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冷冻球囊消融(CBA)联合左心耳封堵(LAAC)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连续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BA联合LAAC一站式治疗的非瓣膜性、药物难治性房颤患者291例,其中男154例,女137例;年龄中位数69.0(64.0,76.0)岁。术后随访主要复合终点事件(房性心律失常复发、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手术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288例(288/291,99.0%)患者实现即刻的肺静脉隔离和左心耳封堵,3例患者因为左心耳(LAA)开口过大无法行LAAC。CBA时间为(90.1±15.6) min,肺静脉隔离成功率为100%。64例(64/291,22.0%)置入盘式封堵器,227例(227/291,78.0%)置入塞式封堵器。盘式封堵器再释放率较塞式封堵器高[(30/64,46.9%)对(17/227,7.5%),P

其他文献
目的掌握南京市放射诊断机构、设备基本情况和X射线诊断频度现状,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卫生行政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工作方案,放射诊疗机构在"江苏省放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填报相关调查表,再将汇总后的X射线诊断人次数除以2019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数,获得南京市X射线诊断频度。结果南京市拥有各级放射诊断机构347家,其中三级医院27家,二级医院52家,一级医院159家,未定级医院109家,放射工作人员3270人,各类型X射线诊断设备1285台,其中69.23%设备和
目的研究制源厚度及效率校准对水中总α放射性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241Am和天然铀标准溶液加入水样制备样品源、241Am标准物质粉末直接铺样制备标准源,研究质量厚度与探测效率的关系、质量厚度对样品源净计数率的影响、有效厚度的测定以及有效厚度法和厚源法对同一水样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在水样中分别加入241Am和天然铀标准溶液测得水样的有效厚度均与经验值4mg/cm2基本一致;水样的α计数率在质量厚度为2A~5Amg/cm2时近似处于线性增长趋势,>10Amg/cm2时计数率基本平稳不再增加(A为样品盘面
目的获得神经介入手术中患者峰值皮肤剂量数据(PSD),评估患者确定性效应发生风险。方法使用GafchromicXRRV3胶片采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介入手术患者的峰值皮肤剂量,主要研究血管栓塞术、血管成形术、血管造影术等3种常见的神经介入手术。使用EpsonExpression10000XL扫描仪扫描胶片,利用ImageJ和FilmQAPro™2014软件测量和分析胶片。结果共采集49例神经介入手术患者的峰值皮肤剂量数据,包括血管栓塞术23例、血管成形术14例、血管造影术12例。PSD≥2Gy患者20
目的研究腹盆腔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周围环境的受照剂量率及有效剂量,为不同人群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袖珍辐射仪,监测42例腹盆腔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24h内,距离植入部位各方向不同距离的受照剂量率,比较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剂量率差异。对植入粒子的总活度与测量的剂量率及植入深度与标准活度下剂量率进行曲线拟合并得出关系方程。根据公式计算不同人群、不同距离受照射的剂量率与警戒时间的关系。结果距垂直粒子植入部位30、50、100cm的受照剂量率分别为(6.92±2.87)、(4.10±1.62)
目的探讨CT扫描中表浅器官剂量测量值和图像噪声的不确定性。方法使用GERevolutionCT对离体头颅标本分别行逐层和螺旋两种模式20次重复扫描。取GERevolutionCT和PhilipsBrillianceiCT准直宽度80mm,SiemensSomatomDefinitionFlashCT准直宽度40mm,螺距均为1,对胸部模体进行45次重复扫描。以上扫描中各序列均保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不变。用剂量计测量头颅标本右眼晶状体位置和胸部模体右乳腺中
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可以在单次手术中行射频/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达到改善症状和降低栓塞效果。一站式治疗虽具一定优势,但仍需要深入开展封堵器的材料与设计优化、一站式治疗方案优化、一站式治疗与单纯射频/冷冻消融和单纯封堵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一站式术后抗凝策略等研究,以完善房颤一站式治疗,造福更多房颤患者。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着CRT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的日益丰富、再同步技术和疗法的进展,CRT适应证也在不断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CRT在我国的应用,本次专家共识修订了《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13年修订版)》,更新了CRT适应证,对发展历程、适应证、植入技术、随访和程控提出了新的专家共识,并对CRT涉及的某些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挽救生命。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近期对2010年发表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目前的认识和建议》进行了更新,发布了《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本文对专家共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共识并指导临床实践。
目的探索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指导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宁波市第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行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的患者。其中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的患者,采用ICE替代作为术中超声影像学工具(ICE组)并遵循"三轴六向法"的LOVE术式进行手术。与应用TEE患者(TEE组)比较,评估ICE指导房颤一站式治疗的成功率、围术期不良事件及随访结局。结果纳入172例行一站式治疗的房颤患者(男112例),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单中心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评估房颤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治疗,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术中数据、围术期不良事件和随访结局。结果共纳入723例房颤患者,年龄(69.2±7.7)岁,年龄范围18~90岁,男391例(54.1%,391/723),CHA2DS2-VASc评分为(3.4±1.6)分,HAS-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