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打造出高效性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我校结合具体学情提出了“分切块、自主探究”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分切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概念
分切块:是指把不易掌握的大块整体知识分解成容易掌握的小块、片段知识,便于学生掌握。这是利用化整为零的思维方式,采用“分割法”或“分点掌握法”的操作途径,这是心理学中知识迁移理论的一个应用。
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主动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
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结合具体情况,教师要科学地划分教学知识内容片块,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调控要能指导学生向着自主学习的方向进行。
二、高效课堂理念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课堂教学高效性就是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质要义。其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它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步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杂乱无序的课堂,必然也是低效的课堂教学。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课前的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太低了,学生轻而易举达到而得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2.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3.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分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异制定。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4.要明确每节的教学重难点。要做到适度掌控,合理讲练,确保每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5.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练习。做好批改讲评,教学有针对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二)“分切块”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手段
教学的高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高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知识。教学高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那么教学效果也为零。
科学的划分切块是便于高效教学的一种手段。为什么要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切块呢?打一个比方来说,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乃至一堂课的内容就像是一个西瓜,吃这个西瓜必须把这个西瓜切开来。怎么切是有讲究的,切得太大,不容易吃,而且吃不干净;切得太小,既浪费时间,又流失营养汁。所以,切西瓜时必须考虑吃得又快又好。那么如何把一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分块呢?它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应用知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切分”与“整合”的辩证关系:把整合的知识切成块,便于掌握,切块是为了更好地整合。
(三)“自主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
怎样做到省时高效,教学艺术尽在其中。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课堂教学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如何激发、引导学生学的方法尤为重要。
①导入目的
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要尽快地把学生调入到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来,除了课前的准备工作,针对一节课而言,教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导入语起到了为课堂学生生成智慧的“助产士”作用,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②导入方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时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2.在“自主探究”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融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在探究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教师要把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知道“我们是在做什么,应当怎么做”。要适应学生具体思维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设想也需要老师帮助整理、归纳、选择;对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需要老师帮助分析、解决,引导学生的思维。只有将二者和谐统一,才能既保证学生的自主发展,又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挫而退缩,从而获得发展。培养思维能力是重点,一节课教师的精讲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的训练不得少于30分钟,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使训练更有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出高效。
3.在“自主探究”中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
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新,进而获得生存能力,这就是合作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
4.在“自主探究”中巩固训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一堂课中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非得通过课堂的高效训练不可。精讲精炼,做到举一反三,举三归一,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
5.在“自主探究”中多媒体,实验的适当使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辅助手段
课堂教学高效性要借助多媒体,实验的适当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快捷方式。
一、“分切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概念
分切块:是指把不易掌握的大块整体知识分解成容易掌握的小块、片段知识,便于学生掌握。这是利用化整为零的思维方式,采用“分割法”或“分点掌握法”的操作途径,这是心理学中知识迁移理论的一个应用。
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主动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
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结合具体情况,教师要科学地划分教学知识内容片块,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调控要能指导学生向着自主学习的方向进行。
二、高效课堂理念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课堂教学高效性就是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质要义。其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它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步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杂乱无序的课堂,必然也是低效的课堂教学。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课前的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太低了,学生轻而易举达到而得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2.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3.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分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异制定。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4.要明确每节的教学重难点。要做到适度掌控,合理讲练,确保每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5.要给学生布置前置性练习。做好批改讲评,教学有针对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二)“分切块”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手段
教学的高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高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知识。教学高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那么教学效果也为零。
科学的划分切块是便于高效教学的一种手段。为什么要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切块呢?打一个比方来说,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乃至一堂课的内容就像是一个西瓜,吃这个西瓜必须把这个西瓜切开来。怎么切是有讲究的,切得太大,不容易吃,而且吃不干净;切得太小,既浪费时间,又流失营养汁。所以,切西瓜时必须考虑吃得又快又好。那么如何把一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分块呢?它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应用知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切分”与“整合”的辩证关系:把整合的知识切成块,便于掌握,切块是为了更好地整合。
(三)“自主探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
怎样做到省时高效,教学艺术尽在其中。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课堂教学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如何激发、引导学生学的方法尤为重要。
①导入目的
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要尽快地把学生调入到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来,除了课前的准备工作,针对一节课而言,教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导入语起到了为课堂学生生成智慧的“助产士”作用,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②导入方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时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2.在“自主探究”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融洽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在探究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教师要把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知道“我们是在做什么,应当怎么做”。要适应学生具体思维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设想也需要老师帮助整理、归纳、选择;对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需要老师帮助分析、解决,引导学生的思维。只有将二者和谐统一,才能既保证学生的自主发展,又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挫而退缩,从而获得发展。培养思维能力是重点,一节课教师的精讲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的训练不得少于30分钟,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使训练更有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出高效。
3.在“自主探究”中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
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新,进而获得生存能力,这就是合作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
4.在“自主探究”中巩固训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一堂课中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非得通过课堂的高效训练不可。精讲精炼,做到举一反三,举三归一,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
5.在“自主探究”中多媒体,实验的适当使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辅助手段
课堂教学高效性要借助多媒体,实验的适当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快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