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摩洛哥常驻四年,这个国家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摩洛哥身在非洲,不像非洲;不是欧洲,近似欧洲;是阿拉伯国家,又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比其他阿拉伯国家更加开放。开放到君主立宪制度,但实行多党民主;开放到穆斯林国家,而女孩子上街不要戴黑面纱,可以穿超短裙;开放到同桌的你可以喝酒,他不在意;开放到外国的国庆招待会,可以上猪肉和猪肉做的香肠;但条件是你必须在猪肉香肠前面放一张猪的照片。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不写个菜名牌子呢?因为来的客人中有的不懂法文,也可能不懂阿拉伯文。穆斯林兄弟不吃猪肉,但对猪的形象并不陌生。
在摩洛哥,许多看似矛盾的东西,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在这里得到调和、融合或和睦共处,并在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摩洛哥是君主立宪国家,国王王位和君权是世袭的。王权原则上传给男性后裔,以长子为先。摩洛哥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元首、宗教领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穆罕默德六世国王1999年7月登基,时年36岁。国王被奉为伊斯兰先圣化身,集神、政、军权于一身。法律明文规定,批评国王即大逆不道,要受严惩。国王不受监督,没有制约。 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执政十多年来注意谦虚、谨慎、注重民生,曾被赞誉为“贫民国王”。这并不影响国王至高无上。每当国家组织重大活动,总是让全体大臣、各国使节和老百姓等上3-4个小时,国王才在万岁声中,在华盖和王宫典礼官员的簇拥下缓缓现身,或在台上向臣民挥手致意,或绕场一周后离开,并不与大臣和使节握手、交谈,只有少数特殊人物有半跪亲吻国王手背之殊荣。
摩洛哥实行“国王统治下的多党轮流执政制”,实际是多党轮流参政制。以王权、宗教、军警、民主和法制为政权五大支柱,国王凌驾于各党派之上。直到2011年7月1日摩洛哥新宪法通过前,无论何党胜选,均可入阁参政,但首相则由国王任命,国家大政方针仍由国王决定。广大穆斯林民众,特别是中老年公民,拥戴明君,对近乎神化的国王顶礼膜拜,构成维护国王权威和国家稳定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摩洛哥老百姓把对真主的崇拜体现为对国王的服从。即使有人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不够满意,也往往归咎于自己前世造孽之因果,并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给真主和来世。政府花大力气和重金在各地修造清真寺,是对宗教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巩固政权和稳定政局的投资。卡萨布兰卡有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大清真寺叫“哈桑二世清真寺”,耗资7亿美元修建,三分之一建在海上。为什么要把三分之一建造在海上呢?据说是因为先知给哈桑二世国王托了一梦,启示他其“祖先是乘舟由大海上过来的”,亦说是“真主的宝座是在大海之上”。远远地望去,清真寺宛如一艘迎着大西洋的汹涌波涛却岿然不动的巨轮。清真寺172米高的宣礼塔,就像是矗立在海洋上为航行船只指路的灯塔。每逢夜幕降临,从宣礼塔上向麦加方向打出一束激光,光线能射出10多公里,以象征摩洛哥的穆斯林信徒心系圣城。整个清真寺可容纳10万人同时祈祷。清真寺金碧辉煌的祈祷大殿能容纳2.5万信徒祈祷。大殿内分两层,楼上两边为女信徒使用,每边5000人。大殿的大理石地面底下密布电热设备,自动加温,为的是让虔诚的信徒们席地祈祷时不会着凉。重1000吨的大厅屋顶可以通过液压装置在五分钟内开启,以保持厅内空气的流通。清真寺的25扇自动门均用钛合金铸成,有效防止海水和海上湿气的腐蚀。正门重35吨,只有国王来了才会用密码打开。哈桑二世清真寺目前实际上是最大的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清真寺,确实令人震撼。哈桑二世清真寺还是世界上唯一允许非穆斯林进入参观的大清真寺。清真寺的配套设施中有一座博物馆,一个供穆斯林信徒在祈祷前净手和净身的大水池和先进的沐浴设施。我在参观后,深受启发,也颇多感慨,以一首小诗加以表达:
卡萨大清真寺的启迪
清真寺横空出世,
宣礼塔高耸入云,
厅内金碧辉煌,
精湛的雕刻体现各地区的文明;
真主的宝座浮在大海之上,
到这里,
人和神的距离真感觉很近很近。
斥六亿巨资,
兴浩大工程,
弘扬宗教文化,
光大民族精神。
把人民对神的崇拜化作对人的服从,
为政权巩固,
保社会稳定。
行多党民主,
施政教合一,
国王是人也是神。
自然、巧妙、聪明。
东海之外仍有水,
除却巫山亦有云。
文明即使有不同,
也并非相克相生。
主义、制度、法律,
宗教、道德、精神,
对话、竞争、互补、共存。
让多灾多难的人类,
少一点吵闹、战争,
多一点宁静、和平。
为了顺应新的形势和人民扩大民主的要求,摩洛哥在2011年3月9日宣布实行宪政改革,并于2011年7月1日以公民投票的形式通过了新宪法。按照新宪法,首相在议会选举中胜选的政党中产生。新宪法还增加了首相的权力和有关司法独立的重要规定。国王让渡了许多权力,这在摩洛哥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国家主权的巩固。
多年来,摩洛哥对内积极推进行政、社会、经济改革,实施经济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安抚贫民阶层,缓和社会矛盾,保持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对外奉行不结盟和多元化外交政策,灵活、平衡、务实。外交重点在西欧、美国和阿拉伯国家,但也注意保持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摩洛哥人98%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摩洛哥人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巨大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伊斯兰教是国教。摩洛哥的基督教信徒约不足10万人,仅占居民的2%,此外还有大约四五万人信奉犹太教。摩洛哥在遵守伊斯兰教义的同时也“与时俱进”,采取了较大的灵活性。
在摩洛哥,许多看似矛盾的东西,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在这里得到调和、融合或和睦共处,并在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王至高无上 宗教作用巨大
摩洛哥是君主立宪国家,国王王位和君权是世袭的。王权原则上传给男性后裔,以长子为先。摩洛哥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元首、宗教领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穆罕默德六世国王1999年7月登基,时年36岁。国王被奉为伊斯兰先圣化身,集神、政、军权于一身。法律明文规定,批评国王即大逆不道,要受严惩。国王不受监督,没有制约。 穆罕默德六世国王执政十多年来注意谦虚、谨慎、注重民生,曾被赞誉为“贫民国王”。这并不影响国王至高无上。每当国家组织重大活动,总是让全体大臣、各国使节和老百姓等上3-4个小时,国王才在万岁声中,在华盖和王宫典礼官员的簇拥下缓缓现身,或在台上向臣民挥手致意,或绕场一周后离开,并不与大臣和使节握手、交谈,只有少数特殊人物有半跪亲吻国王手背之殊荣。
摩洛哥实行“国王统治下的多党轮流执政制”,实际是多党轮流参政制。以王权、宗教、军警、民主和法制为政权五大支柱,国王凌驾于各党派之上。直到2011年7月1日摩洛哥新宪法通过前,无论何党胜选,均可入阁参政,但首相则由国王任命,国家大政方针仍由国王决定。广大穆斯林民众,特别是中老年公民,拥戴明君,对近乎神化的国王顶礼膜拜,构成维护国王权威和国家稳定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摩洛哥老百姓把对真主的崇拜体现为对国王的服从。即使有人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不够满意,也往往归咎于自己前世造孽之因果,并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给真主和来世。政府花大力气和重金在各地修造清真寺,是对宗教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巩固政权和稳定政局的投资。卡萨布兰卡有一个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大清真寺叫“哈桑二世清真寺”,耗资7亿美元修建,三分之一建在海上。为什么要把三分之一建造在海上呢?据说是因为先知给哈桑二世国王托了一梦,启示他其“祖先是乘舟由大海上过来的”,亦说是“真主的宝座是在大海之上”。远远地望去,清真寺宛如一艘迎着大西洋的汹涌波涛却岿然不动的巨轮。清真寺172米高的宣礼塔,就像是矗立在海洋上为航行船只指路的灯塔。每逢夜幕降临,从宣礼塔上向麦加方向打出一束激光,光线能射出10多公里,以象征摩洛哥的穆斯林信徒心系圣城。整个清真寺可容纳10万人同时祈祷。清真寺金碧辉煌的祈祷大殿能容纳2.5万信徒祈祷。大殿内分两层,楼上两边为女信徒使用,每边5000人。大殿的大理石地面底下密布电热设备,自动加温,为的是让虔诚的信徒们席地祈祷时不会着凉。重1000吨的大厅屋顶可以通过液压装置在五分钟内开启,以保持厅内空气的流通。清真寺的25扇自动门均用钛合金铸成,有效防止海水和海上湿气的腐蚀。正门重35吨,只有国王来了才会用密码打开。哈桑二世清真寺目前实际上是最大的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清真寺,确实令人震撼。哈桑二世清真寺还是世界上唯一允许非穆斯林进入参观的大清真寺。清真寺的配套设施中有一座博物馆,一个供穆斯林信徒在祈祷前净手和净身的大水池和先进的沐浴设施。我在参观后,深受启发,也颇多感慨,以一首小诗加以表达:
卡萨大清真寺的启迪
清真寺横空出世,
宣礼塔高耸入云,
厅内金碧辉煌,
精湛的雕刻体现各地区的文明;
真主的宝座浮在大海之上,
到这里,
人和神的距离真感觉很近很近。
斥六亿巨资,
兴浩大工程,
弘扬宗教文化,
光大民族精神。
把人民对神的崇拜化作对人的服从,
为政权巩固,
保社会稳定。
行多党民主,
施政教合一,
国王是人也是神。
自然、巧妙、聪明。
东海之外仍有水,
除却巫山亦有云。
文明即使有不同,
也并非相克相生。
主义、制度、法律,
宗教、道德、精神,
对话、竞争、互补、共存。
让多灾多难的人类,
少一点吵闹、战争,
多一点宁静、和平。
为了顺应新的形势和人民扩大民主的要求,摩洛哥在2011年3月9日宣布实行宪政改革,并于2011年7月1日以公民投票的形式通过了新宪法。按照新宪法,首相在议会选举中胜选的政党中产生。新宪法还增加了首相的权力和有关司法独立的重要规定。国王让渡了许多权力,这在摩洛哥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国家主权的巩固。
政策灵活 文化多元
多年来,摩洛哥对内积极推进行政、社会、经济改革,实施经济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安抚贫民阶层,缓和社会矛盾,保持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对外奉行不结盟和多元化外交政策,灵活、平衡、务实。外交重点在西欧、美国和阿拉伯国家,但也注意保持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摩洛哥人98%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摩洛哥人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巨大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伊斯兰教是国教。摩洛哥的基督教信徒约不足10万人,仅占居民的2%,此外还有大约四五万人信奉犹太教。摩洛哥在遵守伊斯兰教义的同时也“与时俱进”,采取了较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