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Chalk and Talk”的局面后,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认识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三个基本元素,这可以说已经是不争的共识。可能,一些强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将部分或全部代替教师的作用,完全改变课堂教学形态的论者会不同意这个观点。
叶澜老师曾在“教育”的范围内(教学内含其中)提出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和三个基本要素关系的“主客体复合性”的观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性的模式来认识,提出了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的特殊交往活动的观点。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一“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就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开拓学生思维,是他们感受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并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发展。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体现人文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还’字做起的,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要求,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如何“还”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摸索,提出了还主动学习的“时间”(要求没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工具”(不只是指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和“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他、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等“五还”,提出了根据学生主动学习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新增了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表演等)的有机组合的建议和要求,并鼓励教师大胆、积极地创造新的实践与经验。
2、突出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在“五还”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为“还”而“还”的形式主义倾向。例如,笔者曾观摩过一节话题为TV programmes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先把本单元出现的TV programmes的单词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相关的漫画或flash,接着针对这一话题编写对话,并互相提出合理的建议……整节课师生之间实现了多维互动。但美中不足的是,授课教师在最后环节设计的活动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该活动要求学生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却没有涉及到本单元中的单词。如果授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就能避免这个问题,课堂活动也会更加有效。
3、遵循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起来了,课堂纪律松懈了;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爱发表意见,但教学进度完成不了;学生活跃了,却带来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的下降由于基础和主动投入程度的差异,学生间的差距显得更大了。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4、提倡多样化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就内容而言,教学活动既要有训练活动、记忆活动,有要有理解活动、应用活动、策略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既要有个体活动,又要有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要自主学习的活动,有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但采取何种活动形式要取决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统一。
一、认识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三个基本元素,这可以说已经是不争的共识。可能,一些强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将部分或全部代替教师的作用,完全改变课堂教学形态的论者会不同意这个观点。
叶澜老师曾在“教育”的范围内(教学内含其中)提出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和三个基本要素关系的“主客体复合性”的观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性的模式来认识,提出了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的特殊交往活动的观点。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一“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就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开拓学生思维,是他们感受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并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发展。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体现人文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还’字做起的,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要求,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如何“还”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摸索,提出了还主动学习的“时间”(要求没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工具”(不只是指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和“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他、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等“五还”,提出了根据学生主动学习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新增了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表演等)的有机组合的建议和要求,并鼓励教师大胆、积极地创造新的实践与经验。
2、突出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在“五还”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为“还”而“还”的形式主义倾向。例如,笔者曾观摩过一节话题为TV programmes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先把本单元出现的TV programmes的单词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相关的漫画或flash,接着针对这一话题编写对话,并互相提出合理的建议……整节课师生之间实现了多维互动。但美中不足的是,授课教师在最后环节设计的活动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该活动要求学生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却没有涉及到本单元中的单词。如果授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就能避免这个问题,课堂活动也会更加有效。
3、遵循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起来了,课堂纪律松懈了;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爱发表意见,但教学进度完成不了;学生活跃了,却带来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的下降由于基础和主动投入程度的差异,学生间的差距显得更大了。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4、提倡多样化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就内容而言,教学活动既要有训练活动、记忆活动,有要有理解活动、应用活动、策略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既要有个体活动,又要有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要自主学习的活动,有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但采取何种活动形式要取决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