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对音乐的渴望,从而使其具有创新的欲望并夯实创新的基础。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于关注学生学唱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却失之引导。在小学新课改的指导下,如何突破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桎梏,探讨情境创设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具有了积极意义。
  一、以趣味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本身就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产生共鸣,只要方法得当,创设趣味情境并不困难。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的兴趣有充分了解,并对学生倾注感情,使学生对教师也有正常的情感生发,从而更易被教师带入趣味情境当中。如在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七个小矮人之歌》的学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唱之前先播放动画片《白雪公主》,或者由教师来诵读《白雪公主》的故事,从故事入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深刻理解《七个小矮人之歌》的音乐内涵。通过音乐与故事的交叉,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的特点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浓厚,从而投入到音乐故事的创编中来,创新欲望得到了激发。
  二、以问题情境创设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的设置既不能超越小学生的理解范围造成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太过容易而起不到激发探究精神的作用。如在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四课《动物世界》的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投影投射出美丽的大森林图片,然后弹奏《小鸟》《大象》《狮王进行曲》等歌曲。当歌声停止后,我提问:你们通过图片与歌曲感受到了什么?此时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自己是森林里的小鸟,有的说自己正在森林里遨游。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创新思维被调动起来,为顺利的导入本课做好了铺垫。
  三、以实践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学科综合手段,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启发进行绘画、剪纸、舞蹈等符合自身思维的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还可以将音乐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来处理小学生的实际问题,例如与人的交往、忐忑的情绪、生活学习环境的营造等,使音乐与生活相融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自然之声,让学生们试着去模仿流水、风吹、雨落,或者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在课堂上则可以做一些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在佩戴头饰的同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这些叫声的规律与音乐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学生对于生活与音乐联系的认识。
  四、以活动平台创设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即以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音乐教学的目标相结合,来设计相应的课外活动,使活动寓教于乐。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创新,音乐的感染力更加深入学生心中,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益处。例如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利用教具和学具的制作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用沙子灌入易拉罐制成沙锤、用铁丝串起酒瓶盖制成风铃等,教师可以引导也可以任由学生发挥。最后选取一些自制的乐器,组成一个小乐队演奏简单的歌曲,使学生在自己的创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扩展创新空间。
  五、以音乐学科优势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具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绝对优势,一方面在于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更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音乐在学科综合方面也具有优势。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探究、好追问,教师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引导,就可以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或动手、或舞蹈、或歌咏、或聆听。例如进行音源开发,即从自然素材中选取音源,如上面提到的自制乐器、人体音源如口哨、拍掌等,这些都能够激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从而使其更具创新精神。小学生的创新与探索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因此师生共同进行音乐课堂的情境创设,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例如在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多趣的夏日》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用报纸、课本、水瓶、塑料袋等模仿夏日雨中的声音,学生很快进入了音乐所创造的情境当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丽水学院《金属工艺学》课程原教学体系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原教学体系的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摸索总结出"课堂教学+实验、讲解+播放录像、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7%。为了实现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0年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未来几
要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让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提高悟性,就有必要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问答行为方面,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是科学的、有效的。《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要免强牵拽,要激励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代替学生做结论。  一、使用贴标签思维设置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定量学科(如数学科)的教师倾向于问更多贴标签的
大多数学生对于环境的客观状况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因此,在生物课教学中,因地制宜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的重担自然落到生物教师肩上。  一、专题辩论,树立科学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开设专题讲座或辩论会等形式,更能加强学生对某一具体环境问题的认识。同时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  枫溪区是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陶
小叶白蜡因其生长快、冠性好、抗寒耐旱等良好的综合性状在西北地区城市绿化中广为栽植,是行道树配置的优选品种。近年来,昌吉市部分道路路段栽植十多年的行道树小叶白蜡生长
教师在导游业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的实践性特点,采取情境模拟教学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将发散性情境难题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点。   一、导游业务的实训教学方式  1. 事先让学生自由分组(4-6人一组),根据特定的教学实训主题,查阅并收集各种资料,编写相关文件和资料,作好实训准备。  2. 在课堂上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实验、专题参与训练、案例综合分析、提问
一、趣味性要把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单调重复的练习,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有时白白浪费时间.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加,可以提高大脑
在林业荒滩造林工作实际中发现,立地条件差、盐碱地、晚春霜冻和冻害等不利条件制约着很多区域的造林成活率及林果业的发展.近几年,和静县实施荒滩栽植经济林,因立地条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