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耐久跑项目是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以达到教学、健身、娱乐、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本文就当前影响学生耐久跑兴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耐久跑兴趣的几点策略,以期为耐久跑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耐久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0-1
一、影响学生耐久跑兴趣的原因
1.部分中学生怕苦、怕累。因为耐久跑本身就是对人体的心理、生理的一种挑战,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练。有些学生怕苦、怕累,加上教学课在练习中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节奏紊乱,胸部发闷,小腿发酸、发软等症状的体验,造成他们的心理恐俱等等。
2.校园、社会体育文化的影响,近几年,足球和篮球迅速升温,在校园有越来越多的足球迷和篮球迷,加上耐久跑动作单调、枯燥,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耐久跑锻炼身体的兴趣。
3.缺乏竞赛活动的诱发,不易产生中长跑运动的学习动机。在中学生体育实践中,学生喜爱参加比赛,是由于有取得好成、显示优势的需要,形成了对其学习的动机。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只能是少数耐久跑尖子参加,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耐久跑比赛,所以学生普遍对中长跑运动缺乏兴趣、爱好。
二、提高学生耐久跑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师生思想观念,提高对耐久跑的思想认识。在耐久跑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生理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思想认识,树立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学训练中,教师应将耐久跑技术的特点、正确的呼吸方法、“极点”产生的原因与克服“极点”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也要教会学生调整生理、心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度过难关、顺利跑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学校应加强重视对耐久跑的理论教学,让大学生明白耐久跑的锻炼价值,诱导中学生重视并且自觉参加耐久跑。
2.加强耐久跑的趣味教学。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多种内容的跑,长短距离结合,不断变换跑的组织形式,把健身跑、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体力测试跑、越野跑等等都适当穿插安排在课中,每次耐久跑教学课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老师的“招多”,“花样多”,以多样化,多变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乐趣,每天的练习有新鲜感,教师应开动脑筋想点子,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和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制定出灵活多样、趣味性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计划,克服练习中的累和苦,同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变换耐久跑的练习方法。耐久跑确实是一项单调乏味的项目,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很难使她们对此项内容长期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教法,或固定在同一环境中教学,学生仍会产生厌烦情绪。为此,除了要经常改变教法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内外周边的环境,寻找安全有利的教学场地、设施进行教学和训练的变式,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例如,有时带学生到校园外越野跑,有意加长跑距,学生虽然累但谁也不甘心落后,坚持跑到终点。有时在校园内改变跑线路,跑各种图形,穿越器械加大难度等等。学生在环境变化中减少了厌烦情绪,增强了练习的积极性。
4.创设耐久跑的教学情境。情境能解决学生在耐久跑中的烦躁心理,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克服畏惧厌烦的心理,还能便于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练习方法,解决技术要领,提高跑的成绩。前者是前提,而后者是关键:没有了兴趣就失去了学习动力,难以产生练习的需要;没有方法,就不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要领。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探讨、思考、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到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喜悦,让学生经常处在既紧张艰苦又欢乐满足的情绪之中。因此,教师不仅仅要示范、讲解,还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训练中带着问题去体会动作要领,这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例如,围绕途中跑,就如何合理分配体力、解决呼吸节奏、领会弯道跑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让学生掌握后再去实践,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找到正确答案时,在学生验证到自己的结论更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发展时,其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人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心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学生掌握得不仅是耐久跑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掌握技能的方法,学会了思考问题、分析概括动作要领的方法,并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5.让学生体验耐久跑的成功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同质分组、分段、分层、分组教学,并及时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她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同质分组,对成绩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类组合,在练习中激发她们的上进心,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分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将800米跑、1500米跑进行距离分段、时间分段、强度分段训练,因人而异,逐步过渡到800米,树立学生对800米全程跑的信心。分层,是在练习中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分组,让较差的一组学生先跑,较好的一组学生后跑,分别计时,虽然时间上有差异,但她们基本上是同时到达终点,这实质上是一种让距跑。这样,既保护了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又使每个人在不同的起点上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分组,即异质分组,以学生测验成绩的优劣进行搭配分组,以好带差,在互动中使每个人都能提高成绩,从而实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司宇.激发耐久跑兴趣四法[J].体育教学,2003(04).
[2]师明.耐久跑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3(05).
关键词:中学生;耐久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0-1
一、影响学生耐久跑兴趣的原因
1.部分中学生怕苦、怕累。因为耐久跑本身就是对人体的心理、生理的一种挑战,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练。有些学生怕苦、怕累,加上教学课在练习中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节奏紊乱,胸部发闷,小腿发酸、发软等症状的体验,造成他们的心理恐俱等等。
2.校园、社会体育文化的影响,近几年,足球和篮球迅速升温,在校园有越来越多的足球迷和篮球迷,加上耐久跑动作单调、枯燥,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耐久跑锻炼身体的兴趣。
3.缺乏竞赛活动的诱发,不易产生中长跑运动的学习动机。在中学生体育实践中,学生喜爱参加比赛,是由于有取得好成、显示优势的需要,形成了对其学习的动机。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只能是少数耐久跑尖子参加,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耐久跑比赛,所以学生普遍对中长跑运动缺乏兴趣、爱好。
二、提高学生耐久跑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1.转变师生思想观念,提高对耐久跑的思想认识。在耐久跑的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生理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思想认识,树立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学训练中,教师应将耐久跑技术的特点、正确的呼吸方法、“极点”产生的原因与克服“极点”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也要教会学生调整生理、心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度过难关、顺利跑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学校应加强重视对耐久跑的理论教学,让大学生明白耐久跑的锻炼价值,诱导中学生重视并且自觉参加耐久跑。
2.加强耐久跑的趣味教学。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多种内容的跑,长短距离结合,不断变换跑的组织形式,把健身跑、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体力测试跑、越野跑等等都适当穿插安排在课中,每次耐久跑教学课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老师的“招多”,“花样多”,以多样化,多变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乐趣,每天的练习有新鲜感,教师应开动脑筋想点子,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和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制定出灵活多样、趣味性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计划,克服练习中的累和苦,同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变换耐久跑的练习方法。耐久跑确实是一项单调乏味的项目,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很难使她们对此项内容长期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教法,或固定在同一环境中教学,学生仍会产生厌烦情绪。为此,除了要经常改变教法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内外周边的环境,寻找安全有利的教学场地、设施进行教学和训练的变式,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例如,有时带学生到校园外越野跑,有意加长跑距,学生虽然累但谁也不甘心落后,坚持跑到终点。有时在校园内改变跑线路,跑各种图形,穿越器械加大难度等等。学生在环境变化中减少了厌烦情绪,增强了练习的积极性。
4.创设耐久跑的教学情境。情境能解决学生在耐久跑中的烦躁心理,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克服畏惧厌烦的心理,还能便于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练习方法,解决技术要领,提高跑的成绩。前者是前提,而后者是关键:没有了兴趣就失去了学习动力,难以产生练习的需要;没有方法,就不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要领。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探讨、思考、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到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喜悦,让学生经常处在既紧张艰苦又欢乐满足的情绪之中。因此,教师不仅仅要示范、讲解,还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训练中带着问题去体会动作要领,这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例如,围绕途中跑,就如何合理分配体力、解决呼吸节奏、领会弯道跑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让学生掌握后再去实践,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找到正确答案时,在学生验证到自己的结论更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发展时,其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人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心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学生掌握得不仅是耐久跑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掌握技能的方法,学会了思考问题、分析概括动作要领的方法,并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5.让学生体验耐久跑的成功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同质分组、分段、分层、分组教学,并及时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她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同质分组,对成绩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类组合,在练习中激发她们的上进心,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分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将800米跑、1500米跑进行距离分段、时间分段、强度分段训练,因人而异,逐步过渡到800米,树立学生对800米全程跑的信心。分层,是在练习中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分组,让较差的一组学生先跑,较好的一组学生后跑,分别计时,虽然时间上有差异,但她们基本上是同时到达终点,这实质上是一种让距跑。这样,既保护了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又使每个人在不同的起点上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分组,即异质分组,以学生测验成绩的优劣进行搭配分组,以好带差,在互动中使每个人都能提高成绩,从而实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司宇.激发耐久跑兴趣四法[J].体育教学,2003(04).
[2]师明.耐久跑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