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弥补了出口大幅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高超的调控艺术。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改善民生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形成内生型增长机制,把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长期保持下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目前我们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源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缓慢和滞后。这又一次警示我们,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再也继续不下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当抓好几个重点: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不盲目追求更高的速度,下更大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今年要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做好利用外资工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重点,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支出,加强公共服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惠民生的事情办好办实。
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新的一年里,各级政府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目前我们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源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缓慢和滞后。这又一次警示我们,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再也继续不下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当抓好几个重点: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不盲目追求更高的速度,下更大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今年要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做好利用外资工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重点,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支出,加强公共服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惠民生的事情办好办实。
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新的一年里,各级政府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