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关系建筑物的安全,同时对建筑物的造价也有很大影响,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予以足够的重视。笔者经过几年的施工实践,对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处理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蜂窝麻面;处理
1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从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现代建筑的施工材料与传统的施工材料相比,其质量和性能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并且还涌现出了大量先进的施工材料,从而为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随着钢筋混凝土在各种工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强度偏差等质量通病,其中,蜂窝麻面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这些质量通病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甚至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因此,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原因,研究其防治对策,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蜂窝麻面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蜂窝麻面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不能一概而论,实验证明当混凝土中气泡的粒径在(30-50)nm以下时,或当混凝土的含气量在4%以内时,这些气泡对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抗掺性是有极大的好处的。当混凝土表面气泡、蜂窝麻面大于规范要求时,则会对混凝土产生以下影响:
一、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由于气泡较大、蜂窝麻面面积较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断面体积,致使混凝土内部不密实,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腐蚀性能:由于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大量的气泡、蜂窝麻面,减少了钢筋保护层的有效厚度,保护厚度的减小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碳化的进程。
三、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
3 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的原因
3.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拌和中如果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加水计量不准,则易出现蜂窝麻面问题。一方面,若胶结料偏少、砂率偏小会使拌和物中砂浆少、石子多, 砂浆难以将石子充分包裹而形成蜂窝麻面;另一方面, 若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等又会使拌和物过于粘稠, 以致在拌和过程中裹入大量气泡, 即使在粘稠的混凝土中合理振捣,这些气泡也难以排出,从而形成蜂窝麻面。
3.2 混凝土拌和时间短
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会导致拌和不均匀、粘聚性差,并使砂浆与石子易产生离析,引起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
3.3 引气剂质量欠佳
为了减少拌和物泌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和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 往往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适量掺入引气剂。但是,目前市场上引气剂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欠佳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易形成较大气泡,造成连通气泡,如果振捣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除,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就会形成蜂窝麻面。
3.4 模板工程问题
在施工中,因模板工程问题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情况经常发生。模板工程问题,主要包括模板、模板拼接及脱模剂3方面。
3.5 混凝土浇筑不当
混凝土浇筑不当引起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下料高度过高的情况下不使用串筒,或由于钢筋较密导致下料过程中石子与砂浆产生离析,形成蜂窝麻面;二是拌和物入仓后未分层或分层厚度偏高,使气泡行程过长难以完全排出,形成蜂窝麻面;三是振捣不密实或振捣时间不够,拌和物中的气泡没有完全排出,形成蜂窝麻面。
3.6 环境温度的影响
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体积变化与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混凝土結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
4 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处理
4.1 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差异性,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在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原材料的差异性,同时控制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不大于规定的标准。在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也可以减少表面气泡、蜂窝麻面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4.2 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解决产生气泡、蜂窝麻面的原因
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投料,外加剂以水剂形式掺加,选择搅拌机的适当转速和搅拌时间,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尽可能整,所使用的机具应不渗漏,转载次数尽可能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离析、失去均匀性。混凝土的不均匀搅拌会导致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不均匀分布,从而起不到外加剂的作用。
4.3 从施工方法上来解决混凝土产生的表面气泡、蜂窝麻面
采用消泡脱模剂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气泡,脱模剂要涂抹均匀,并在模板上建立排气通道,可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提高施工质量。对脱模剂的选用,应优选水性脱模剂,少用油性脱模剂,减少气泡在模板上的吸附性,以利气泡能顺模板向上排出。
5 结论
为了有效地控制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就必须加大对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分析研究力度,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地防治措施来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逐一分析,并且对针对这些质量通病提出了控制措施。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控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正刚.分析混凝土结构表面麻面蜂窝的形成及抑制措施[J].四川建材,2006
[2] 熊巨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06.
[3] 李德群.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成因及抑制方法[J].江西建材,2005.
[4] 李春霞.浅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J].硅谷,2009.
[5 祝本龙.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J].科技资讯,2007
作者简介:
邢进,男,1988年1月出生,助理工程师,现于沈阳中铁盛丰置业有限公司在职,市场开发部,负责开发管理工作。
关键词:混凝土;蜂窝麻面;处理
1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从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现代建筑的施工材料与传统的施工材料相比,其质量和性能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并且还涌现出了大量先进的施工材料,从而为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随着钢筋混凝土在各种工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强度偏差等质量通病,其中,蜂窝麻面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这些质量通病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甚至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因此,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原因,研究其防治对策,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蜂窝麻面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蜂窝麻面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不能一概而论,实验证明当混凝土中气泡的粒径在(30-50)nm以下时,或当混凝土的含气量在4%以内时,这些气泡对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抗掺性是有极大的好处的。当混凝土表面气泡、蜂窝麻面大于规范要求时,则会对混凝土产生以下影响:
一、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由于气泡较大、蜂窝麻面面积较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断面体积,致使混凝土内部不密实,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腐蚀性能:由于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大量的气泡、蜂窝麻面,减少了钢筋保护层的有效厚度,保护厚度的减小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碳化的进程。
三、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
3 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的原因
3.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拌和中如果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加水计量不准,则易出现蜂窝麻面问题。一方面,若胶结料偏少、砂率偏小会使拌和物中砂浆少、石子多, 砂浆难以将石子充分包裹而形成蜂窝麻面;另一方面, 若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等又会使拌和物过于粘稠, 以致在拌和过程中裹入大量气泡, 即使在粘稠的混凝土中合理振捣,这些气泡也难以排出,从而形成蜂窝麻面。
3.2 混凝土拌和时间短
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会导致拌和不均匀、粘聚性差,并使砂浆与石子易产生离析,引起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
3.3 引气剂质量欠佳
为了减少拌和物泌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和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 往往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适量掺入引气剂。但是,目前市场上引气剂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欠佳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易形成较大气泡,造成连通气泡,如果振捣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除,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就会形成蜂窝麻面。
3.4 模板工程问题
在施工中,因模板工程问题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情况经常发生。模板工程问题,主要包括模板、模板拼接及脱模剂3方面。
3.5 混凝土浇筑不当
混凝土浇筑不当引起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下料高度过高的情况下不使用串筒,或由于钢筋较密导致下料过程中石子与砂浆产生离析,形成蜂窝麻面;二是拌和物入仓后未分层或分层厚度偏高,使气泡行程过长难以完全排出,形成蜂窝麻面;三是振捣不密实或振捣时间不够,拌和物中的气泡没有完全排出,形成蜂窝麻面。
3.6 环境温度的影响
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体积变化与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体积变大,气泡承载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混凝土結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
4 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处理
4.1 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差异性,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在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原材料的差异性,同时控制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不大于规定的标准。在满足施工要求坍落度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也可以减少表面气泡、蜂窝麻面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4.2 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解决产生气泡、蜂窝麻面的原因
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投料,外加剂以水剂形式掺加,选择搅拌机的适当转速和搅拌时间,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尽可能整,所使用的机具应不渗漏,转载次数尽可能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离析、失去均匀性。混凝土的不均匀搅拌会导致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不均匀分布,从而起不到外加剂的作用。
4.3 从施工方法上来解决混凝土产生的表面气泡、蜂窝麻面
采用消泡脱模剂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气泡,脱模剂要涂抹均匀,并在模板上建立排气通道,可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提高施工质量。对脱模剂的选用,应优选水性脱模剂,少用油性脱模剂,减少气泡在模板上的吸附性,以利气泡能顺模板向上排出。
5 结论
为了有效地控制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就必须加大对对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分析研究力度,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地防治措施来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逐一分析,并且对针对这些质量通病提出了控制措施。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控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正刚.分析混凝土结构表面麻面蜂窝的形成及抑制措施[J].四川建材,2006
[2] 熊巨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06.
[3] 李德群.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成因及抑制方法[J].江西建材,2005.
[4] 李春霞.浅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J].硅谷,2009.
[5 祝本龙.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J].科技资讯,2007
作者简介:
邢进,男,1988年1月出生,助理工程师,现于沈阳中铁盛丰置业有限公司在职,市场开发部,负责开发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