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发展终身学习能力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ytt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自身的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最终目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是摆在每个物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们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
  转变方法,预习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习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将是高投入低产出的。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极其重要的一种措施,它为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每学期初,我们要求学生在拿到物理课本的第一时间,就要对物理课本进行通读,使学生对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初步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在学习每一节物理课前,要求学生至少阅读两遍本节的内容,至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本节课学习什么内容?②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识有哪些?③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④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能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或现象?⑤预习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与之对应,每节课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检查预习情况,结合学情,展开教学。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唤醒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
  挖掘教材,方法化隐为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是解决教学难题的利器。物理教材随着物理知识体系的展开,有许多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隐含其中,近几年的中招物理考试题也注重物理方法或思想的构建过程。我们应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这些物理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将这些方法化隐为显,使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有机融合,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概念形成、规律发现中发展思维,逐步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切实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有:①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等问题都采取此种方法。此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应用最多。利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②转换法,如物理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分子的運动、电流的存在、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等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这种方法。③模型法,如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用光线表示、用电路图表示实际电路、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用一条直线或曲线表示杠杆等。④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如电流、光学的应用等,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⑤实验推理法,如真空不能传声、牛顿第一定律。⑥图像法,如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液体的沸腾实验。
  以上几种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并非是一个实验中只能应用一种,很多时候研究一个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在章节教学中,分散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每节或每单元结束后总结学到的物理方法;在总复习时,分专题归纳总结,让这些方法的具体运用在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知道“如何学”。
  精讲习题,学会迁移运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习题的教学,它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习题教学,学生的学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习题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题,更要以学生能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从本质上说,过程就是方法,方法就是能力。典型的物理例题,既为学生提供解决物理问题的范例,又为物理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结点,体现物理思想,揭示物理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精选精讲典型例题,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例题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问题: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顶端和低端的高度差)约为100米。在0.1秒内有18千克的水流过瀑布顶端,经过4.5秒落到瀑布底端。质量为18千克的这些水从顶端落到低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约为多少?学生初看题目时,会受多余条件“0.1秒”的干扰,而去思考诸如流量、流速这些与本题毫不相干的因素,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方向和速度。教师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物理模型:把18千克的水当成一个整体,在4.5秒内下降了100米。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就轻易而举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举一反三”,实现学法迁移运用。
  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JCJYB17061024)】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教体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倾听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语言学习的开端。在我国当前各类英语测试中,听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听力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学生  为了改变“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非正常状况,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加强了英语听力训练,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英语听力仍然是一个难点,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不高。教师如何克服缺乏语
新生活学校主张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儿童适应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能力。在新生活学校中,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于教学活动和探索实践中发展才智,提升素养。为了促进儿童在各领域全面发展,学校以新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儿童的情感、兴趣和成长,开展各学科的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生态体系。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育应当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落实综合性与
作为小学校园内的学生自治组织,少先队不仅触角紧密细长,而且工作丰富多彩,是学校教育与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重要载体,更是处于引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并逐步走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之路的最“前沿阵地”。从某种程度和一定意义上来说,少先队活动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测器”和“风向标”。那么,在全面提倡“立德树人”大背景下,少先队工作如何才能唱响儿童德育发展的“主旋律”呢?这是应予认真对待的一
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教会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去感受美,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每个人都会追求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东西让人的心情变得格外舒畅。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美的存在,实现全面发展。美术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它既表现了真实的生活环境,又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深化。美术的成长离不开生活这片沃土,生活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更不能脱离学生
传统艺术体育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幼儿的生活、交往、合作、创新等能力,具有健身、健心、健智等功能,对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2013年—2015年间,北京市水务局幼儿园充分挖掘传统艺术体育游戏资源,丰富户外体育
跨组织业务流程的影响因素可以用一个多维结构表示,据此可以进一步构造一种启发式分析方法,为跨组织业务流程变革领域的诊断分析、创意激发和总体规划提供一个实用的思考模型。
以苏州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全职员工为调查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检测了组织公平对技能人才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平可以用程序
认为应当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识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性,阐述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了政府绩效评估模型。
以重庆、北京、天津的工业企业为分析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生产企业与中间商之间的关系质量对出口绩效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生评价方式,能够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各地学校广泛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测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然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验证探索。  中学生眼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首先,我们调查了中学生对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