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洪洞县一个名叫解皓越的小姑娘,前不久因为出版了一本书而走红网络。她年龄不大,因从小跟随妈妈四处出差,虽未读万卷书,但行了万里路。而且她与一般孩子不同,每到一地,她不是逛当地景点或游乐园,而是参观博物馆或去图书馆、大学游览,并坚持写“差旅日记”。她出版的书,就是根据她的日记整理而成,名为《背着梦想去远行》。该书不但记录了她的足迹,也记录了她的成长——
那个夜晚,
追公交的“风一样的女孩”
解皓越2006年出生在山西省洪洞县,别看她年龄不大,见识可一点儿不少。从小跟着妈妈一起出差,她走过中国11个省、市,去过两个国家,还参加过不少比赛,拿过很多奖。前不久,她更是将自己的旅行日记整理修改,集结成一本10万字的书出版,成了大家眼中的“小才女”。
但在妈妈何艳丽看来,解皓越只是一个普通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何艳丽这么评价女儿,并不是因为她对女儿的要求有多么高、多么严——在女儿眼里她非常温柔,偶尔还需要女儿来照顾——而是因为解皓越走到今天,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小小年纪就能出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她的自身条件比一般孩子更好。
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艳丽很爱学习,平时只要看到国内有她感兴趣的教育活动和课程,她都会报名参加。如此一来,她经常会出差,每次出差回到家,女儿都会好奇地问她关于外面世界的各种问题,她就想,等女儿再大一点儿,就带着她一起出门。
2014年11月,7岁的解皓越读小学二年级。有一次,何艳丽去武汉参加一个为期三天半的教育活动,解皓越从来没有去过武汉,所以何艳丽就给解皓越请了几天假,打算带她一起去。临行时,解皓越收拾好自己的小包裹,带上了家庭作业。到了武汉,白天何艳丽去活动现场,解皓越就在一旁写作业。等到下午5点多,活动结束了,解皓越当天的作业也做完了,母女俩开始夜逛大武汉。
晚上很多景区和展馆都关门了,母女俩就去游览长江大桥。她们住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又没导游,不熟悉路线,只能不断询问路人或借助手机上的交通信息。当时武汉市区不少地方在修高架桥,很多路段都封闭了,好心的路人和手机信息也常常出错,母女俩经常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她们想去的地方。等准备回宾馆时,很多公交车和地铁都已停运,母女俩为了赶车不得不背着小包一路狂奔。幸运地赶上车后,俩人都得喘上好一会儿。经常是到了宾馆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了。
何艳丽一开始很担心女儿,因为她自己就经常累得恨不得一屁股坐地上休息,何况解皓越还只是个几岁的小女孩。但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解皓越的耐力超出她的想象。经常是解皓越先跑过去追上公交车,再回头给她加油:“妈妈再快点!”因此何艳丽笑称女儿是“风一样的女孩”。
活动结束后,何艳丽又专门带女儿在武汉待了两天,她们去了那些只能白天去的博物馆、科技馆。最让解皓越印象深刻的,是去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
馆内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养成自来熟性格的解皓越,一上来就跟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聊到了一起。馆内两侧有一些石柱,柱子上刻着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签订时间。柱子都用铁链连接,都朝中间的方向挤压、倾斜,走在中间会有明显的压迫感。志愿者告诉解皓越,这种设计,显示了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人的压迫。馆内有很多音频和影像资料,解皓越一反平日的活泼,严肃地站在志愿者姐姐身边,认真听她讲那些革命烈士的故事,从晚清中国到革命源起,从武昌首义到创建共和,最后到辛亥百年。好几次,何艳丽发现女儿感动得用手背偷偷擦眼泪。
何艳丽很有感触,平时在电视里经常看天安门前升国旗或者关于旧中国的历史片,但那种感觉多少有些平淡,而现在看到馆内陈列的真实资料,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十分强烈,不但让解皓越更清楚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让她深刻地记住了那段历史。从博物馆出来,解皓越沉默了很多,回到宾馆后便趴在桌子上写日记:“今天去辛亥革命博物馆让我知道了,落后就会被打,只有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国家的强大也是我的强大,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可以保护国家的人!”
寓教于乐,
在旅行中学习和成长
2015年,解皓越和妈妈一起出门的次数没有减少,每次出门都在一个星期左右。解皓越虽然算不上标准的学霸,但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几名,所有的功课都没有落下,所以每次请假老师都会爽快批准。
除了跟着妈妈出门,解皓越从小培养的爱好也都逐渐有了成绩,她获得了跆拳道绿带,取得了中国美院美术水平三级证书,还拿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6级证书。解皓越每天都会学习新的英语词汇,偶尔会在家里用英语和爸爸妈妈对话。
有一次,何艳丽要去北京出差。解皓越最喜欢去北京,几乎每次妈妈去出差她都会跟着去。北京值得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光一流大学就有十几所,更不要说还有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了。何艳丽经常让解皓越自己安排行程,北京科技馆是她每次必选的去处之一。每次一进科技馆,解皓越就像进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每一个科技项目她都聚精会神地研究。她还会跟周围的小朋友一起认真地讨论一番。当然,知识的局限导致她跟小朋友的讨论总是没什么结果,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热情。
在解皓越的成长过程中,何艳丽很少主动干涉她,而是把她当朋友,听她讲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她多表达多思考多沟通。但有时,何艳丽也会给解皓越布置一个个小任务,要求她完成。
有一天,何艳丽带解皓越乘地铁,下车后发现有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旅行团在不远处。何艳丽就建议解皓越去跟他們聊聊。那时解皓越从来没跟外国人讲过话,她有点胆怯,往妈妈身边蹭,小声对妈妈说:“我不想跟他们讲话。”“为什么呢?”何艳丽察觉到女儿的心理,故意问。“因为我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而且我的英语也不好,说错了我担心他们笑话我。”解皓越很不好意思。何艳丽依然坚持要她完成这个任务,对她说:“如果一个外国小孩学汉语,不小心读错了字,你会嘲笑他吗?至于你说不知道聊什么,那就更不是问题了。昨天晚上你刚学会的英语单词colour,还记得吧?我觉得你可以跟他们聊聊这个,实在不行还有别的话题,你先仔细想一想。”
那个夜晚,
追公交的“风一样的女孩”
解皓越2006年出生在山西省洪洞县,别看她年龄不大,见识可一点儿不少。从小跟着妈妈一起出差,她走过中国11个省、市,去过两个国家,还参加过不少比赛,拿过很多奖。前不久,她更是将自己的旅行日记整理修改,集结成一本10万字的书出版,成了大家眼中的“小才女”。
但在妈妈何艳丽看来,解皓越只是一个普通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何艳丽这么评价女儿,并不是因为她对女儿的要求有多么高、多么严——在女儿眼里她非常温柔,偶尔还需要女儿来照顾——而是因为解皓越走到今天,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小小年纪就能出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她的自身条件比一般孩子更好。
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艳丽很爱学习,平时只要看到国内有她感兴趣的教育活动和课程,她都会报名参加。如此一来,她经常会出差,每次出差回到家,女儿都会好奇地问她关于外面世界的各种问题,她就想,等女儿再大一点儿,就带着她一起出门。
2014年11月,7岁的解皓越读小学二年级。有一次,何艳丽去武汉参加一个为期三天半的教育活动,解皓越从来没有去过武汉,所以何艳丽就给解皓越请了几天假,打算带她一起去。临行时,解皓越收拾好自己的小包裹,带上了家庭作业。到了武汉,白天何艳丽去活动现场,解皓越就在一旁写作业。等到下午5点多,活动结束了,解皓越当天的作业也做完了,母女俩开始夜逛大武汉。
晚上很多景区和展馆都关门了,母女俩就去游览长江大桥。她们住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又没导游,不熟悉路线,只能不断询问路人或借助手机上的交通信息。当时武汉市区不少地方在修高架桥,很多路段都封闭了,好心的路人和手机信息也常常出错,母女俩经常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她们想去的地方。等准备回宾馆时,很多公交车和地铁都已停运,母女俩为了赶车不得不背着小包一路狂奔。幸运地赶上车后,俩人都得喘上好一会儿。经常是到了宾馆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了。
何艳丽一开始很担心女儿,因为她自己就经常累得恨不得一屁股坐地上休息,何况解皓越还只是个几岁的小女孩。但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解皓越的耐力超出她的想象。经常是解皓越先跑过去追上公交车,再回头给她加油:“妈妈再快点!”因此何艳丽笑称女儿是“风一样的女孩”。
活动结束后,何艳丽又专门带女儿在武汉待了两天,她们去了那些只能白天去的博物馆、科技馆。最让解皓越印象深刻的,是去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
馆内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养成自来熟性格的解皓越,一上来就跟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聊到了一起。馆内两侧有一些石柱,柱子上刻着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签订时间。柱子都用铁链连接,都朝中间的方向挤压、倾斜,走在中间会有明显的压迫感。志愿者告诉解皓越,这种设计,显示了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人的压迫。馆内有很多音频和影像资料,解皓越一反平日的活泼,严肃地站在志愿者姐姐身边,认真听她讲那些革命烈士的故事,从晚清中国到革命源起,从武昌首义到创建共和,最后到辛亥百年。好几次,何艳丽发现女儿感动得用手背偷偷擦眼泪。
何艳丽很有感触,平时在电视里经常看天安门前升国旗或者关于旧中国的历史片,但那种感觉多少有些平淡,而现在看到馆内陈列的真实资料,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十分强烈,不但让解皓越更清楚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让她深刻地记住了那段历史。从博物馆出来,解皓越沉默了很多,回到宾馆后便趴在桌子上写日记:“今天去辛亥革命博物馆让我知道了,落后就会被打,只有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国家的强大也是我的强大,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可以保护国家的人!”
寓教于乐,
在旅行中学习和成长
2015年,解皓越和妈妈一起出门的次数没有减少,每次出门都在一个星期左右。解皓越虽然算不上标准的学霸,但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几名,所有的功课都没有落下,所以每次请假老师都会爽快批准。
除了跟着妈妈出门,解皓越从小培养的爱好也都逐渐有了成绩,她获得了跆拳道绿带,取得了中国美院美术水平三级证书,还拿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6级证书。解皓越每天都会学习新的英语词汇,偶尔会在家里用英语和爸爸妈妈对话。
有一次,何艳丽要去北京出差。解皓越最喜欢去北京,几乎每次妈妈去出差她都会跟着去。北京值得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光一流大学就有十几所,更不要说还有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了。何艳丽经常让解皓越自己安排行程,北京科技馆是她每次必选的去处之一。每次一进科技馆,解皓越就像进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每一个科技项目她都聚精会神地研究。她还会跟周围的小朋友一起认真地讨论一番。当然,知识的局限导致她跟小朋友的讨论总是没什么结果,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热情。
在解皓越的成长过程中,何艳丽很少主动干涉她,而是把她当朋友,听她讲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她多表达多思考多沟通。但有时,何艳丽也会给解皓越布置一个个小任务,要求她完成。
有一天,何艳丽带解皓越乘地铁,下车后发现有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旅行团在不远处。何艳丽就建议解皓越去跟他們聊聊。那时解皓越从来没跟外国人讲过话,她有点胆怯,往妈妈身边蹭,小声对妈妈说:“我不想跟他们讲话。”“为什么呢?”何艳丽察觉到女儿的心理,故意问。“因为我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而且我的英语也不好,说错了我担心他们笑话我。”解皓越很不好意思。何艳丽依然坚持要她完成这个任务,对她说:“如果一个外国小孩学汉语,不小心读错了字,你会嘲笑他吗?至于你说不知道聊什么,那就更不是问题了。昨天晚上你刚学会的英语单词colour,还记得吧?我觉得你可以跟他们聊聊这个,实在不行还有别的话题,你先仔细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