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而化,铸就名言新经典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经典名言焕发新生,它们或被更改词汇,或被增删内容,以精巧、精当的新面貌给人以智慧,给人以精神动力。在诸多被引用的经典名言中,习近平主席近些年来所引用的更是精妙广博,意境深远,引人入胜。鉴于此,这里遴选极具代表性的数则“习大大新经典名言”,通过勾连其前世今生,以丰富同学们的素材储备,提升同学们的创新思考能力。
  【新生名言】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习近平
  【时事关联】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年前夕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其中提到:“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名言溯源】
  ①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②天下一家,彼此无异。(《晋书·刘弘传》)
  【名言故事】
  ①有一次,一位弟子问孔子:“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孔子回答道:“你不要为没有兄弟而感到孤独,因为有品质、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②晋惠帝时期,益州刺史罗尚被李雄打败,派使者向刘弘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人力不足,准备只运送五千斛米过去。刘弘说:“各位没有好好思考一下。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则我们自己也就没有西顾之忧了。”于是拨出三万斛米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
  【素材点拨】
  第一则故事中,那位学生感到孤独是情有可原的,他的老师孔子看问题看得透彻——德性是一个人赖以立世的根源。在贤明的孔子看来,德性是具有磁性的,久而久之,有德之人的周围就会聚足人气,而且芳名远播,形成无形而又无价的人格魅力,就不会再感到孤独。事实上,一个人只要是道德品行高尚的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
  第二则故事中,刘弘高瞻远瞩,以国家大局为重,决定大力援助罗尚,事实证明刘弘的决策是正确的。处在一个国家中的人们应明智地看到互相支持、通力合作的深远意义,各自为阵引发的恶果。
  【片段示例】
  片段一:“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与深厚的功底,这八个字融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优秀传统文化之集大成,更是蕴含着习近平主席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早日驱散疫情阴霾,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的全球治理理念与博大胸怀。
  片段二:有德的人会孤单吗?会的。当一个人的觉悟、德行高于社会周围的人,他多少会有“寂寞之伤”。这种感觉,悲愤投江的屈原有过,壮志未酬的张居正有过,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有过……但历史烟云散去,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有德的人终究会被欣赏甚至拥戴。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是对“德不孤,必有邻”最完美注脚。
  片段三: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最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是“新冠疫情”。在这场人类共同经历的风险挑战中,时有乌云密布,时有云开日出。2020年年初,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我们真诚的帮助和支持,而我们的祖国在自身防控疫情面臨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晋书·刘弘传》有云:“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多国和衷共济、团结抗疫正是其最真实而又生动的诠释。
  【新生名言】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习近平
  【时事关联】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指出:“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
  【名言溯源】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后汉书·虞诩传》)
  【名言故事】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曾受太尉李修征召,被拜为郎中。后来朝歌贼寇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屯聚,州郡禁止不住,于是便任命虞诩担任朝歌长。他的朋友都来慰问虞诩说:“去朝歌多么倒霉啊!”虞诩笑着说:“不求容易的志向,不回避困难的事,这是做臣子的职责。不遇到盘根错节的难题,用什么来分辨利器呢?”
  【素材点拨】
  虞诩身上两个鲜明的亮点是:志存高远,知难而进。《中庸》有言:赞天地之化育。意思是,人应当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助推他人和万物实现各自的本性和价值。这种人生追求把人提升到与天地鼎足的至高地位,使人因担负天地职责而拥有无上尊严。如此说来,人的一生有担当、有责任才有意义,为他人、为家国才有意义。虞诩不拒绝担任朝歌长,以“利器”自期,正体现了“赞天地之化育”的人生追求,“志不易”方可成就声名、伟业。虞诩还让世人看到了什么叫“苟利国家生死以”,一个人唯有将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入到家族、民族甚至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其生命方可获得牢固的根基和永恒的意义。
  【片段示范】
  片段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又一次引用这句话,可谓语重心长、寄望深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的殷殷叮嘱,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
其他文献
一课一练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悟、思考和启迪呢?本期的“一课一练”,不设置具体文题,不限定材料运用,只需你读懂这其中的一两个故事,有感而发,放飞思想。我们不喜欢平庸、单调、四平八稳的文字,最欢迎别具个性、富有思想深度和意味隽永的文章。  文题自拟,立意自定,角度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人们常说,要活得充实,离不开目标与计划。的确,这样最直接、最具象的动力是促进我们进行自我提升的一块
二战爆发不久,法国首都巴黎被纳粹德军占领。1944年盟军开始收复巴黎时,希特勒自知气数已尽,于1944年8月8日召见了巴黎新任驻军司令冯·肖尔蒂茨,下令让他摧毁巴黎所有宗教建筑和历史古迹,当然也包括巴黎圣母院。肖尔蒂茨次日抵达巴黎后,希特勒再次给他发电报确认了这道命令:“除非巴黎变成一堆废墟,否则绝对不能落入盟军手中。”此时的肖尔蒂茨内心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搏斗:自己要不要执行希特勒这一疯狂的命令呢?
有巨兽(jù shòu)来抢烤(kǎo)肉,快跑!
表示物品有多重(zhòng),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称量较轻(qīng)的物体,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chèng)或天平来称。  现有一架天平只有3个砝码(fǎ mǎ),分别是20克、50克、100克。我需要130克白糖(táng)补充能量,你能帮我称出来吗?  我是这样想的:在天平的一边放100克和50克的砝码,另一边
2020年冬天,上海永康路上一家特别的“熊爪咖啡”小店成了当之无愧的网红,没有大门,也没有店招,平整的水泥墙上只有一个不规则的“洞”,洞口伸出一只毛茸茸的熊爪,为消费者端上咖啡。“熊爪咖啡”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新奇模式背后,店家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机会的暖心故事,以及爱心人士排队捧场的无限善意。  2020年的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更好地重建:朝着一个包容残疾人、无障碍和可持续发展的后新冠
自古以来,兰花就以芬芳高洁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为了让小朋友们学习兰花的品质和精神,南宁市秀厢小学开展了“手剪兰馨”的主题班会活动。  动手剪兰花之前,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解了许多兰花的知识,然后指导小朋友们把自己所见、所思、所感的兰花用彩笔画下来,再用巧手、用慧心认真裁剪。通过细心地拼接,一张张优雅的兰花剪贴画完成了,看,它们漂亮吗?(本刊综合采编 图片来源网络)
单手悬空,拇指迅速上下翻动,喉咙鼓动,嘴唇半阖,优美的曲调娓娓传来……李旭坐在自家小院里演奏民歌《花儿》,只闻旋律却不见乐器的景象,让人啧啧称奇。  曲毕,李旭从口中取出一个马蹄形的金属质小件儿,先前悠扬的乐声便是从中传来。这叫口弦,和现代化的电子科技乐器相比,口弦带着时光的韵味,那声音可以让内心回归平静。  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体积最小的乐器之一,口弦利用人口中的气流使颤音发生变化,产生共鸣,便有
主持:眯眯熊    圣诞老人、驯鹿(xùn lù)、铃铛(líng dɑng)……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呢?没错,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在这个充满(chōng mǎn)神话色彩的节日里,最最高兴的当然是那里的小朋友们了。他们一晚上都在期待(qī dài)圣诞老人把礼物放进自己的圣诞袜(wà)里呢。现在,圣诞节也在我们的校园里渐(jiàn)渐流(liú)行开了,眯眯熊好想知道同学们是
桌子几岁    姑姑问小刚:“你几岁啦?”  小刚:“三岁。”  姑姑:“长得真高,差不多和桌子一样高了!”  小刚挠挠头,问:“姑姑,桌子几岁啦?”    鞋越长越小    天凉了,妈妈给小兵拿出去年的棉鞋。小兵一穿,小了。小兵纳闷地说:“我去年还穿得好好的,怎么现在小了呢,这鞋真是越长越小了!”    谁最不专心    老师对小伟的妈妈说:“小伟上课总是东张西望,不专心听讲,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上
女儿看见房间里有一群蚂蚁(mǎ yǐ)爬来爬去,于是问妈妈:“它们在干什么?”  妈妈说:“它们在找吃的。”  女儿说:“真奇怪,它们怎么不自己做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