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村的护树祖训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ybgt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有一片保存完好的古树林,这些树的年龄至少在100岁以上,树高20米以上,最老的一棵有几百岁,它们历经几百年风雨仍郁郁葱葱。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有值得探究的古树林保护的“秘密”。
  建于明清年间的三合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落环境优美,风景秀丽,鸟语花香,西河两岸古木参天,古亭古戏台隐于青山绿水之间,一座木制风雨廊桥飞架南北。
  沿着干净的村道,我们很快来到了西河边的古树林,但见两岸翠柏参天,乔木成林,生机盎然。天热流汗的身体,进入古树林的“包围圈”后,顿感飕飕凉意,使人不由地觉得进入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丛林中屹立着一株超三抱之围的红枫树,实有林中树王之风范,不少慕名来访者争先拍照留念。来自深圳的王女士告诉我们,现在有如此庞大古树群的地方已不多了,走在这里就感觉回到了大自然,让人轻松、自在。
  “我们村西河两岸都是挂牌的古树名木,这是我们村里的宝!”村支书王道生自豪地介绍道,村里有侧柏、银杏、樟树、枫香、紫弹朴、枫杨、女贞等10多种古树名木67株,其中树龄最大的有780余年,直径最大的有120厘米。
  “这些古树名木为什么能历经风雨岁月而存活得这么好了?”大家不禁发问。
  “对于古树林的保护,村里从数百年前就有祖训流传下来。”参与过祖训修改的85岁村民王名清告诉我们:“当年先祖来此落户时就认为,村后这片林地就是村庄的福祉,于是就令子孙后代不能砍伐,连落下的树枝都不能捡回。”
  王名清顺口就背出了护树祖训:“古树名木乃吾村之福祉,村众当爱之护之。乱砍滥伐古树者,罚;偷盗古树者,罚;砍树烧火者,罚!”他告诉我们,村里1800多村民遵从祖训,始终坚守保护着古树林,保护树木作为头条村规民约被传承至今。
  随着时代的变迁,祖训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到王名清这一代就已经修改了5次。在廊桥旁的石板上,我们看到了2004年祖训第5次修改的明示:“毁坏桥两岸三百米内风景林带及在风景林区乱砍滥伐和偷桂花树苗者;在风景林区铲草皮,烟火灰及冬天烧火取暖者,均罚现金300至3000元;如态度恶劣、手段卑鄙、情节严重者,定押送专政机关法办。”
  不远处,几名林业局工作人员正在对古树进行定期检查。“花了两天时间,我们把这片古树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以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记录好每棵树的生长状况。”北湖区林业局工作人员杨敏说。据介绍,区林业部门已考虑把三合村的古树林建成一个“古树保护小区”,组织人员定期检测古树生长状况。
  现在,郴州市正在全力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在三合村,百年祖训又赋予其新的内涵。王道生说:“在百年祖训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现在我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村道绿化,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规范村民建房,发展生态产业,让三合的路更宽、水更清、房屋更美观、村庄更干净。我们还准备规划打造‘古树风景村庄’,让古今有机结合,使村里的古树林更加生机勃勃!”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是充满灵性的教学,是更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它应贯穿于古代文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充满诗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心智和品质,这对于当代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塞外内蒙古西部乌兰察布地区民间手工艺产品象征寓意进行探究式剖析,并对区域性手工艺产品的发展进行回顾,同时就传承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供教学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塞外;乌兰察布地区;手工艺产品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133-02  塞外蒙古族西部地区手工艺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有自身的
本文根据赤峰大阪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描述了适合本地区的考古挖掘特征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巴彦塔拉考古挖掘中发现的一个比较代表性的墓葬——8号墓。
早知道母亲生了白发,真正扒开一看,还是吃惊。它们在烫过的栗色卷发里密密匍匐着,不是一层,也不是一些,而是很多很多。  母亲歪着脖子问,你爸说我白头发多,我不信,你看看呢?  我:……确实有点多。  实话残忍。  哦。母亲如此反应,没说其他,坐直身子呆呆地看电视。我说,很正常咯,你们这个年纪,你算长得迟。母亲没有说话。于是我知,这安慰也十分残忍。  年轻人的时间一厘米一厘米地过去,一旦跨过某个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