬上台阶,翻过障碍物。他把它命名为“小狗”。这是他在斯坦福大学工作时,花了很多时间研发的一种能够跨过障碍物的机器人。他希望机器能够模拟人类行走,或者在户外做更复杂的工作。
  2006年,他有了这个想法,开始研究,做虚拟模型。三年后,“小狗”诞生了。在实验室里,“小狗”能够跨越很多复杂的障碍物,但到了室外,却常常卡在石头旁,或者斜坡下。
  “从控制技术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不过,我们没有做好传感器,所以‘小狗’这个技术只能留在实验室,没有办法进入生活。”吴恩达有些无奈地解释。
  他把这个项目写入清单,没有再做下去。后来,他把这项技术免费共享。一些公司也开始做这样的研究,比如Boston Dynamics公司,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已经研发出多款机器人设备,其人性机器人能够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穩定行走,甚至在山中奔跑,机器马LS3则可以负重400磅,翻山越岭,运输物资。
  在吴恩达的清单里,有大大小小近三十个项目,这是他二十多年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史。这些项目中,有些失败了,也许未来又将以新的面貌出现。
  编辑 张雄 lostbox@qq.com
其他文献
认识Pere之前,我接触到的欧陆人大多在校园里,他们俊秀而高挑,文雅又活泼,不仅英文流畅,不少人还会至少四国语言。我因此对非英语国家的欧洲人形成了统一的印象——他们生长的土壤充满人文气息,由于各国距离和文化临近,他们在掌握语言方面天赋傲人。  Pere的出现打碎了我浪漫浅薄的刻板印象,校园里的精英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产物,而Pere所属的群体,从经济不景气的欧洲国家来到爱丁堡打工,英语很差,只能做
他达到了自己偶像的成就,连同偶像的不幸也一同遭遇  11月12日,立了冬的台中仍没有寒意,只是飘起了绵长的雨。雨水沿着台湾大道,途经西屯路,穿越都会园路,一路下到文心路与民生路交界处,落定大度山花园公墓雨生园。对台中市的士司机来说,这里已成了日常工作会开往的一处景点,长眠着“那个很会唱歌的张雨生”。  雨生园占地近六十平方米,墓园左侧围墙是波浪形音乐廊,外侧的墙体白色为底,绘有张雨生生前发行的最后
三個新加坡年轻人从加州航天基地拿来废旧碳纤维块,经过处理,制作了一款纯碳滑板:121C Arc Aileron。动力方面,它采用1815瓦的无刷直流电机,最高时速可达35公里,满电可续航18公里。此外,它仅重4.3千克,随手一夹就能带上地铁,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众筹中,售价为1299美元(约合人民币8966元)。
从两年前开始,每周二晚上,北京丰台区嘉业大厦的六楼,窗口灯光会持续亮到零点之后,期间断断续续传出敲鼓、吉他、贝斯和键盘的声音,有时是民谣,有时是轻摇滚。那是罕见病关爱中心租借的办公场地,8772乐队正在排练。  成骨不全症、血友病、重症肌无力、白化病,不同罕见病的患者,因为音乐有了交集。所有歌都由罕见病病友们原创,专业乐队老师马歌指导,把大家从音乐小白带成各司其职的乐手。  平凡与特殊是他们自出生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有1233万视力残疾人,广东省盲人数量高达75.3万。但是当中先天全盲的人还不到一半,很多人都是低视力或是后天失明,而后者假如脑里的视觉部分正常,受到刺激时就会有视觉感。但是盲人这个标签往往会让他们被身边的人忽略,误以为他们只能活在黑暗中  23遍    2017年2月26日,天气回暖。这一天来到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人特别多,除了读者还有一群视障影迷。从农
王宝强和他身上发生的一切,成为了一盏灯,照亮了一片甚少被关注到的精神领域  2017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湘潭。  步步高广场临时搭起的舞台前,只看得见黑压压的人头。广场紧挨着城市繁华地带的十字路口,路边设了最常见的栏杆,好把人群和车流隔离开来。栏杆一米来高,纤细的金属管,顶部是波浪状的半弧形,下部隔成一格格空当,够一个小孩钻过去。  栏杆上也坐满了人,男人,女人,小孩。每个人都把脚踩在栏
杨峻注重金融的本质和核心,“其实是风险管理”,“风控大家都知道重要,但是怎样能用专业把风控真正做好,提升金融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简单,这个实际上就不是那么简单。”专业科技基因  2015年夏天,杨峻成为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此前,他长期任职于传统银行业,在浦东发展银行历任黄浦支行副行长、上海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上海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总行上海审批中心副总经理。20年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托克劳是一片由新西兰托管的无政府自治领土,位于美属萨摩亚以北580公里处,由太平洋中部的三个珊瑚环礁组成,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惟一能到达这里的途径,就是乘坐每两周从萨摩亚起航的长型小船。这个国家大部分领土的海拔都不超过几米,这使它特别容易面临对太平洋地区小岛屿国家来说最大的威胁: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在过去十年里,热带风暴侵袭这微型陆地,引发洪水,造成大量财产损失。2
“他们把我当作漂流瓶,什么秘密都跟我讲,然后我再把这些故事给带出去。我们当然不可能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我有我的生活,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但是偶尔会觉得,他们跟我一起存在于这个空间里面,我有时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十岁的杜阿牵着九岁的梅耶来到镜头前。犹太姑娘梅耶说她喜欢阿拉伯姑娘杜阿,因为她非常善良,在活动中非常热心地帮助她。杜阿笑着说,她也非常喜欢梅耶,希望还能在这里见到她。‘出了博物馆呢?你不
6月1日,西班牙国会以180票赞成,169票反对,1票弃权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首相拉霍伊的不信任动议。  这是自1975年弗朗哥独裁统治终结以来西班牙议会举行的第四次对首相的不信任投票,前三次均未通过,第四次则创造了历史,拉霍伊成为43年来首位被国会罢免的首相,他隨后晋见国王菲利普六世,宣布辞职。  63岁的拉霍伊出身法学世家,本人也有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首次当选众议员后从政,担任过多个内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