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林:以“药研社模式”撬动千亿市场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药研发艰难?
  不如将一切交给“隔壁组织”——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这个诞生于美国的“服务组织”,历经50余年发展,早已成为医药公司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作为制药企业可借用的外部资源,其可帮助制药企业实现“高质量的研究和低成本的投入”。
  而伴随国内新药研发步伐的加快,在中国发展仅20余年的CRO行业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曾经发布的《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预测2019年中國CRO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超80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86%,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CRO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680亿元。
  千亿级别的市场,提醒着全国超500家CRO公司——风口已至。而群雄割据的国内CRO市场中,一家创办四年多的创新型CRO科技服务平台,自成立以来备受市场关注。
  创立于2015年12月的药研社,4年内曾获5轮融资:
  2015年12月天使轮;2017年11月获元璟资本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18年5月其完成由经纬中国领投、元璟资本跟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也是2018年,获来自元生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和元璟资本继续跟投的B轮融资;2019年,完成C轮3亿元融资,由钟鼎资本和红杉中国共同领投,老股东经纬中国、元璟资本和元生资本继续跟投。
  在大浪淘沙的CRO平台中,药研社何以频频获得资本青睐?作为国内首个临床研究领域的新服务协同平台,药研社有哪些创新之处?创始人孙美林又是如何带领其后发制人的?

  药物质量的稳定不能完全依赖某个人管理能力的好与坏,而是应该为各环节创建标准化流程。

前职业经理人,找准行业痛点


  “2015年之后,整个医药行业,新药研发的速度明显在加快。”作为药研社的创始人,孙美林看准了这一创业时机。
  创业之前,孙美林有着近20年的医药行业积累。4年临床经验,7年全球外资制药企业管理经验,以及近9年国内CRO高管的工作经历,为孙美林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在国内CRO企业担任副总裁期间,孙美林深切认识到临床研究领域的三大痛点:成本、效率和质量。
  其一,人才供给不足,成本过高。“每年的人力成本增长是35%起步,人员年度流失率接近40%”,过高的人员成本导致CRO项目难以盈利,也成为制约CRO快速发展的核心瓶颈。
  其二,工作方式原始,缺乏工具,效率低下。整个行业按照自己原有的方式在发展,人员工时利用度不足,远远未能实现标准化流程,甚至信息流通极为闭塞,“互联网在临床研究领域基本完全没有渗透”。如何能够借助互联网手段让行业信息对称起来,是提升行业效率的关键。
  其三,执行粗放、标准化程度较低,质量稳定性普遍较差。“药物质量的稳定不能完全依赖某个人管理能力的好与坏,而是应该为各环节创建标准化流程。”孙美林意识到,只有打造相对统一的CRO服务供应链管理系统,才能全方位提升效率和质量。


药研社创始人孙美林 中国已经进入到药物研发的高速发展早期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0年,在行业内会发生非常多的变化 摄影刘岳

  专业人才的缺乏和高成本、业务系统流程不健全、效率低下等问题愈加凸显,而如何解决好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做到高效率、低成本是药企的关注点。
  “药企的关注点就是行业的痛点。”行业的痛点很明显,孙美林认为,该出发了。

打通“人、数据、标准和流程”


  2015年12月,药研社创建。
  如何帮助行业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和流程?
  孙美林认为,要实现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和数据流的全面打通。为此,她带领团队研发出公司最早的主力产品——药研社APP。
  “产品出来后,基本人手一个,大家都把它当作了必备神器。”目前,药研社APP已覆盖行业95%以上的从业者、800多家中国具备临床研究资质医院和140多个城市。
  产品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打通行业人才供需不足的困境,利用药研社特有的网络优势,为制药企业匹配到临床研究领域高经验值的所需人才,是药研社可以快速实现商业模式的关键。找对人,做对事,既符合客户需求,又顺应了用户价值导向。其客户主要来自国内外排名前十的制药企业和三甲医院。
  接下来,是进一步实现行业信息流、数据流和人才流的打通。
  药研社早期采用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系统“试验田”和C-trial临床研究数据库系统,为从业者提供精准数据和项目动态实时反馈的服务。尤其是2019年,药研社发布的临床研究入口平台Trial.Link,连接了申办方、医院/机构、研究者、患者及从业者等五大端口,充分连接并打通行业数据流和人才流。
  近年,药研社先后上线TDC(临床研究决策平台助力顶层决策)、PMCP(临床研究运营协作平台助力标准化 )等多款产品,以技术驱动质量,改变原始的管理方式。此外,药研社还建立临床研究行业资讯媒体矩阵,开发临研圈、药研发等产品,以多样化内容覆盖不同角色的从业群体。
  “核心战略,其实就是一体两翼,以人才为主体,数据和技术作为两个非常重要的提效保障和创新双翼,打造出行业特有的创新模式。”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孙美林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   可以说,通过人力、数据、信息、技术的打通,药研社已经为制药企业找到了质量、成本和效率的最佳平衡服务模式。“我们帮助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制药企业提升临床试验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让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

符合人心、顺应人性


  從临床医生到创业者,如何看待身份的转换?
  孙美林告诉创业邦:“如果自己继续从事医生这个职业,一辈子可以服务、帮助到的患者可能是几万人或更多一些,但自己当下的创业是助力高价值的药物研发,帮助的将是几代人。”
  她的商业理论哲学是:符合人心、顺应人性。
  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孙美林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从第一年创业的“没有想过商业化”,到成为一家“真正科技化创新服务”的公司,药研社也曾遇到艰难时刻。
  2017年药研社商业模式刚推出时,在早期市场推广时曾遇到障碍。“客户认为研发是严谨的事情,很难一下子相信以人才共享的方式能保证项目进展,因此,在推动过程中市场教育成本颇高。”
  但彼时由于市场上客户的确缺乏非常满意的供应商,从而导致竞品市场相对分散,远未达到垄断水平。客户在选择CRO供应商的阶段,非常纠结。这一市场现状恰恰又给药研社迎来了市场带来新的机会。从尝试合作到信任,三年时间,药研社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成为多家制药巨头企业的战略供应商。同行竞品公司也从起初的直接冲突竞争转变为当下的合作共赢。
  来到发展的第五个年头,药研社将重点放在供应链体系标准化的建立上。同时,药研社与阿里巴巴合作,将在支付宝和淘宝端口上开放临床研究的创新模式——即号召更多受试者参与到临床研究。
  “受试者如果参与进来,整个流程打通的速度就更快了。”孙美林说,对于国内受试者来说,是个机会,但是中国老百姓的临床研究意识和教育还不足,我们还需更加努力地为中国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教育和渠道。
  伴随中国新药研发的加速,中国能否迎来CRO市场和新药研发的春天?
  对此,孙美林认为:“中国已经进入药物研发的高速发展早期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10年内在行业会发生非常多的变化。当然随着资本和市场的推动,整个行业应该也到了快速洗牌阶段。”

药研社融资信息


  2015年12月,完成天使轮融资;
  2017年11月,完成元璟资本数千万元Pre-A 轮融资;
  2018年5月,完成由经纬中国领投、元璟资本跟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
  2018年,完成来自元生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和元璟资本跟投的B轮融资;
  2019年,完成C轮3亿元融资,由钟鼎资本和红杉中国共同领投,老股东经纬中国、元璟资本和元生资本继续跟投。
其他文献
对健美操90名学员的形态、生理指标、健康状况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了锻炼前、后的详细测试、询问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个多月的系统性的健美操锻炼,参加锻炼者身体各部位都
利用镁及镁合金耐蚀的特点,发展新型医用可降解的镁基生物材料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当今金属生物材料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表面改性方法是控制镁基材料降解速率和改善生物活性的重
创业对王阳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偶然”。在正式加入能链之前,作为记者的王阳从没有过创业的想法。用她自己的话,“可能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的性格特质并不适合独立出去创业”。
占据70%的国内远场语音交互市场。吴晓波说过,2014年到2016年是中国最好的创业时代。声智科技(SoundA I)联合创始人常乐算是抓住了这一"时代"尾巴的一拨人之一。2016年创办声
超限超载运输被称为“公路第一杀手”、“事故元凶”,严重破坏公路设施,缩短公路使用寿命。据统计,载重10吨的货车超载1倍,对公路的破坏力相当于正常载重的16倍;超载2倍,对公路的
报纸
人教版与翰林版高中化学都有关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的探究,通过从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过程细节等角度。对比两种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有关浓度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