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说话教学却多多少少总有点被人遗忘和忽视的感觉,当前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积极性也的确让人不容乐观。常听本校的几名语文教师在一起慨叹:这课上得没劲!为什么呢?因为,在课下原本活蹦乱跳的学生一上课似乎就变成了“哑巴”。初一还稍微好一点,大部分学生能举起手来,到了初二,举起来的手就变得稀稀拉拉的了。到了初三更惨,基本上就变成老师一个人在自问自答了。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也是不容乐观的。那么,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逐步改观目前课堂上出现的这种“万马齐喑”的不良局面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说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承担着传授者、主考官的角色,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者和被考者。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心理气氛往往是“防御型”的。学生在课堂上保守倾向严重,难以表现出积极的情绪,课堂心理气氛无法活跃起来,学生自然就会三缄其口、默默无言。因而,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敢说敢辩,不怕批评,不怕出错,首先必须打破陈旧的师生观,真正建立起新课改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起“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做一位平等的参与者,亲切的交谈者,和蔼的解释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从而呈现出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畅所欲言的学习状态 。而这里面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尊严,能自觉反思和克服自身弱点的人,从而信任、爱护、关怀和引导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
二.讲究课堂授课艺术,使学生想说
课堂教学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必须讲究课堂授课艺术。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敞开心扉、加强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赢得学生真心的认同和好感,就必须以一颗真诚、热情的心与学生交流,以平等合作的姿态与学生对话、交往。
(2)设置问题,巧妙新颖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依据学生思维的规律,适当、适时地设置问题。问题要恰到好处,设置的角度要新,提问的方式要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活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3)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语文本身就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一个科目。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更应该努力做到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精炼简洁、真挚感人。
(4)方法新颖、手段巧妙
中学生的特点就是爱“新”好“奇”。因此,如果授课方式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授课水平再高超的老师也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让他们丧失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新颖的刺激使学生保持兴趣和注意力。
三.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说
(1)全面渗透。即在阅读和写作课,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讲成语故事等;阅读教学中的质疑、答问、辩论、品评等;作文教学中的谈作前设想、评议作文、提修改建议等,都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
(2)活动强化。即利用活动课和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举办“新闻发布会”、“人才交流会”、辩论赛、口头作文竞赛、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实施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使学生爱说
课堂评价艺术的高低,对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动辄挑刺找错,过于严厉苛刻的评价固然会因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让课堂越来越沉默;而全盘肯定、一味叫好的评价也会因缺乏挑战性和差别性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发言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说,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科学的评价不可忽视。以下几条评价的原则可供老师们参考。
(1)多用赞扬鼓励式评价。
(2)慎用批评否定式评价。
(3)巧用引导启发式评价。
(4)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宋雪飞,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也是不容乐观的。那么,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逐步改观目前课堂上出现的这种“万马齐喑”的不良局面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说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承担着传授者、主考官的角色,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者和被考者。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心理气氛往往是“防御型”的。学生在课堂上保守倾向严重,难以表现出积极的情绪,课堂心理气氛无法活跃起来,学生自然就会三缄其口、默默无言。因而,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敢说敢辩,不怕批评,不怕出错,首先必须打破陈旧的师生观,真正建立起新课改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起“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做一位平等的参与者,亲切的交谈者,和蔼的解释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从而呈现出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畅所欲言的学习状态 。而这里面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尊严,能自觉反思和克服自身弱点的人,从而信任、爱护、关怀和引导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
二.讲究课堂授课艺术,使学生想说
课堂教学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必须讲究课堂授课艺术。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敞开心扉、加强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赢得学生真心的认同和好感,就必须以一颗真诚、热情的心与学生交流,以平等合作的姿态与学生对话、交往。
(2)设置问题,巧妙新颖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依据学生思维的规律,适当、适时地设置问题。问题要恰到好处,设置的角度要新,提问的方式要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活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3)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语文本身就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一个科目。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更应该努力做到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精炼简洁、真挚感人。
(4)方法新颖、手段巧妙
中学生的特点就是爱“新”好“奇”。因此,如果授课方式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授课水平再高超的老师也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让他们丧失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新颖的刺激使学生保持兴趣和注意力。
三.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说
(1)全面渗透。即在阅读和写作课,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讲成语故事等;阅读教学中的质疑、答问、辩论、品评等;作文教学中的谈作前设想、评议作文、提修改建议等,都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
(2)活动强化。即利用活动课和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举办“新闻发布会”、“人才交流会”、辩论赛、口头作文竞赛、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实施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使学生爱说
课堂评价艺术的高低,对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动辄挑刺找错,过于严厉苛刻的评价固然会因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让课堂越来越沉默;而全盘肯定、一味叫好的评价也会因缺乏挑战性和差别性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发言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说,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发言,科学的评价不可忽视。以下几条评价的原则可供老师们参考。
(1)多用赞扬鼓励式评价。
(2)慎用批评否定式评价。
(3)巧用引导启发式评价。
(4)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宋雪飞,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