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导入时要避免导入时间过长,偏离重点,生搬硬套的做法,而是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当方法导入新课,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所学知识,启发他们对有关话题的思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做为铺垫。
  关键词:导入;误区;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化解学生的焦虑,强化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就英语教学的导入这话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一)时间过长,喧宾夺主
  英语课堂导入花费时间过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如果过分地渲染导入部分,只会浪费后面教学主要部分的时间。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时间安排也有重有轻,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
  (二)偏离重点,中心不明
  有些英语课堂没有针对性,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这样就使得这节课一开始就中心不明,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误导学生。
  (三)生搬硬套,过于牵强
  有些英语课堂对于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同一教材、同一内容采用相同的导入方法,却无法达到同等的教学效果。而有些课堂对同一个班级总是使用几种老套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
  新课程标准切实体现了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里根据笔者的教学實践和平日的积累,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几大误区举例探讨一些解救方法。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
  利用多媒体制作和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其语境、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乐意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协作、会话。并且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二)根据学生认知,设计生活化提问,在导入中导出活力,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在充分把握、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抓住知识相互交叉的机会,导入新知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本课的中心。抓住生活中的机遇,让生活实践知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能让学生更快地感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初中学生就已具备一定认知,他们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引导他们用学过的英语知识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得出结论,在他们的独立性得到肯定的同时,实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例如,七年级下Unit8 Topic3 Let’s celebrate!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Festivals”,在进入Presentation的教学中,可以先由学生介绍自行收集的世界各地的有名的节日,陈述节日的具体时间,庆祝方式及内容,然后让学生比较国内外节日的异同,了解举办节日的意义,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在探索中积极感受和积极体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潜移默化地了解节日的目的和真正乐趣,同时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时间为5分钟。)
  (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宜的导入方法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如一般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2005-2006学年度,我担任八年级(1)、(2)两个平行班的英语教师。比如某次我走进(2)班教室,发现课堂很吵,我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而是面带微笑地开始了课堂导入:
  T: Has the bell rung?
  Ss:Yes.(此时只有部分学生回答)
  T: 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
  Ss:Noisy.(这次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回答)
  T: Is it right ?
  Ss: No.(这次是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
  T: Now it’s time for class .So we must….(教师有意停顿,让学生思考 进行口头填空,完成句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我请这两位同学回答问题实则是对其进行教育。这种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教育一语双关,更令人心悦诚服。短短两三分钟便成功地控制了课堂,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课堂导入(本节课的语法重点恰好是学习情态动词must以及must be的用法)。
  在(1)班,我在走进课堂时,手里多了一件东西——一个新的很漂亮的书包。我借机马上提问:
  T:Do you know whose backpack it is?
  Ss: Yes. It’s Chen Ting’s.(很多同学齐声回答)
  T:Are you sure ?
  SA: Yes. It must be Chen Ting’s. Her parents bought it for her on her birthday.T: Yes, you are right. It must be Chen Ting’s. I borrowed it from Chen Ting yesterday. (时间为2分钟)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不同于(2)班的导入方式,同样地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配合的合作项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印刷电路板(PCB)生产工艺愈加复杂,电容元件的定位识别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出错率,需要在焊接之前对电路板进行检测,同时为了固定电路板上元器件,一般会使用压板固定电路板。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一种复杂背景下被遮盖电容元件的定位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PCB图像进行预处理、阈值分割、边缘提取和Harris角点检测等操作,进而根据电容元件目标轮廓的几何特征对元件进行定位。该方法
绕口令效应指无论朗读还是默读,绕口令的阅读时间都长于正常句子的阅读时间。本研究采用Eyelink 2000型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汉语阅读中的绕口令效应及其对知觉广度的影响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板书设计,教师不仅可以清楚直观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良好的板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当前课堂板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板书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具体措施  一、板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意义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
此次疫情来势凶猛,又适逢春节,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公共信任资本积累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在第一时间就投入到战“疫”之中的迪马股份,如何践行社会责任,迎接疫情挑战?  疫情来袭后,迪马在第一时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1月28日晚间,迪马股份(600565.SH)宣布捐资1000万元,成立“迪马医护关爱慈善信托”,该慈善信托将用于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未来公共卫生事件中
剽窃是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面临的普遍问题,成熟的商业化剽窃检测系统运行时间和经济代价高,不适合实时性、轻量级的学生作业等日常检测。对基于文本指纹的Winnowing剽窃检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