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蝉自鸣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夏日,我们都会听到蝉的长吟。尽管其形体娇小,却声调奇高。蝉时而独唱,时而齐鸣,但音色却不敢恭维,单调乏味,缺少变通,像是从缝隙中挤出的悲鸣绝响,而且是越热越叫,越叫越热。所以虽然其用尽解数,自强不息,却往往是知音者寡,甚至令人生厌。近日偶来雅兴,特将其一生事迹与境遇展现,以飨读者。
  
  蝉之身世
  
  蝉,按动物学分类,属同翅目,蝉科,俗称“知了”。全世界被发现者便有3000余种,而我国已知种类有120种,常见者有蟪蛄、蚱蝉、寒蝉、鸣鸣蝉、红蝉(药用中文名为红娘子)等名目。
  蝉为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变为成虫时,已被埋没多年。其若虫生活在地下,默默无闻,需多次蜕去躯壳后,方能长大成蝉,熬来出头之日。届时,它便伴随着急迫的心情,带着最后一层厚衣,用前足扒开一个通道,向上挺进,最终升至地面。它一般选择傍晚时分钻出地面,爬到植物茎干、篱笆、墙壁或石块之上,6条腿用尽气力,紧紧抓牢。先作小憩,歇息半小时左右,便开始宽衣。从胸部背面裂开一缝,依靠体内血液冲涨和肌肉收缩,蜕去旧壳,露出两只黑色的眼睛,4片透明的翅膀,长长的触角,丰满的腹胸……真乃蝉型初具,面目一新。此过程被善于辞令的古人称作“金蝉脱壳”。
  此时之蝉,体色白嫩,四翅卷缩,如羔羊之赢弱,小鸟之无羽。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间极长,故而厚积薄发,成熟速度甚快。1小时左右便由白而黄,由黄而褐,最后定位于浅黑。而前后四翅却保持洁白晶亮,近乎透明,加之有纤细黑色翅脉点缀其中,显得更加精美。人们常把制作精巧,体薄透明的工艺品,以“薄如蝉翼”喻之。从总体考察,蝉无愧于精美娇小之尤物也。
  
  得遇知音
  
  尽管在地下修炼多年,但造化不公,世道不平,赋予蝉的成虫之寿命并不很长,甚至太短,一般仅为20天左右。且为传宗接代,亦须付出重大代价。雄虫交配后不久便黯然逝去;而雌虫仍要继续取食,补充营养,以便使卵巢中的卵粒发育成形,再选择适宜树木的枝条将卵产下,完成繁殖儿女的重任。其后亦从容西归,含笑九泉。而从初夏至秋初,蝉鸣之声不断,又是何道理?原来这是因为不同种类、不同个体的蝉出土羽化时间极不整齐,故而得以前仆后继之缘故。
  可能是压抑时间过久,更因为表现机会太少,时间过于短暂,所以蝉几乎是无一例外地高声鸣叫,大声喧哗,声嘶力竭,老而弥笃。似乎是想利用短暂的时间,宣泄迟到的激情,享受宝贵的生命,寻觅寥寥的知音。
  古语有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蝉音凄楚,蝉声依稀,蝉性高洁,蝉命不永,这一切还是引起了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的关注与共鸣。他们或颂扬,或同情,或唱和,或自喻,比兴寄托,发挥想象,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虞世南之《蝉》、骆宾王之《在狱咏蝉》、李商隐之《蝉》,在文学史上被公认为一流名篇。三者虽然题材相近,对象相同,但由于作者地位、际遇、气质的差异,作品呈现出殊异之风格,构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誉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之三绝。
  隋朝旧臣虞世南,入唐被太宗留用,由于才高学厚,为人正直,深得器重。在其所作题名为《蝉》的五言诗中,诗人写道:“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见其笔下所咏之鸣蝉,是被当作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为诗人自认为是因立身高洁而非凭借外在力量而被重用的表白。
  而作为“初唐四杰”之一、较虞世南稍晚的骆宾王,在高宗仪风三年(公元678年)也曾写过一首咏蝉诗,名《在狱咏蝉》。诗之正文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写这首诗时,原本任侍御史之职的骆宾王,己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而遭诬陷,以“贪赃罪”被捕而身陷囹圄。在这首诗中,不难体味出诗人借蝉抒怀的明确意旨:以“霜重”、“风多”喻境遇之险恶;以“飞难进”喻官场之失意;以“响易沉”喻言论被遏阻;以“无人信高沽”喻自己人品高尚、却不为时人所理解。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蝉》诗,亦别有韵味。诗人写道:“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满腹经纶,抱负高远,然而却由于为人清高而生活凄苦;后来又阴错阳差,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而不受重用,潦倒终身。因而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便自然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心傲骨;由蝉之知音难觅联想到自己的踽踽独行。
  以上3首诗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由于3位诗人的地位、际遇、气质不同,使这3首诗旨趣有别,各臻其妙,被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名至实归。清人施补华在其所撰《岘佣说诗》中曾评价道:“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可谓见解独到,一语中的。
  
  文化意象
  
  中国是诗的国度,无数美丽诗篇汇成了文学艺术的海洋。除上述3首名篇之外,历朝历代咏蝉诗不胜枚举。而同样是蝉鸣,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下听起来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生出不同的感慨。譬如:“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等,对蝉这一身微而声高、应时而韵远的小小精灵表现出明确的好感。
  蝉声曾撩起长年漂泊在外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乡愁缕缕:“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蝉声也曾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闻声悲起、满心凄凉:“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蝉鸣还曾使有志却无成、空有一腔报国热情而无处施展的唐代诗人雍裕之潸然泪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蝉本无知,蝉鸣原本亦不关愁苦,然而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为蝉而苦,这都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自身有苦。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咏:“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亦有云:“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蝉声凄凉的感受只不过是诗人各自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勃发而已。
  
  公正评说
  
  当今时日,我们已经认识到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期间,靠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维持生命:而成虫则靠吸食树木枝干的汁液为生。就树木而言,蝉属于准害虫。然而,古人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命运的坎坷和身世的不幸。不过即使在古代,亦有人对蝉不存好感,写诗以讽刺蝉的污浊,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的咏蝉诗便是典型代表。陆龟蒙写到:“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在其笔下,蝉是卑鄙浅薄之辈;而在罗隐的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借蝉论世,对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污浊予以讽刺和抨击。
  世俗之人多烦蝉鸣,而诗人却由此生出无限诗兴,创作出无数作品。蝉高鸣狂吟,不避暑热,不惮辛劳,终于觅到知音,赢得共鸣。小小寒蝉如若有知,亦可自觉未枉来一世矣。(文章代码:1425)
其他文献
伴随着博客的流行,一系列崭新的互联网应用,如播客、维基(wiki)、标签(Tag)、网摘等等开始闯入人们的视线。于是,Web2.0这一代表互联网未来的全新概念逐渐浮出了水面。  目前对什么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也有人称之为互联网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
光洁无毛的皮肤是人与动物,更是与人的近亲黑猩猩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语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其实,人也是活一张皮。如果没有皮肤,人类不仅难以生存。更谈不上生存的质量一以细腻而白皙的皮肤来体现人体之美。    了解皮肤    说到皮肤,应当对皮肤有一些基本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保护器官和第一道防线。它位于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可以保护人体免受外界机械、化学、物理的侵袭。 
近年来,辽宁省鞍山市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省院进一步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决定,以坚定法律信仰、弘扬检察精神、 提升职业素质、促进公正廉洁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要求,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检察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一是检察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不断培育检察理念文化。该院从政治思想工作入手,以邀请市委党校老师授课,院领导专题辅导、观看专题讲座等形式,将“强
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事后,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休斯顿太空中心太空垃圾碎片研究专家们表示,此次事件会引起各国关注,促使各国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太空环境,甚至可能催生国际公认的太空行为准则。    太空也是人类的环境    仅从常识来看待这次卫星相撞事件就有很多
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出现大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些设备往往对电池有着很高的要求,给它们充电就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减少充电时间的办法。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充电电池均为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能够在单位重量下携带更多的能量。锂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存在的形态既不是离子形态,也不是原子形态,而是介于原子与离子的中间形态,我们称其为“锂亚原子”。充电时,“锂亚原子”失
人与人、人与动物的差异,甚至两性的差异都可以归结到基因。但是基因是如何导致这些差异的却一直是一个谜。因为,人与自己最亲近的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也只有约0.2%,而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就更小了,只有极个别的差异。  现在,研究人员慢慢解开了所谓基因差异的奥秘。比如,男人与女人虽然有差异,但是他们的基因又是相同的,因此所谓的差异不在于基因的不同,而在于基因表达或活性,以及产生(编码)的蛋白质不同。    
鸟儿是怎样喝水的?不少人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它们或许会像我们一样把水吸进嘴巴,然后再吞下去。然而,鸟嘴的结构和人类完全不一样,而且不同种类的鸟的嘴巴结构也不一样,它们的喝水方式因而各不相同。所以,直到现在,人们对有些鸟类的喝水原理还不清楚。最近,美国科学家建造了辦蹼鹬的鸟嘴模型,并发现具有类似辦蹼鹬嘴巴结构和嘴形的一些水鸟,是依靠毛细作用来喝水的,它们也依靠这种方式觅食。然而,令人揪心的是,如果它
虚拟资本    以各种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其持有者按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具体构成包括股票、企业债券、公债券等。从广义上讲,还包括没有黄金保证的银行券和不动产抵押等。这类有价证券所以成为资本,在于它们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能够证明一定数量的现实资本归持券人所有,持券者凭证券可取得定期收入,出让证券可换取现实货币资本,因而它们被当成资本。它们只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因而是一种虚拟资本。虚拟
宇宙中任何一个星球,都免不了遭受其他天体的碰撞,只要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月球,那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真是斑痕累累、遍体鳞伤,就会知道,这样的事件在宇宙中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的。应该指出的是,这样的碰撞,不仅仅是一种偶然的消极事件,也是星球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原动力。许多星球,正是通过不断碰撞,俘获了其他天体,才使自己逐渐壮大起来的。地球就是如此。有关研究表明,地球在46亿年以前刚刚形成的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
《花为媒》是广为人们熟知的一部戏曲片,它叙述了古时一对青年男女以花为媒相识相恋的故事。其实,故事中的“媒人”——花本身也需要媒人。这个媒人会是谁呢?    谁是花的媒人    作为有花植物的生殖器官,一朵完全的花包括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5个部分。然而,自然界中并不都是完全花,有的花缺少花冠;有的花既没有花冠,也没有花萼;有的花只有雄蕊、雌蕊中的一种,而有的花则雄蕊、雌蕊皆无。另外,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