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肥是冬枣园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施肥是否合理。可直接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枣果产量和质量及经济效益。当前,不少枣农对肥料的特性和枣树需肥特点不了解,在施肥上缺乏科学性。盲目施肥、乱施肥的现象非常严重。结果是投入很大,收效甚微。为避免枣园施肥上的盲目性,提高施肥效果。结合多年来的施肥经验,现对冬枣园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如下意见。
1 存在的问题
1.1 施肥结构不合理
1.1.1 有机肥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沾化境内绝大多数冬枣园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2002年对泊头镇西费村中等肥力冬枣园取样测定,有机质含量仅为0.36%。而多年以来,沾化多数枣园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园片仍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1.1.2 偏施肥料严重 近些年来,冬枣产量增长幅度很大,由1998年的667平方米产量不足500千克,提高到目前的1200千克。人们注重的是氮磷钾三元素肥料,导致树体生长紊乱,尤其偏施氮肥的枣园,枝叶徒长,成花难,坐果不稳,出现了严重的大小年现象:使用磷肥过多的枣园,苦痘病发生严重。2006年对县境内30处枣园取样测定,80%以上的枣园出现氮磷严重超标现象。
1.1.3 忽视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冬枣生长结果除了需要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需要钙、硼、锌、硅、镁、硒等10种中微量元素,这13种元素对冬枣树来说,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如果这些元素补充不足,容易出现黄化、小叶、缩果、苦痘及裂果等生理性病害,最直接的影响是树体发育不良,结果能力下降,质量降低。
1.1.4 枣园施生肥 有些枣园虽然也使用有机肥,但施入的是未腐熟好的有机肥。没有经过发酵施入土壤中的农家肥、草粪等生肥,一是带来大量的病虫,引发枣园病虫害;二是延迟肥效,且造成烧根、烂根现象。
1.1.5 过分依赖叶面肥 叶面喷肥是调节树体营养,对防止一些因缺素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短期内补充营养的有效方法。叶面施肥运用的好,可缓解枣树暂时的缺素症状。但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用量过大(喷施次数太多、浓度过大),引起肥害。
1.2 施肥时间不准确
1.2.1 基肥施用时间不正确 多数枣农.在施用基肥时,往往习惯于春季施用,错过了早秋施基肥的最佳时机。春季施基肥不仅伤根严重,使损伤的根系不能迅速得到恢复,而且施肥后必然要进行灌水,地温回升速度慢,不利于冬枣树发芽。
1.2.2 追肥时间太乱 随意追肥,滥用肥料的问题非常严重。有些枣农不是根据冬枣的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追肥,而是随意性太强,一年多次追肥,破坏了枣树根系的结构,影响了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
1.2.3 叶肥使用不恰当 药肥互混,多次喷肥。一些枣农在喷农药的时候。往往加入叶面肥,混配合理,可以减少用工,但掌握不好,药(肥)液浓度过大,容易引起药害、肥害。
1.3 施肥方法不当
1.3.1 撒施肥料现象严重 不少枣农为了图省事,将肥料撒在土壤表面,这种施肥方法容易导致枣树根系上返,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存活。同时肥料暴露在地表面会随降解随蒸发,造成大部分养分流失。
1.3.2 施肥位置有误 多数枣农长期采用穴施或浅沟施,且施肥部位逐渐向外延伸,致使养分利用率降低,树冠生长势外移,出现表面结果现象。
1.3.3 叶面喷肥靶标不正确 喷施位置多在叶片的正面,致使养分吸收率降低。还易造成肥害。
2 改进措施
2.1 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增施腐熟好的农家肥或专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
2.2 施用追肥对路肥料
对于枣树来说,除了早秋施基肥以外,生长季节合理选择对路的肥料种类也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结果的必备条件。一年中,在保证基肥的基础上。应以坐果后(7月上中旬)及时追施磷钾复合肥,着色前一个月再追施中微量元素肥(如施果多)。前期的叶面喷肥以氮磷为主。中期以磷钾为主,而后期以钾和钙硼等中微量元素为主。
2.3 正确的施肥方法
不管是基肥还是追肥,正确的施肥方法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前提。要以放射状沟施为主,条状沟施、多点穴施相结合,防止单一施肥方法引起枣树根系外移。引发表面结果现象。叶面喷肥也要掌握好浓度、喷施时间、喷施部位及与农药的合理混用问题。
香梨打“飞的”出国挣洋钱
“今天送完深圳、西藏客商的5000千克货后,就到江北机场发新加坡的货。”这些日子,重庆江津区石门镇小水果协会会长曹辉权很忙碌,忙着指挥果农摘梨。根据订单送货。
据悉,今年该镇南方早熟梨丰收,产量达50万千克,产品不仅畅销深圳、西藏和重庆本地,还打“飞的”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为果农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
几年前,石门镇引进优良南方早熟梨品种,在石笋山等土地瘠薄的斜坡上,引导农民种植了253.3公顷。今年,该镇南方早熟梨大量挂果投产,产量在50万千克以上,其中一级果(每个250克以上)就占了40%。
“我们的梨卖得好。多亏注册了商标,打响了品牌。”曹辉权说。前两年,外地客商找上门来,免费提供自己的品牌和包装,让石门梨走“贴牌”销售之路。小水果协会委婉拒绝外地客商的要求,并在他们的提示下,出资注册了“香梨”商标。
曹辉权算了一笔账。当时注册商标花了6000多元,现在由于有了自己的品牌,果农在家门口就卖完了果,一年仪运费一项就节约了1万余元支出,
(据《农民日报》)
1 存在的问题
1.1 施肥结构不合理
1.1.1 有机肥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沾化境内绝大多数冬枣园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2002年对泊头镇西费村中等肥力冬枣园取样测定,有机质含量仅为0.36%。而多年以来,沾化多数枣园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园片仍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1.1.2 偏施肥料严重 近些年来,冬枣产量增长幅度很大,由1998年的667平方米产量不足500千克,提高到目前的1200千克。人们注重的是氮磷钾三元素肥料,导致树体生长紊乱,尤其偏施氮肥的枣园,枝叶徒长,成花难,坐果不稳,出现了严重的大小年现象:使用磷肥过多的枣园,苦痘病发生严重。2006年对县境内30处枣园取样测定,80%以上的枣园出现氮磷严重超标现象。
1.1.3 忽视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冬枣生长结果除了需要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需要钙、硼、锌、硅、镁、硒等10种中微量元素,这13种元素对冬枣树来说,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如果这些元素补充不足,容易出现黄化、小叶、缩果、苦痘及裂果等生理性病害,最直接的影响是树体发育不良,结果能力下降,质量降低。
1.1.4 枣园施生肥 有些枣园虽然也使用有机肥,但施入的是未腐熟好的有机肥。没有经过发酵施入土壤中的农家肥、草粪等生肥,一是带来大量的病虫,引发枣园病虫害;二是延迟肥效,且造成烧根、烂根现象。
1.1.5 过分依赖叶面肥 叶面喷肥是调节树体营养,对防止一些因缺素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短期内补充营养的有效方法。叶面施肥运用的好,可缓解枣树暂时的缺素症状。但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用量过大(喷施次数太多、浓度过大),引起肥害。
1.2 施肥时间不准确
1.2.1 基肥施用时间不正确 多数枣农.在施用基肥时,往往习惯于春季施用,错过了早秋施基肥的最佳时机。春季施基肥不仅伤根严重,使损伤的根系不能迅速得到恢复,而且施肥后必然要进行灌水,地温回升速度慢,不利于冬枣树发芽。
1.2.2 追肥时间太乱 随意追肥,滥用肥料的问题非常严重。有些枣农不是根据冬枣的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追肥,而是随意性太强,一年多次追肥,破坏了枣树根系的结构,影响了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
1.2.3 叶肥使用不恰当 药肥互混,多次喷肥。一些枣农在喷农药的时候。往往加入叶面肥,混配合理,可以减少用工,但掌握不好,药(肥)液浓度过大,容易引起药害、肥害。
1.3 施肥方法不当
1.3.1 撒施肥料现象严重 不少枣农为了图省事,将肥料撒在土壤表面,这种施肥方法容易导致枣树根系上返,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存活。同时肥料暴露在地表面会随降解随蒸发,造成大部分养分流失。
1.3.2 施肥位置有误 多数枣农长期采用穴施或浅沟施,且施肥部位逐渐向外延伸,致使养分利用率降低,树冠生长势外移,出现表面结果现象。
1.3.3 叶面喷肥靶标不正确 喷施位置多在叶片的正面,致使养分吸收率降低。还易造成肥害。
2 改进措施
2.1 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增施腐熟好的农家肥或专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
2.2 施用追肥对路肥料
对于枣树来说,除了早秋施基肥以外,生长季节合理选择对路的肥料种类也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结果的必备条件。一年中,在保证基肥的基础上。应以坐果后(7月上中旬)及时追施磷钾复合肥,着色前一个月再追施中微量元素肥(如施果多)。前期的叶面喷肥以氮磷为主。中期以磷钾为主,而后期以钾和钙硼等中微量元素为主。
2.3 正确的施肥方法
不管是基肥还是追肥,正确的施肥方法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前提。要以放射状沟施为主,条状沟施、多点穴施相结合,防止单一施肥方法引起枣树根系外移。引发表面结果现象。叶面喷肥也要掌握好浓度、喷施时间、喷施部位及与农药的合理混用问题。
香梨打“飞的”出国挣洋钱
“今天送完深圳、西藏客商的5000千克货后,就到江北机场发新加坡的货。”这些日子,重庆江津区石门镇小水果协会会长曹辉权很忙碌,忙着指挥果农摘梨。根据订单送货。
据悉,今年该镇南方早熟梨丰收,产量达50万千克,产品不仅畅销深圳、西藏和重庆本地,还打“飞的”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为果农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
几年前,石门镇引进优良南方早熟梨品种,在石笋山等土地瘠薄的斜坡上,引导农民种植了253.3公顷。今年,该镇南方早熟梨大量挂果投产,产量在50万千克以上,其中一级果(每个250克以上)就占了40%。
“我们的梨卖得好。多亏注册了商标,打响了品牌。”曹辉权说。前两年,外地客商找上门来,免费提供自己的品牌和包装,让石门梨走“贴牌”销售之路。小水果协会委婉拒绝外地客商的要求,并在他们的提示下,出资注册了“香梨”商标。
曹辉权算了一笔账。当时注册商标花了6000多元,现在由于有了自己的品牌,果农在家门口就卖完了果,一年仪运费一项就节约了1万余元支出,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