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多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儿童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通过控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及生后早期提高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是防治ROP的有效方法.该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背景,综述VEGF及IGF-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针对其作用机制而采取的防治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应用急性肾损伤取代传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旨在早期诊断,以期达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单纯根据尿量及血肌酐值的变化不能早期及时诊断急性肾损伤,目前一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出现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
在尘螨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方法中,螨变应原舌下免疫疗法日益受到关注.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调节Th1/Th2失衡,促进Th1反应.治疗过程中可降低IgE,升高IgG4,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口腔黏膜中的朗格汉斯细胞对提高机体耐受性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舌下免疫疗法具备有效性、安全性及其良好的依从性.但螨性变应原舌下免疫疗法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如确切的机制、准确的剂量和疗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与基因相关的遗传性心肌病,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心肌致密化不全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少见,预后较差.该文就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阐述,加深对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儿生存期。
新生儿胃肠功能异常与生后生长发育落后密切相关,寻找能反映胃肠功能的早期特异性指标有助于指导合理的肠道喂养,预测评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钙卫蛋白是一种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的钙-锌结合蛋白质,是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期粪便钙卫蛋白呈高水平表达,肠道损伤时粪便钙卫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并可作为检测胃肠道疾病(如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的发生,评价肠道疾病严重程度的无创性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3岁,因“关节疼痛7月,皮疹2月,发热伴咯血1周”入院.入院前7月,患儿无诱因出现膝关节和踝关节疼痛,无发热、皮疹、咳嗽、咯血、血尿、尿量减少、口腔溃疡和脱发,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阴性,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不详),关节疼痛无缓解.入院前2月,患儿右趾关节肿痛,躯干散在
期刊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掌握,小儿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771例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常见的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771例患儿中共有243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占31.52%.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年龄和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72.73%);其次为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检出率达58.80%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凝血功能检查,通过测量凝血块的黏弹性变化来纪录全血的凝固及纤溶过程,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更全面、动态地反映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溶解系统的功能.由于TEG所需标本量小、检测速度快,更适用于婴幼儿患者.该文对TEG在儿童出凝血疾患的诊断以及在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心脏发育生物学研究发现,在心脏形态发育中,不同的细胞需经过严格的调控才能保证正确的定位和发育.心脏发育中,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锌指转录因子GATA-6属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细胞的早期标志之一,是参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GATA-6基因突变导致基因产物的转录活性改变,并与其他相关因子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中共同发挥作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随着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作为早产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并且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尤为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新的治疗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减少了其严重性,但仍缺乏有效的方法以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该文对支气管肺发育不
各种因素导致的严重和(或)持久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新生儿脑损伤的根本原因,简便、准确、有效的监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维持患病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对在新生儿临床上常用的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多普勒超声、近红外光谱及非侵入性磁共振成像等予以介绍,以指导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