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三分钟成为语文实践探索的阶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怎样将语文实践课变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舞台,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带有“人文性”和“社会性”,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应重情感的诱发、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现代社会,注重人的自我展示。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我肯定、自我展示的习惯和能力。演讲实质上就是学生的一次自我展示,站在演讲台前,要想想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演讲什么内容,怎样使自己的演讲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老师把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演讲无疑满足了当代初中生表现欲强,不甘落后,急于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讲演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有限的内容上,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突破授课内容的局限,开阔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心门,实现课内外衔接。这有利于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学生情感,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提出的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诸智商,80%归诸情商(EQ)。情商主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思考方法等,简单说,情商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谁的情商开发得好,谁的成功机会就多。因此,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自觉甚至是乐意接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合理要求,内心经常体验到自身成功的喜悦,不断进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仅仅在语文课上,是不可能使学生智慧地理解事物、理解生活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既是联系,又是发展。“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要把课内思考和课外生活的理解结合起来,课堂上从演讲抓起,促使学生从一种现象或者一则小故事中理解智慧,积极实践叶圣陶先生“课堂里学,生活里用”的语文教学思想,提高辨析能力,延伸对生活的理解。语文课文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引导他们感知社会生活。进行演讲等活动不仅能提高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这些活动为课堂学习语文做了良好铺垫。
  在语文教学中,演讲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口语、表演及心理水平的检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演讲能使其清晰感受到自身的发展状况,增强自信心,进而发挥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批判意识。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语文课堂上的演讲活动的安排可以分为演讲课和课前限时演讲。演讲课不宜多;课前限时演讲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优势,可作为语文课堂的组成部分。课前限时演讲分成一般演讲和即兴演讲。一般演讲即有准备的演讲,在演讲开始阶段采用这种形式。每节课开始的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及评议,在这之后公布下次演讲的学生及演讲的注意点。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为自己的演讲做准备。
  开始阶段,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和多肯定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积极参加演讲活动。在一般演讲比较成熟之后,可进行即兴演讲,限定话题范围,让学生提前10分钟准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逻辑性。即兴演讲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也是较高层次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每次即兴演讲后,还要开展演讲评议活动。评议有教师评议、听众评议及自我评议等。所有评议活动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水平。评议为对演讲的相关内容提出观点和见解,必要时由此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在具体操作中,演讲活动的一般演讲和即兴演讲可以穿插进行。但是,如果只靠隔一段时间上一次实践课提高语文能力,则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语文实践课的实施中,力求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加入学生的实践,把语文实践课分解为每天的语文实践训练,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前三分钟”。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思想的时期,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发表独特见解,精力旺盛,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学科课程的知识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听说读写的机会,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言的潜力得到开发。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语文成绩,是语文教师执著探索的问题。开展语文课前演讲,是我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种尝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演讲,学生都满怀期待,它已经成为学生最积极参与的一项语文活动。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学生自主意识还较淡薄,他们渴望参与到活动中,但是主观能动性较差,懒于行动,羞于行动。在实践中还发现教师的意愿与实际活动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在课前三分钟的语文活动中如何让学生通过语文活动培养语文技能,使学生的语言技能、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以及在这项语文活动中如何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言技能都得到应有发展,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改进。总之,探索之路漫漫,我们仍需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素质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要做到科学编排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培养语文能力,重视发展非智力因素,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积极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建设 思维能力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方面起奠基作用。教学改革涉及所有的科目
摘 要: 中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满足企业、市场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通过加强专业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值得探索。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及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职机电专业应以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技能作为专业课程建设的重心,以职业素质为重点进行全面实践型教育。  关键词: 中职机电一体化 专业建设 职业技能  随着我国科技
摘 要: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成了语文教师面对的新课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 教学经验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的编排特点,领悟和掌握其内在规律与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效。在使用新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教师应当深刻领悟教材编排方面的特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特点,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拓展信息;针对教材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针对阅读写作要求融合的特点,实施联动教学提高教学成效;针对教材编写空间延伸的特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那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1.教学策略  1.1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
1.引言  一篇好的译作不仅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还需要译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克服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合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廖美珍教授在翻译的杰克·伦敦的《在亚当之前》中,综合运用了增词、转换、切分、释义、减词、加注、归化、合并等多种技巧,使译文再现了原文的风格。笔者就《在亚当之前》的翻译探讨英译汉中增词和转换的技巧。  2
一、乔治梅森大学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简称GMU)位于美国东海岸维吉利亚州的Fairfax市,紧邻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风景秀丽、宁静雅致,是维吉利亚州州立大学,也是个开放的大学,它以国际交流为特色,校园里随处可见外国学生。学校没有校门和围墙,建筑物都不高,一般2~4层,装修非常朴实,大部分外墙都是裸露的红砖,建筑物内以实用舒适为主,学校设施很人性化,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