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chen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总有一种想要把自己的教育经验与人分享一下的冲动,究竟从哪儿入手呢?那就从家教说起吧。针对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上常常出现的误区和困惑,我在家长会上就"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了指导。家长反映很好,觉得针对性较强,有实效性,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能得到健康成长。首先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如果品行端正,善良宽容大度,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好的影响,随之去效仿父母的言行。所以家长要谨言慎行做好孩子的榜样,每天下班回家如果能在做完家务后看看书,做些有益的事,孩子必然会效仿其做好自己的事,认真读书学习,反之亦然。其次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孩子也懂得团结同学,父母总打孩子,孩子也会有暴力倾向与同学产生冲突。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事抓起,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婵遗诏中的话,原句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因此发现孩子身上有问题有毛病,一定要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别等到毛病积攒多了形成习惯就悔之晚矣了。而对于做善事,有些人总想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总是这样想,这个人可能一辈子都做不了一件善事,因为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善事。另外孩子们还很稚嫩,有多大能力做大善事呢?教育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对别人的一个微笑、一句善言、一个善举------垒土成山,纳川成海,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三、 智者当借力而行(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博学多才且多艺的人,可是又觉得自己能力水平有限感到无可奈何,望洋兴叹。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我们完全有条件借力而行培养孩子。就拿我对孩子的教育为例,在孩子小时我总是陪她看《我爱发明》节目,《话说长江》和《探索发现》等纪录片,再大些就与她一起看《百家讲坛》还有新浪公开课等,还为她买了许多书和她一起读,使孩子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我还根据她的兴趣爱好让她学习了声乐。这些平日里的积累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也有了自信,在学习上也能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益。希望家长能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借力而行。
  四、 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父母和祖父辈们几个大人的"心肝宝贝",一切生活上的事都包办,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下学接送,家务一点不会干,只需学习就行。长期的包办使得孩子缺乏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缺乏主见。家长应该改变一下观念,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洗一些小衣物等,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上不要不顾孩子的想法一味的补课,填鸭式的灌得满满的,使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多关注孩子的作业,卷纸是否工整,是否认真,细节决定成败呀!遇到重要一点的事,先听听孩子的看法,再加以指导会更好。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分数的多少,成绩的好坏只是一时的体现,只能反映出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而学习习惯的好坏则会贯穿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甚至还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与生活,更远一点说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五、 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模仿(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立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生活中我们家长常常羡慕的是谁家孩子如何如何优秀,成绩如何如何好。慨叹自家孩子成绩不理想,于是想方设法的想了解人家孩子是怎么学的,学习人家长处是对的,但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人的智商、理解水平、记忆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不立足自己的实际水平盲目模仿,结果是不会理想的,甚至适得其反。家长们一定要依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孩子教育要持之以恒,不能轻言放弃)
  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对孩子教育要持之以恒,不能轻言放弃,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教育也要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孩子的个性不同,成长的轨迹也不同,有的比较顺畅,有的比较波折,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要耐心面对,帮助孩子走出误区,特别是面对问题孩子。要想尽办法与他沟通交流,家长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有转变,千万别放弃,面对孩子的问题,切不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错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悔之晚矣。平日里,我们家长要放下身段,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理解并尊重孩子,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教育。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做孩子坚实的后盾,给孩子温暖、信心和鼓励,孩子就会健康成长的。
  七、 一切皆有可能(不要对孩子妄下断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我们常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教育孩子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要擅于捕捉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不要对孩子妄下断言。孩子的能力是多元化的、是存在差异的。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弱项就把孩子看得毫无前途可言,特别是学习上较困难或不出众的孩子,也许学习上他们不出众,但可能在生活上、在某个领域上他们就显现出优势了。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亲爱的家长们,要坚信每朵花都有芳香,一切皆有可能。
其他文献
在钟楼区幼教管理中心以及西新桥幼儿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金红吟"环保教学多元化"工作室顺利地走过了将近三个年头。作为常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园,我们工作室成员带着困惑、带着压力、带着期望迈进了研究"环保教学"的门槛,作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之一的工作室,工作室成员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研讨等方式相互促进、提高,使领衔人及成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专业成长。  一、明确方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研究方法,就如何建好班级团支部,如何做好学生团干部,如何提升团学骨干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及团组织建设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为加强团组织建设提出了对策,为团支部凝聚力的提升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校 团支部 建设 凝聚力  为了"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做好高校团的自身建设,对高校的团员和团支部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
转眼间,我参加工作已经1年了。从当初懵懵懂懂的大学生,到现在基本已称职的老师,这期间,我经历了酸甜苦辣。我已由一位不知如何备课,不知如何上课,不知如何与学生交流的新教师,变的慢慢成熟起来了。以下是我感受最深的几件事情:  一、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的督促  刚毕业时,作为新教师的我天真的认为,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学习,所以教师只要备好课、上好课就行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有一种理想,那就是班级里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具有优秀的品质。可事实上,总有一些学生,自由散漫,贪玩,对学习没兴趣,甚至对老师有抵抗情绪。如果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并制定出合适的对策,不但会影响班级
升高中了,几分欢喜几分愁。同学们开心自己长大了,但是高中课程数目多难度大,再加上同学们正好进入青春期,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快让同学们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就成为所有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同学的成绩才会好,同时也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第一,心理适应:大部分高一新生都会
【摘 要】本文首先针对目前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然后从课例整合出发,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新课改环境下观念的转变,上好新课改的每一堂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知识,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本校的"硬件"为依托与"软件"的结合,与高考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同时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素养 教师  随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