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文字写于八月的开始,坐于丽江古城山坡上一家地势极高的咖啡店。在云南旅行的最后两天,我独自坐在挂满铃铛的屋檐下,听微风过后留下的细碎的声响,看满城的繁华在蓝天下短暂的沉默。
纳西族民居上翘的屋檐折射出柔和的阳光,古老沉郁的东巴文字勾勒着历史的轮廓。远处的雪山缭绕着舒卷的云絮,木制的桌椅在阳光下平静安然。只我一位顾客在午后两点的时候,在这个僻静的角落喝咖啡。当这么多天的动荡要结束的时候,选择用一种舒缓的方式来回忆。这个凝聚着太多人生活理想的地方,有着足够的阳光与时间来纪念自己的浪漫故事。浅水穿城而过,自在飞花,轻如旧梦。
在旅途中去咖啡店消磨时光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路途遥远,很多地方都是匆匆打马走过,便再也无缘相见。所以当我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空留出时间的时候,会有两个选择,一是暴走,二是驻足。于是,那些于咖啡中研磨出的香醇便就像是匆促中的休止符,短暂的停滞,沉淀下旅途的疲惫,换上更纯净的心态,走进下一场的风景。
第一次走进咖啡馆是十七岁的夏天,在江南小城一条长满香樟树的老街。它有着极好听的名字,暖。布置也如名字一样清爽明亮。蓝色小花的窗帘,几盆活泼盎然的植物,干净简洁的木桌椅。墙上是女主人在全国各地旅行时拍下的照片,用麻绳连结着。那样清简淡雅的气质,就像是清水白石中长出的兰花,美得朴素澹静,毫不张扬。我曾问女店主,为什么选择将店开在这样一条布满油腻小吃店和摩托车修理店的街上?她的回答很简单,那就让这条街来适合我。在那个狂暴焦灼的年代,这句不经意的回答,曾经无数次的感动我。世界上,也许并没有与自己的内心完全匹配的齿轮,原来妥协与磨合也能有一种美丽高贵的姿态。
而三年后的七月,在一个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的傍晚,当我再次推门而入的时候,惊诧于这个单间的精致小屋竟然什么都没有变。一样的蓝色楼梯,一样的绿色吊兰,一样的摆着各种工艺品的小柜子。我翻看当年在留言本上写下的文字,那些早已遁去无形的旧日心情竟然在这里还有片甲的印记。感谢我们相遇的一刻,虽是萍水相逢,竟还并未相忘于江湖。原来每一个驿站都会那么清晰地留下足迹,不管这些年里,有过怎样的颠沛流离。
也许那便是一个起点。就像是一个藏在云雾间的老朋友,我们或许会失散在人间,但一定会相逢在更远的地方。正如此刻,我总会在某一个相似的傍晚,想起它,想起那些在它昏黄的灯光下独处的时光。
三月的时候,江南与春天的纠缠似乎还停留在一种欲拒还迎的暧昧阶段。在西塘的西街十六号,一家充满着藏族风情的咖啡店和书吧,读书、写字,听楼下狭窄的巷子里传出的熙熙攘攘,听侃侃沧桑温厚的歌声沉淀下的故事。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的独自旅行,背了一个包,就开始行走。江南温润的春天曾经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蝴蝶,而今却只能在异乡思念。
靠窗的角落可以看得见对面的屋檐,以及屋檐上的天光。安于在全然陌生的世界里做愿意做的事,安于在等待里并不谄媚于任何遥不企及的希望。在那家店里度过的那一天,一杯叫做研磨时光的咖啡,几瓣漂浮着的玫瑰花瓣,和一个一直在试着放空内心的自己。静坐、发呆,冥思,关于失去与得到,关于生存与生活。于是,从那时候开始,彻底迷恋上一个人的旅行,迷恋上每次在达到现实中的目的地之后,给自己一个时间,去审视对岸的自己,去给内心一个更加坚定的力量。
而此刻,在高原上通透的蓝天下,雪山、白云、所有的辽远都在眼前归化为一种心理的体验。放空自己,是为了有更多的空间、更淡定的心境去接纳新鲜的事物。所以繁杂也好荒芜也罢,这里沉淀下的东西,心无旁骛,静水流深。
都说丽江是个充满着艳遇的地方。我们在前世用一朵莲花的时间命定今生的缘分,然后奔向彼此。我相信此刻在的地方,就有这样的魔力。艳遇这个词,其实并非只与爱情有关。一草一木,一花一沙,只要在某一瞬触动过人心,便是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相逢。
五月份在黄山的屯溪老街的一家咖啡店,曾遇到一个像牛奶一样醇厚的新西兰小伙子,他听不懂我残破不堪的英语,我也不懂他简单的中文表达。我们迷失在彼此的语言里,却依然能用微笑化解彼此的距离。即使过了几个月,再想起夕阳下他绽放的大朵的笑容,都会觉得温暖。我已经不记得那家咖啡店的名字,也不记得那天的桌子上放的是什么花,却单单记得相逢一笑的瞬间,流淌在心底的感动。
天空渐渐变成黛青色、酱紫色,火红的灯笼亮起,有入世的张扬,也有遗世的清高。以往在咖啡店里遇到的人以及珍藏的心情,突然就像是眼前的这座古城一样,被全部打开,只需一刹那,就通透了我来时的路。
雅克贝汉说,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我想我便是那只鸟。没有一片围墙,能阻止不羁的心在世间驰骋,却总有那么一杯咖啡,能让我暂时安定下来,用一种澹静的心态审视我此刻的状态,用一份淡然的心境去认真回望我走过的路、去思考我将要去往的方向。
动与静,本就是应该平衡的两个点。不管是漂流在江湖,还是困囿于尘世,都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的节奏。风风火火地赶往一个又一个年龄的节点,却能在每个夕阳之下,看到金黄色的未收刈的一轮麦子。在生存与生活之间,自然有这样一片绿色的土壤。
我感谢这些流于香醇的时光,在每一个拥狭的时刻给了我一个逃遁的出口。也许只是一棵树,一个人,一段缘分,一座城池,一次出走,却足以拥有一份一呼一吸的从容态度。
下一次,我不知道脚步会走向何方,但坚信,总会有种感动会流向内心。
纳西族民居上翘的屋檐折射出柔和的阳光,古老沉郁的东巴文字勾勒着历史的轮廓。远处的雪山缭绕着舒卷的云絮,木制的桌椅在阳光下平静安然。只我一位顾客在午后两点的时候,在这个僻静的角落喝咖啡。当这么多天的动荡要结束的时候,选择用一种舒缓的方式来回忆。这个凝聚着太多人生活理想的地方,有着足够的阳光与时间来纪念自己的浪漫故事。浅水穿城而过,自在飞花,轻如旧梦。
在旅途中去咖啡店消磨时光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路途遥远,很多地方都是匆匆打马走过,便再也无缘相见。所以当我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空留出时间的时候,会有两个选择,一是暴走,二是驻足。于是,那些于咖啡中研磨出的香醇便就像是匆促中的休止符,短暂的停滞,沉淀下旅途的疲惫,换上更纯净的心态,走进下一场的风景。
第一次走进咖啡馆是十七岁的夏天,在江南小城一条长满香樟树的老街。它有着极好听的名字,暖。布置也如名字一样清爽明亮。蓝色小花的窗帘,几盆活泼盎然的植物,干净简洁的木桌椅。墙上是女主人在全国各地旅行时拍下的照片,用麻绳连结着。那样清简淡雅的气质,就像是清水白石中长出的兰花,美得朴素澹静,毫不张扬。我曾问女店主,为什么选择将店开在这样一条布满油腻小吃店和摩托车修理店的街上?她的回答很简单,那就让这条街来适合我。在那个狂暴焦灼的年代,这句不经意的回答,曾经无数次的感动我。世界上,也许并没有与自己的内心完全匹配的齿轮,原来妥协与磨合也能有一种美丽高贵的姿态。
而三年后的七月,在一个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的傍晚,当我再次推门而入的时候,惊诧于这个单间的精致小屋竟然什么都没有变。一样的蓝色楼梯,一样的绿色吊兰,一样的摆着各种工艺品的小柜子。我翻看当年在留言本上写下的文字,那些早已遁去无形的旧日心情竟然在这里还有片甲的印记。感谢我们相遇的一刻,虽是萍水相逢,竟还并未相忘于江湖。原来每一个驿站都会那么清晰地留下足迹,不管这些年里,有过怎样的颠沛流离。
也许那便是一个起点。就像是一个藏在云雾间的老朋友,我们或许会失散在人间,但一定会相逢在更远的地方。正如此刻,我总会在某一个相似的傍晚,想起它,想起那些在它昏黄的灯光下独处的时光。
三月的时候,江南与春天的纠缠似乎还停留在一种欲拒还迎的暧昧阶段。在西塘的西街十六号,一家充满着藏族风情的咖啡店和书吧,读书、写字,听楼下狭窄的巷子里传出的熙熙攘攘,听侃侃沧桑温厚的歌声沉淀下的故事。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的独自旅行,背了一个包,就开始行走。江南温润的春天曾经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蝴蝶,而今却只能在异乡思念。
靠窗的角落可以看得见对面的屋檐,以及屋檐上的天光。安于在全然陌生的世界里做愿意做的事,安于在等待里并不谄媚于任何遥不企及的希望。在那家店里度过的那一天,一杯叫做研磨时光的咖啡,几瓣漂浮着的玫瑰花瓣,和一个一直在试着放空内心的自己。静坐、发呆,冥思,关于失去与得到,关于生存与生活。于是,从那时候开始,彻底迷恋上一个人的旅行,迷恋上每次在达到现实中的目的地之后,给自己一个时间,去审视对岸的自己,去给内心一个更加坚定的力量。
而此刻,在高原上通透的蓝天下,雪山、白云、所有的辽远都在眼前归化为一种心理的体验。放空自己,是为了有更多的空间、更淡定的心境去接纳新鲜的事物。所以繁杂也好荒芜也罢,这里沉淀下的东西,心无旁骛,静水流深。
都说丽江是个充满着艳遇的地方。我们在前世用一朵莲花的时间命定今生的缘分,然后奔向彼此。我相信此刻在的地方,就有这样的魔力。艳遇这个词,其实并非只与爱情有关。一草一木,一花一沙,只要在某一瞬触动过人心,便是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相逢。
五月份在黄山的屯溪老街的一家咖啡店,曾遇到一个像牛奶一样醇厚的新西兰小伙子,他听不懂我残破不堪的英语,我也不懂他简单的中文表达。我们迷失在彼此的语言里,却依然能用微笑化解彼此的距离。即使过了几个月,再想起夕阳下他绽放的大朵的笑容,都会觉得温暖。我已经不记得那家咖啡店的名字,也不记得那天的桌子上放的是什么花,却单单记得相逢一笑的瞬间,流淌在心底的感动。
天空渐渐变成黛青色、酱紫色,火红的灯笼亮起,有入世的张扬,也有遗世的清高。以往在咖啡店里遇到的人以及珍藏的心情,突然就像是眼前的这座古城一样,被全部打开,只需一刹那,就通透了我来时的路。
雅克贝汉说,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我想我便是那只鸟。没有一片围墙,能阻止不羁的心在世间驰骋,却总有那么一杯咖啡,能让我暂时安定下来,用一种澹静的心态审视我此刻的状态,用一份淡然的心境去认真回望我走过的路、去思考我将要去往的方向。
动与静,本就是应该平衡的两个点。不管是漂流在江湖,还是困囿于尘世,都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的节奏。风风火火地赶往一个又一个年龄的节点,却能在每个夕阳之下,看到金黄色的未收刈的一轮麦子。在生存与生活之间,自然有这样一片绿色的土壤。
我感谢这些流于香醇的时光,在每一个拥狭的时刻给了我一个逃遁的出口。也许只是一棵树,一个人,一段缘分,一座城池,一次出走,却足以拥有一份一呼一吸的从容态度。
下一次,我不知道脚步会走向何方,但坚信,总会有种感动会流向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