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教学只有充分感染学生的心灵,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成效。本文从“情”“疑”“辩”“玩”“韵”方面探究提高学生地理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
由于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值不高,加之地理课程中需要识记山脉、河流、矿产资源等诸多概念,造成部分教师上课不够认真,学生在地理课上也是昏昏欲睡,进而导致地理学科的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激之以“情”趣
如果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在课堂上没有激情,不能激发自己教学激情,又怎么能激励学生学习呢?如在教学《长江的开发》一课时,我播放视频《长江洪水》,向学生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流域就洪灾不断,其中1998年的特大洪灾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学生们看完录像忧心忡忡,深刻认识到善待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的重要性,都纷纷建言,希望能避免洪水等破坏性灾害的发生。学生满怀忧患意识,投入地理课堂的学习,试图找到解决这一自然顽疾的对策,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牧童遥指杏花村——释之以“疑”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一系列“设问”,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一课时,我让学生做“二氧化碳对玫瑰花的影响”的实验。先将玫瑰花、水槽、酒精灯、硫磺、燃烧匙、药匙、烧杯等工具发给学生,再让三名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观察,并指导他们按步骤进行实验;面对实验结果,学生们兴致高昂,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我就此设计问题,他们立刻积极地做出了回答,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这就有效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疏之以“辩”趣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敢于思考和批判,组织辩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我仿造庭审模式把学生分成两组:①原告:人类;主题:大气的污染危害人类;②被告:大气;主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污染大气。法官:教师。接着演示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后组织讨论,将结果写下来,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这样的辩论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强了他们辩证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忙趁东风放纸鸢——赏之以“玩”趣
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观众”,而成为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创设教学中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游戏“看符号,识天气”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五个组,要求他们按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先是让第一组学生抽取一种天气名称,第二组选择合适的符号,第三组选一句相关的现象描述,第四组选一种相关的行为决定并相继贴在黑板上,最后第五组的学生在箱子里选出适当的生活物品,穿上或戴上,几个组同时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各小组陈述选择该纸条或符号的理由。这样的游戏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无为有处有还无——授之以“韵”趣
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固定的知识内容通过新的教学方式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认识问题。如在教学《天气及其影响》一课时,我把教学内容通过Microsoft Frontpage的网页制作,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大家,利用站内资源丰富网络教学的内容:①利用基础资源,带领学生完成每课时的学习任务;②深层链接,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内容丰富、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的网络课件,这样不仅能更容易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而且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要构建生动且富有情趣的地理课堂,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勇于学、乐于学、善于学。教师只有满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
由于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值不高,加之地理课程中需要识记山脉、河流、矿产资源等诸多概念,造成部分教师上课不够认真,学生在地理课上也是昏昏欲睡,进而导致地理学科的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激之以“情”趣
如果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在课堂上没有激情,不能激发自己教学激情,又怎么能激励学生学习呢?如在教学《长江的开发》一课时,我播放视频《长江洪水》,向学生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流域就洪灾不断,其中1998年的特大洪灾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学生们看完录像忧心忡忡,深刻认识到善待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的重要性,都纷纷建言,希望能避免洪水等破坏性灾害的发生。学生满怀忧患意识,投入地理课堂的学习,试图找到解决这一自然顽疾的对策,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牧童遥指杏花村——释之以“疑”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一系列“设问”,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一课时,我让学生做“二氧化碳对玫瑰花的影响”的实验。先将玫瑰花、水槽、酒精灯、硫磺、燃烧匙、药匙、烧杯等工具发给学生,再让三名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观察,并指导他们按步骤进行实验;面对实验结果,学生们兴致高昂,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我就此设计问题,他们立刻积极地做出了回答,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这就有效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疏之以“辩”趣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敢于思考和批判,组织辩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我仿造庭审模式把学生分成两组:①原告:人类;主题:大气的污染危害人类;②被告:大气;主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污染大气。法官:教师。接着演示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后组织讨论,将结果写下来,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这样的辩论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强了他们辩证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忙趁东风放纸鸢——赏之以“玩”趣
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观众”,而成为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创设教学中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游戏“看符号,识天气”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五个组,要求他们按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先是让第一组学生抽取一种天气名称,第二组选择合适的符号,第三组选一句相关的现象描述,第四组选一种相关的行为决定并相继贴在黑板上,最后第五组的学生在箱子里选出适当的生活物品,穿上或戴上,几个组同时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各小组陈述选择该纸条或符号的理由。这样的游戏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无为有处有还无——授之以“韵”趣
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固定的知识内容通过新的教学方式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认识问题。如在教学《天气及其影响》一课时,我把教学内容通过Microsoft Frontpage的网页制作,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大家,利用站内资源丰富网络教学的内容:①利用基础资源,带领学生完成每课时的学习任务;②深层链接,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内容丰富、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的网络课件,这样不仅能更容易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而且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要构建生动且富有情趣的地理课堂,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勇于学、乐于学、善于学。教师只有满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