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差异引导主动复习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教学,大多数教师采取用统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这样教学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影响了复习教学提高的质量。如何提高复习课质量?
  分层复习,分类指导。分层复习,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复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的辅导。
  1.分层指导。如复习《计算》时,采取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测试的重点放在当前要复习的内容上。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时,则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复习步骤:①口算20道(2分钟)(每题1分);②一步计算10题(5分钟)(每题2分);③两步计算(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5题(5分钟)(每题5分);④简算5种情况各一例(5分钟)(每题5分);⑤方程5题(5分钟)(每题2分)。每组题单独列在一张测试纸上,规定时间完成,到时间不论是否完成全部收齐。测试后发现,学生在计算的差异上表现为:①明确算理,准确计算速度高;②计算正确,速度慢;③一知半解,乘除法相混淆;④不明算理,不会计算。掌握了这些情况,教师就可以实施个性化指导。
  2.分类实施。测试得分在80分以上的为“自学组”,复习时,主要完成教师下发的基本性和相对拔高性相结合的习题;得分在79分以下的为“教师辅导组”,复习时,主要完成基础性习题的练习,增加教师讲述算理的时间。对两个小组的学生,實施流动式的激励机制进行管理划分后,教师再对两类学生实施分层要求,异步施教。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对中下等学生只要求掌握数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基础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既做好基本题又要做思考题。这样分层要求,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复习《圆的知识》时,“自学组”的学生对圆的各种概念、各类计算已达到熟知并能灵活运用的程度,而“辅导组”的学生还停留在不能区分和应用公式的水平上。对这两类学生,自学组可以进行深化认识的习题训练,即加强间接条件求面积的计算和变式训练计算,让学生多接触、多观察、多感悟;对辅导组的学生,采取重新演示的策略,即对圆的各部分知识进行梳理演示,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关系,理解特征,学会应用。
  网络建设,提高效率。除了课堂上实施具体的分层复习以外, 教师更应该注重在课堂之余“分层追击”。我们采取了“n∶1∶10∶30”策略,即若干个学困生对1名教师,1名教师对10个优生,10个优生对30个中等生。这种策略的实施是对学生学习状况合理分析之后做出的。首先,我们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将学生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上层学生作业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对他们的作业,教师先改,改后再给他们每人分3个左右的中等生,让优生改中等生的作业,并进行一定量的辅导。下层学生作业速度慢,错误率高,教师可利用上层学生改中层学生作业的时间,进行巡回辅导,逐个批阅、订正。这样来,教师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学困生的身上,很好地避免了学困生抄袭的问题。
  这种策略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下层学生对教师,能让教师及时收集到课堂中最典型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下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二是涉及面广。教师批阅的10个优生只是个概数,用这些学生去帮助30个中等生,以点带面,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复习阶段训练量、批改量的完成。
  (作者单位:枣阳市鹿头镇吉河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中专数学老师,应当正视学生的特点,明确中专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不足的原因,多方面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中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49-01    1中专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不足的原因  从学生实际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质
在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素养为目标,不仅要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还需要调整教学节奏,增强感染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节奏中愉悦主动地学习。  一、解读研析,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应该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难点突破,按一定的节奏,体现教学意图。教学节奏是一种律动,而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是“教条”的,要使其“灵动”起来,有必要赋予枯
在汉川市城隍镇农利小学(以下简称"农利小学"),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课堂上,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要么激烈而低声地争论着,要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发言;课间,小组长找到没有按
朝阳如虹,莘莘学子或坐在教室,或三五成群于樹下,或独自倚于窗前,书声琅琅,这是校园的一道风景线。早读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存在于学校,它更是一种校园文化标志。读书声传达了学子对文化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途径,更是一种生活学习的态度。  在课改的新环境下,语文课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早读在语文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既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计算方法多样化。任何一个问题,解决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对于同一道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33-7=?”时,学生借助数小棒、拨珠子等形式,想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33分成20与13,先算13-7=6,再算20 6=26;②将33分成10与23,先算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