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项目选址决策指标体系分析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工程设计,分析影响变电站站址选择的指标,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变电站;站址;指标
  我国电力行业高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变电站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由此变电站的选址问题亦显得更加重要和意义深远。由于不同地区的施工特点不同,涉及的因素众多、影响变电站选址的因素也会存在差异,使得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这就需要对输变电工程、变电站工作原理、当地外部条件等都有全面的了解,在每一次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以研究总结,不断完善变电站站址选择的评价指标,找出一个在符合城乡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适合电网快速发展的科学选址方法。
  1 关于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项目选址决策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评价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影响因素所组成的整體,可将其看做是一个系统。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可将变电站站址优选问题拆分为多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由此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以使得抽象的问题层次化、具体化。所要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
  (1)目标层:目标层是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分析解决的目标,即: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站址优选综合评价。
  (2)准则层:准则层从属于目标层,也统领方案层,构成一个新的层次结构。
  (3)方案层:方案层是把各影响因素细化归纳为不同的评价指标,从而更加直观、具体的体现变电站选址的特点,一般指标层的指标比较容易判断。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的系统反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客观合理综合评价的关键部分,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各评价指标应能全面的反映综合评价体系的目的和作用,评价指标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效益通常都较为宽泛,因此要充分考虑各方面。
  (2)科学性原则:在对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时应当明确目标,在理论上有科学依据,在实际工程中要有实用性,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代表性、科学合理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等方面。
  (3)层次性原则:按照其影响程度进行分层次。层次之间要有清晰的分辨关系、权重合理,并与所选择评价方法相容。各指标不但能反映社会效益的影响,而且相互协调,便于全面评价所研究的对象。
  (4)可比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要有可比较性,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得到准确结果。指标可比性的一方面是纵向可比,即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对比,另一方面是横向可比,即是对于不同区域、行业间地对比。
  (5)独立性原则:为了保证最终评价的客观真实有效,在指标选取的时候,尽可能避免指标间的相关性,尤其高度相关性。
  (6)先进性原则:在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时,所选取评价指标要有准确地物理意义,要真实、可靠。另外指标要有标准测定方法,构成要合理。一部分指标要得到准确数据很难,因此可作为建议指标。
  (7)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相结和: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会由于工业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产生变化,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时,一方面要涉及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要涉及到长远发展。
  (8)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应当尽量选取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但是通常会包含一些很难进行量化的例如国家政策等定性指标,此时也可选取一些定性指标。
  2 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项目站址指标因素
  2.1 变电站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
  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是整个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基础部分,作为电力系统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变电站规划的合理设计一方面可以节省工程整体造价,另一方面也较大程度的降低了电网上的损耗,同时也有助于电网运行管理和调度灵活性的提高,对电网结构有决定性作用,对电力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变电站选址工作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1)尽可能的靠近电力负荷中心:对变电站的供电负荷对象、负荷分布、供电要求、变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合理分析,变电站的位置需要符合电力系统长远发展的要求和整体的布局,因此要可能的靠近主要电力使用用户,接近电力负荷中心,这样不但减少了输电线路的造价和电能的损耗,也缩短了配电网的供电半径,大大减少了线路工程的建设费用。
  (2)便于变电站进出线:变电站位置的选址应当重点考虑线路走廊的要求,对变电站各级电压进出线走廊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便于各级电压进出线,尽可能减少输电线路的交叉、跨越、转角,此外还应预留出扩建的余地,以防因所址的选择不合理,造成进出线的困难。
  (3)地形地貌:在对变电站进行站址优选时,应当遵循以农业为基础的工程建设方针,尽可能的节约土地,少占用农业耕地,进行合理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对建筑物的拆迁。
  (4)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对变电站的建设和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对变电站的位置进行选址的时候要对周边地质地形有准备了解,要尽可能的远离地震断裂带、断层、滑坡以及塌陷和溶洞等地质条件差的地区,此外还要避开有矿产、文物的区域。
  (5)气候环境:对变电站位置进行选址的时候要远离易燃区和易爆区,还要远离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由于污染物会对变电站电器设备有直接影响,导致其稳定性降低,因此变电站应尽可能不建在空气污秽程度高的区域。
  (6)交通状况和职工生活:在对变电站进行位置的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工程施工时,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要保证设备、材料及变压器等大型设备的政策运输,另一方面,变电站建设完成后,其运行和检修时的交通运输状况。通常变电站的位置会选择靠近铁路或公路的地方,使其进站的道路长度要尽可能的短,从而减少交通运输时带来的困难,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投资。   (7)施工条件:尽量满足变电站施工时对水、电的需求,要满足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取水和输水设施需要简单易操作,供水量要满足日常的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生产用水,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变电站的位置应避开低洼地带以防被洪水或暴雨的积水淹没。
  (8)城乡建设规划:选择变电站站址时,要做到全面的规划,要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发展的需要,不但要考虑到近期建设的合理性,还要保证长远发展,统筹规划,为远期发展预留一定的场,处理好变电所的远景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
  2.2 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项目选址决策指标
  对影响乌兰察布豐镇220kV变电站项目选址决策的各个因素分别进行比对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项目选址决策的指标体系。由于该变电站项目两个备选方案站址占地为一般耕地,站址地形平坦,所以两个备选方案在站址选址决策指标体系中地形地貌情况不做考虑。由于两个备选方案的站址均位于园区里,远近期进出线受园区规划影响,进出线都比较方便,因此,站址选址决策指标体系中进出线情况不做考虑。此外,两个备选方案的都位于园区并靠近城镇,生活条件方便,两个站址的交通都比较便利,两个方案都不受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的影响,两个方案的地质条件一样,站址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51cm。最大冻深内地基土具有弱冻胀性。两个方案的区域范围内无矿产资源、文化遗迹和地下文物,站址附近也没有军事设施,站址在D级污秽区内。供水方式都采用站内打井,气象条件均相同。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地形地貌、进出线情况、生活条件、外部交通运输、洪水影响、地质条件、环境影响、供水方式、气象条件方面,两个备选方案是相同的,因此这些方面不予以考虑。而电网结构(距负荷中心距离、站外道路)施工指标(施工电源、站区土石方、)技术指标(设备选型、耗材情况)、经济指标(工程投资、经济评价)、环境效益(水土保持、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五个影响因素作为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项目选址决策的指标,并构建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项目选址决策评价指标体系。
  本变电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丰镇市工业园区新增负荷的用电需求,提高地区负荷供电的可靠性,解决用电紧张的局面。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站址一地势平坦,进站道路较短,站址和进站道路土方工程量较小,施工电源和220kV接入系统线路较短。站址二相对站址一地势较低,进站道路较长且填方较高,站址和进站道路土方工程量较大,施工电源和220kV接入系统线路较长。总投资站址二较高。同时,可以通过上表计算可得,变电站站址两个初步拟定的方案由好到差排序为站址一、站址二,因此可由灰色层次分析法得出站址一是变电站最优站址。故经综合比较后,推荐采用站址一。
  3 结论
  对变电站的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是对变电站进行合理规划,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本文对变电站选址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对变电站站址选择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变电站选址的评价指标,由于变电站选址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因此本文选用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相结合的灰色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变电站站址优选模型,通过对乌兰察布丰镇220kV变电站项目站址选址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影响变电站选址的关键因素,通过变电站站址优选模型的综合评价,优选出最合理变电站位置。
  [参考文献]
  [1] 张玉晰,王永磁.变电所所址选择与总布置[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2] 罗振波.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变电站选址理论与应用技术[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3] 杨岚.变电站选址应注意的要素[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1): 140-141,144
  作者通讯地址:
  呼和浩特玉泉区锡林南路209号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变电工程处1201室
  电话:1518476169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鉴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提出两种资本的作用与大学生的个体特质、家庭背景具有关联性,且两种资本的影响效用具有邊界模糊性。  [关键词]教育公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  do
[摘 要] EVA是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具体表现为EVA评价指标。它通过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的余额来衡量股东利益,通过EVA评价指标来贯穿公司各层面,使EVA体系得以运转。但是在EVA应用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系列内部的和外部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EVA自身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平衡记分卡联合使用,以取长补短,加以解决;对于外部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完善资本市场。  [关键词] EVA
[摘 要]本文介绍了新疆大学随书光盘的管理、随书光盘资源的利用情况及随书光盘服务的宣传推广方式。为实现互联网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笔者提出关于随书光盘服务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隨书光盘;推广宣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06  [中图分类号]G25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
[摘 要]伴随看组织变革的大潮,组织公民行为成为学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上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新經济时代的到来,石油天然气企业在组织管理创新过程中,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与其满意度、忠诚度、凝聚力呈正相关,在客观上直接决定企业绩效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本文从石油天然气企业员工群体出发,探讨其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及影响因素,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通过目标的设定和调整
[摘要] 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都已引进企业资源管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希望通过这套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提前直观地感受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课程最后的成绩评定,往往依据沙盘对抗的财务结果(即每组最后权益)的高低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相对于这套课程的最终目的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建立了一套相对适应于这类实训课程的
[摘 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是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存在对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解与期望。笔者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编制《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量表》,得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结构及内容。通过质性访谈,得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影响因素。最后,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提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措施,以期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视域下HH公司如何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体系构建这一问题,进一步把握国有企业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提升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构建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全球化视阈;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98  [中图分类号]F270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改变,商业地产的互联网改造成为地产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互联网对信息流底层逻辑的影响机制进行剖析,认为互联网重构了实体空间、改变了消费模式,并据此提出打造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的智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综合体;体验式经济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38  [中图分类号]F293
[摘 要] 国际化是企业探索国际市场的必要途径,企业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与决策者,企业家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轨迹与绩效。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企业家视角,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国际化情况的调研,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企业家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企业家;视角;高新
[摘 要]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MES的现状和通用控制器的研究遇到的困难,提出中小型制造企业MES通用控制器的研究方案,包括整体架构设计、监测数据设计、信息化通讯设计、主CPU设计,为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辅助生产管理,为企业决策层制定企业政策、把握企业生产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MES;通用控制器;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