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仙:最美乡村女教师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水仙是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乡茅坡村人,今年56岁,至今已教书育人36年。
  茅坡村是个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十分贫困,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一个孩子说,每周一去学校都要带着家里用罐头瓶装的菜,每当到周三的时候,这些菜就开始发霉。这个时候,梁老师就会自己拿出钱来去买些菜和肉,然后炒熟放在讲台上,让大家一起吃。
  有些年龄小的学生生活无法自理,梁老师就变成了他们生活上的保姆。衣服脏了帮他们洗,鞋袜被雨水打湿了帮他们更换。当被问到为何不外出打工,离开这个贫穷的学校时,她解释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位好老师,看着我的学生学好知识,长大成人,走向四面八方。现在我做到了。
  梁水仙20岁时成为代课教师,如今仍站在教学一线,在教师岗位上坚守了36年。对她而言,人民教师的头衔就是她清贫生活的最大支撑。
  梁水仙年轻时曾在劝说一位辍学的孩子回学校复课的途中遭遇车祸,头磕在了大石头上,血流不止,缝了十几针,导致脸上留下了一道紫色的疤痕。
  梁水仙不计名利的举动赢得了全社会的赞扬与敬佩,因此她被誉为“最美乡村女教师”。
  深度评论
  梁水仙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教学岗位上,不计名利,勤勤恳恳。她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知识点亮了孩子们的前程,帮助他们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为了劝说学生复课,她不幸遭遇车祸,在脸上留下了疤痕,她将心中的大爱转化为躬身践行,用自己的平凡铸就了不一样的伟大。
  多维解读
  角度一:淡泊无私。甘于奉献
  梁水仙在最落后的地区过着最贫困的生活。三十多年,她甘于清贫,努力付出;三十多年,她关爱学生,不求回报。她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在她的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让孩子们能够上学,能够获得知识。因为她博大无私的爱,很多孩子的命运发生改变,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淡泊,什么叫奉献。
  角度二:用心做好自己喜欢的事
  从事自己钟爱的事业,这样才能从中获得快乐。梁水仙从小就有站在讲台传授知识的愿望和梦想,从此她扎根于农村,探索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虽然贫苦,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充实的,是快乐的。相反,当今社会很多人,随波逐流,将名与利摆在最为显要的位置,甚至为名利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最终留下了终生遗憾。其实,在纷扰的世间不妨学学梁水仙,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用心去做,从中享受内心的安宁。
其他文献
从前是有雁的,雁在天上行行飞过。声声作歌。  百草桔凋的初冬,展起,地上有霜。菜地的枯草上,屋瓦上,路边,都有霜。有霜的清晨清冷,无风,深潭的水没有一丝涟漪。天空也是明澈的,浮云在很深的蔚蓝下,徘徊在天边。云纹水迹在霜地里最干净,这时,雁就从天上飞过。  天日无尘,远山都是清楚的,无端觉着雪暗霜明,冬草麦苗蚕豆地在霜迹里绿得醒目,田野空阔,海也空阔。山头或有淡月,也是白的,在晨光里退隐成残月,“霜
期刊
亿万年前,我在沧海中崛起,成为大地的脊梁。  我在风化中傲然耸立,承受碰撞挤压、电击雷劈。我是喜马拉雅,我是昆仑;我是长白,我是峨眉;我是秦岭,我是五岳。珠穆朗玛峰是我高扬的旗帜。横贯中亚的天山是我伸展的肢体,层层覆盖的皑皑白雪是我的年轮,冰川融化的雪水是我生命的血浆,倒悬的冰柱是我亿万毛孔中进出的晶莹泪滴,是我汩汩流动生命的每一声搏动、每一次喘息。秉天地造化而生的血泪,从我裂变阵痛的躯体奔涌狂泻
期刊
①白松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野生真菌,每454克的价格居然卖到2000美元以上,尽管如此,它还是供不应求,被很多顶极餐厅视为珍宝,把它切成如纸一样薄的小片,洒在银盘里展示。无论你多么挥金如土,也不可能大快朵颐,每次也只能尝到那么薄薄的几片。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竟如此珍贵?  ②白松露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它只和橡树的根须共生存,这里是它最温暖的家,也许不够美好不够肥沃,但它就是用全部心思爱着
期刊
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师们所说: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  人生是如此的神奇,这神灵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润于美之中,我们当然要紧紧地抓住它。这,我们是知道的,然而这一点,又常常只是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才为人觉察,可是一旦觉察,那样美好的时光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凋谢
期刊
①9年前,张子丽得到了来自闰阿红的馈赠,9年后,她把这份礼物给了丁凤芹。原本毫无关系的三个人,却因为同一只眼角膜,被连接在一起。经历过两次移植手术,这枚圆圆的、半透明的眼角膜,仍在眺望着未来。  ②这只眼角膜,今年43岁了。它帮三个人“打量”过这个世界。现在它正安稳地附着于丁凤芹老人的右眼之上。  ③它也曾帮助张子丽老人看清了女儿的相貌,让她人生中最后的9年,得以欣赏生活中的五颜六色。  ④而它最
期刊
秋是一轮明月,空明澄澈,温暖着你  的心田。  秋是一泓净水,禅意空蒙,荡涤着你  的灵魂。  秋是一种绚烂,落叶飘飞,不知为谁铺就一张绚丽的婚床。  秋是一种宁静,笑靥嫣然,一瞬间的表情就能定格成永恒。  秋是一种和谐,人影在水,鱼影在天,物我难分。  秋是一种发现,就在落叶满地的金黄里,就在乐手悠远的古乐里,就在龙潭澄澈的净水间,就在人们悠闲的步态里,就在老人灿烂的笑容中……  没有预约,我便
期刊
话题阐释  情是行文的基础,情到心到手到,才能写出先打动自己然后打动读者的文章。简单与朴实,往往是一种高境界。这种境界是在一定的阅历与感悟之后,在语感培养起来之后,才能达到的。写亲情的文章,选材上要真实细小,切忌老套。语言上要真挚朴实,切忌“假、大、空”,把情感融入文字中,打动读者。散文大家往往如此。而对于经历简单,阅历尚浅的初一学生,能学会满含真情去表达,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是不容易的。  文题展
期刊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注释:  1.师襄
期刊
不必再去记起那消亡的往事,爱我的人已经飞走了,送我的花已经枯萎了。记忆的深处早已尘封了。不必揭开伤痕累累的昨日,不想打开记忆的窗口,可是,在这样一个夜,这样一个凄冷的夜,这样一个美丽的童话之夜,不知远行的你停驻在何方,不知你的心在哪里流浪,不知你的情在哪里放歌,不知你的伤现在还痛吗?不知你的夜失眠到天亮吗?不知现在的你一切可好?  痛苦的不是过去,而是回忆。回首过往的点滴,这段情就像沙漏,哪怕是投
期刊
我到了耶稣受难前被囚禁的鸡鸣堂——最后的晚餐散了,耶稣和门徒们向橄榄山走去。  耶稣说:“今夜,你们都会因为我的缘故跌倒。”  彼得说:“即便众人都因为你的缘故跌倒,我也绝不会跌倒。”  耶稣:“我实在地告诉你,今夜鸡叫两次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  彼得:“即便我会同你一起死。我也绝不会不认你。”  然后,耶稣被捕了。就在这里——现在的鸡鸣堂外。彼得在庭院里的人群中坐着,耶稣正在里面遭受羞辱和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