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儿童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反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上前牙光固化树脂斜面导板早期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 121例,治愈率86.8%。结论:上前牙光固化树脂斜面导板早期矫治儿童前牙反,显示这种矫治方法有一定的独特优点。
【关键词】前牙反牙合;切导斜面; EB复合树脂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96—01
前牙反牙合是严重影响儿童牙牙合及颌面部生长发育、造成颜面部畸形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矫治的方法很多。我们自1995年以来,用加长切斜面的方法,矫正121例前牙反牙合 的儿童,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1例前牙反牙合 儿童中,男54例,女67例,最大年龄15岁,最小的3岁;恒前牙反牙合 113例,乳前牙反牙合 8例。
2 方法与结果
2.1 加长切斜面方法
2.1.1 用EB复合树脂或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加长切斜面材料。
2.1.2 按贴牙面技术酸蚀处理牙面,用EB复合树脂加长反牙合 的上前牙斜面。切斜面的长度加长到能覆盖住对牙合 下 前牙为准。磨除加长切斜面的阻力部分,以保证下前牙受力时向内移动和上前牙向外移动,加长切斜面步骤即完成。
2.1.3 上前牙加长斜面以后,后磨牙呈开牙合 状态。嘱患儿及家长,在矫正期间勿用猛力咬物,以流质饮食为好,平时需保持轻力咬牙合,根据后牙接触及前牙矫正情况逐渐磨除加长的斜面,至恢复前牙正常覆牙合 为止。
2.2 临床效果
121例前牙反牙合者,用加长切斜面的方法,矫正为正常覆牙合关系着105例,失败者16例,后改为其他方法得以矫正,占13.2%,最短三天矫正为正常覆牙合关系,最长2个月矫正为正常覆牙合 關系。
3 讨论
儿童前牙反牙合 与4岁前矫正最好,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4岁后乳前牙即将替换,乳牙松动,无矫正价值。用加长切斜面的矫正前牙反牙合,要选择好适应症,在咬牙合 过程中,若上下前牙能接触,则矫正时间短,效果好;反之则不适于该方法矫正,在矫正过程中,加用颏兜牵引效果更好。
儿童前牙反牙合 矫正为正常后,牙间隙增宽,随着恒牙的萌出替换,牙间隙可逐渐消失,不需做特殊处理。前牙反牙合 矫正后,若牙冠短不能覆盖对牙合 牙,易复发。故需保留一定长度的切斜面,以防止复发,待牙冠长度能覆盖对牙合 牙时,再完全去处所保留的加斜面。
参考文献
[1] 施长溪,等,口腔科粘结学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设。1986.178-179.
[2] 李巍然,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2,27(2):121.
[3] 徐群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7,3(3):175
【关键词】前牙反牙合;切导斜面; EB复合树脂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96—01
前牙反牙合是严重影响儿童牙牙合及颌面部生长发育、造成颜面部畸形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矫治的方法很多。我们自1995年以来,用加长切斜面的方法,矫正121例前牙反牙合 的儿童,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1例前牙反牙合 儿童中,男54例,女67例,最大年龄15岁,最小的3岁;恒前牙反牙合 113例,乳前牙反牙合 8例。
2 方法与结果
2.1 加长切斜面方法
2.1.1 用EB复合树脂或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加长切斜面材料。
2.1.2 按贴牙面技术酸蚀处理牙面,用EB复合树脂加长反牙合 的上前牙斜面。切斜面的长度加长到能覆盖住对牙合 下 前牙为准。磨除加长切斜面的阻力部分,以保证下前牙受力时向内移动和上前牙向外移动,加长切斜面步骤即完成。
2.1.3 上前牙加长斜面以后,后磨牙呈开牙合 状态。嘱患儿及家长,在矫正期间勿用猛力咬物,以流质饮食为好,平时需保持轻力咬牙合,根据后牙接触及前牙矫正情况逐渐磨除加长的斜面,至恢复前牙正常覆牙合 为止。
2.2 临床效果
121例前牙反牙合者,用加长切斜面的方法,矫正为正常覆牙合关系着105例,失败者16例,后改为其他方法得以矫正,占13.2%,最短三天矫正为正常覆牙合关系,最长2个月矫正为正常覆牙合 關系。
3 讨论
儿童前牙反牙合 与4岁前矫正最好,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4岁后乳前牙即将替换,乳牙松动,无矫正价值。用加长切斜面的矫正前牙反牙合,要选择好适应症,在咬牙合 过程中,若上下前牙能接触,则矫正时间短,效果好;反之则不适于该方法矫正,在矫正过程中,加用颏兜牵引效果更好。
儿童前牙反牙合 矫正为正常后,牙间隙增宽,随着恒牙的萌出替换,牙间隙可逐渐消失,不需做特殊处理。前牙反牙合 矫正后,若牙冠短不能覆盖对牙合 牙,易复发。故需保留一定长度的切斜面,以防止复发,待牙冠长度能覆盖对牙合 牙时,再完全去处所保留的加斜面。
参考文献
[1] 施长溪,等,口腔科粘结学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设。1986.178-179.
[2] 李巍然,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2,27(2):121.
[3] 徐群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7,3(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