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使读写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注重语言的运用,善于发揚教材中写作的素材,善于把握教学中的高潮起伏,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句;段落;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语言的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基础上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使读写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句进行仿句练习
句子是段、篇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紧紧抓住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其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造句的形式内化运用。如在教学《阳光》这一课中,教师引领学生体会第二自然后,教师提出因为有了阳光还有什么怎么样?并出示句式:因为有了阳光, 。扩展学生的思维,进行语言训练;教学《爬天都峰》第六自然段:“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联系生活实际动口说,动手仿写句子,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为后面段篇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教材中段的教学,仿写段落,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注重结合课文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如《金色的草地》第三段描写“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本段围绕着第一句总起句将玩耍的过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模仿本段写写自己课余参加的活动。从段的仿写中,理解句子与句子的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加深了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写的能力。读写互相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读写的能力。
三、抓住教材言有尽意无穷的地方延伸写
抓住教材言有尽意无穷的地方延伸写,即续写课文。它不但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还能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小摄影师》一课,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未能照成,小男孩走后,高尔基仍挂念着,等待他再次到来,为读者留下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指导学生打开思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进一步挖掘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续写的内容:
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关切地问。“我的相机坏了,照不了了。”高尔基赶忙说:“我这儿有相机,先借你用。”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这样了!”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相机坏了,这一情节设计得很有新意,高尔基借相机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
四、抓住教材中的简略处,想象补充,丰富文章的内涵
详略得当,这是行文的基本要求和技法。课文中比较简单概括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展开详写,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进行描述时要放慢节奏,以原文为发挥想象的依据。《孔子拜师》中引导学生体会:“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教师就抓住了文中简略处让学生想象补充。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 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 ,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这一练习更深入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表达训练。
五、对课文中精彩内容进行改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改写有人称改写和文体两种不同形式。人称改写有利于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加强切身感悟,加强课文的感染力。而文体改写则是利用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情感,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总之,注重语言的运用,善于发扬教材中写作的素材,善于把握教学中的高潮起伏,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句;段落;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语言的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基础上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使读写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句进行仿句练习
句子是段、篇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紧紧抓住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其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造句的形式内化运用。如在教学《阳光》这一课中,教师引领学生体会第二自然后,教师提出因为有了阳光还有什么怎么样?并出示句式:因为有了阳光, 。扩展学生的思维,进行语言训练;教学《爬天都峰》第六自然段:“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联系生活实际动口说,动手仿写句子,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为后面段篇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教材中段的教学,仿写段落,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注重结合课文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如《金色的草地》第三段描写“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本段围绕着第一句总起句将玩耍的过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模仿本段写写自己课余参加的活动。从段的仿写中,理解句子与句子的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加深了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写的能力。读写互相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读写的能力。
三、抓住教材言有尽意无穷的地方延伸写
抓住教材言有尽意无穷的地方延伸写,即续写课文。它不但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还能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小摄影师》一课,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未能照成,小男孩走后,高尔基仍挂念着,等待他再次到来,为读者留下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指导学生打开思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进一步挖掘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续写的内容:
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关切地问。“我的相机坏了,照不了了。”高尔基赶忙说:“我这儿有相机,先借你用。”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这样了!”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相机坏了,这一情节设计得很有新意,高尔基借相机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
四、抓住教材中的简略处,想象补充,丰富文章的内涵
详略得当,这是行文的基本要求和技法。课文中比较简单概括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展开详写,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进行描述时要放慢节奏,以原文为发挥想象的依据。《孔子拜师》中引导学生体会:“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教师就抓住了文中简略处让学生想象补充。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 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 ,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这一练习更深入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表达训练。
五、对课文中精彩内容进行改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改写有人称改写和文体两种不同形式。人称改写有利于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加强切身感悟,加强课文的感染力。而文体改写则是利用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情感,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总之,注重语言的运用,善于发扬教材中写作的素材,善于把握教学中的高潮起伏,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