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发生率和眼部解剖特征.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54例APAC对侧眼没有虹膜前黏连(PAS)的患者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发生率和眼部解剖特征.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54例APAC对侧眼没有虹膜前黏连(PA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1±7.2)岁(54~83岁).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暗环境下观察LPI后是否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并比较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与不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患眼的眼压、房角及各项UBM参数,包括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房角隐窝面积750(ARA750)、小梁虹膜夹角(T-I角)、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周边虹膜厚度(IT1)、虹膜悬韧带距离(IZD)、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中央前房深度(ACD).对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LPI后暗环境下UBM检查至少一个象限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有20例,占37%.反映房角开放程度的指标(AOD500、ARA750、T-I角)和反映睫状体位置的指标(TCPD):接触性房角关闭(+)组小于(-)组(t=1 1.741、11.089、12.175、4.349,P均<0.01);反映虹膜形态和位置的指标IT1:接触性房角关闭(+)组大于(-)组(t=-3.300,P=0.002);IZD、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及ACD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0,P=0.066;Z=-1.423,P=0.155; t=0.072,P=0.942).结论 APAC对侧眼LP1后在暗环境下仍有一定比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房角窄、睫状体前位、周边虹膜厚是LPI后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解剖学特点,提示LPI后具有这些解剖特点的APAC患者有可能进展为慢性房角关闭.
其他文献
本文就Sweet综合征与感染、肿瘤、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疫苗以及妊娠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临床诊疗中注意筛查与其相关的潜在疾病或排除相关诱发因素.
通过对辽宁冰砬山两种类型林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土壤入渗特性的研究得到,前者林地的3种入渗指标(初始入渗速率7.11mm/min,平均入渗速率4.09mm/min,稳定
目的 1.评价莫西沙星对胆道疾病手术病人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2.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胆道疾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10月确诊为胆道疾病行手术治疗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
目的 观察呼唤式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GCS≤8分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
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生成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机体受到病原生物感染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CD4+ Th细胞、调节性T细
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16例根据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CHADS2评估系统评分,分别按0~6分逐一分组,是否≥2分分为两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微栓子及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结
目的 观察化学指示卡对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效果,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提高其对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方法 观察50锅次灭菌过程中,温度、生物、化学监测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腰部皮损4年,逐渐增大,偶伴腰痛于2011年6月2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腰部出现蚕豆大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特殊治疗。此后皮损逐渐增
目的 通过观察滤泡辅助T细胞(Tfh细胞)相关因子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及CD57在桥本甲状腺炎及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的表达,探讨Tfh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采用肱骨髓内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及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3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