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系统图标风格发展浅谈图标设计的原则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ng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系统图标的发展经历了30年的历史,这其中每一款系统图标都各不相同,其风格也是花样翻新。系统图标的风格经历了从单色到多色、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风格到多样化的发展进程。本文就通过系统图标风格的发展与变化,来研究总结出图标设计的经验原则。
  关键词:系统图标 创意设计 发展原则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图标(icon),网络语言是图标、图符的意思。现在的图标,也可以泛指一些只有很小尺寸但很精美的艺术表现符号。在计算机科学中,图标将应用程序、文件、目录或特定计算机系统中的设备,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系统图标。当系统安装到计算机上,就会自动出现一些图标,如我的电脑、我的文档、IE浏览器、网上邻居、回收站等系统图标。系统图标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操作系统的应用对象,通过图标向操作系统传达命令。
  系统图标发展到现在已有30年的历史,从1981年Xerox Star系统开始,到21世纪出现的Windows XP系统、BeOS Zeta系统,系统图标的风格经历了花样翻新的过程,越来越精美新颖,越来越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就通过对系统图标的发展风格的研究,谈谈图标设计的原则。
  一 系统图标的发展进程
  系统图标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大概有如下几方面可以归纳:
  1 从技术成熟的角度上讲图标发展所能表现出来的色彩、线条、层次等演变的特点
  早期的图标色彩,大多数只应用了黑和白这两种颜色。从1981年的Xerox Star系统开始,到1985年的TOS系统,图标大多数采用32象素×32象素的尺寸。
  后来从1989年的NeXTSTEP/OPENSTEP系统的图标开始,到2000年的Windows 2000系统图标,这一时期由于图标尺寸有所增加,色彩的不断丰富促使图标越来越精致、生动,这一阶段系统图标的尺寸基本都发展到了48象素×48象素。图标色彩也从1990年的Windows 3.0图标的问世,开始真正丰富起来了,这套图标采用了16色。而在1997年发布的Mac OS 8.5中,我们看到了更精美的图标,其颜色从256色扩展到数百万色。
  伴随着尺寸、质量的不断发展,颜色数量的不断增加,图标风格在原来抽象图形化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具象形象,增加了一些视觉效果。如:1989年NeXTSTEP系统的图标就打破了之前图标简单的轮廓外型,应用了阴影效果。这套图标的创造性设计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为系统图标后来的丰富视觉效果及向写实风格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992年的Windows 3.1系统图标,除了出现了一些阴影效果,还出现了一些渐变效果。1993年的OS /2系统在第三个版本中采用了3D效果,在第四个版本中甚至采用了一些Copland风格。这些效果的出现,使图标风格更加细腻,趋向于写实。
  从2001年Mac OS X系统的图标问世开始,图标的构成要素全部都发生了改变,完全采用了写实手法,使图标不再只是抽象的几何化的象征符号。这里借用《Apple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里的话:“Mac OS X系统图标有一种像照片一样的全新风格。图标应用了跟照片类似的写实手法。图标有128象素×128象素的足够空间来展示细节。反锯齿使表现曲面和曲线成为可能。透明和半透明的通道可以表现复杂的阴影效果。所有的这些特性使图标像华丽的图片成为可能。”图标的内容比之前版本的图标内容多了512倍。512倍足够使图标的写实风格“完全得以实现”。
  2 空间视觉的效果上图标的多形式演化
  早期的图标是平面的线条、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基本上是二维的。等经历到1989年NeXTSTEP/OPENSTEP系统的图标开始,到2000年的Windows 2000系统图标,尤其是Mac OS的精美设计,图标从平面的二维空间演变成立体的3D效果,大大增强了图标的视觉识别感染力。现在更是新颖奇特,能从3D的立体形象演进到动感视效,以至于增加了触摸功能。
  3 风格表现手段上的多样化
  早期系统图标的共同特点是:图标十分抽象、简洁,外形轮廓主要应用了矩形、带倒角的矩形及圆形这样几何化的图形。如1981年的Xerox Star系统图标,它是这一时期简约风格的代表。这套黑白图标,虽然是最早出现的系统图标,但是它的设计却很经典。这套图标每个都刚好是一平方英寸,外形轮廓方方正正,通过粗细变化的简单线条组合出了能够代表系统命令的图标。当时设计的一些图标现在仍然被使用。比如说,文档用一张折了一个角的白纸代表,这一形象已经根深蒂固的扎入人们心里,折角成为了文档的代号。
  随着电脑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图标在表现手段上也自由随意起来,由单色到多色,由线条到体块,由单纯实用到美观趣味和艺术风格化。表现内容也更加丰富,可以是单单的色彩表现,也可以把图标赋予各种材质,例如把系统图标赋予金属材质,很有真实感,就像我们生活里用的物件一样。还可以把它形象化,例如女孩子喜欢的洋娃娃等,让人很惬意,很亲昵。根据不同人的需要设计成风格多样的系统图标,增加了人性化的多选择性。
  二 图标的设计原则
  通过对系统图标风格发展的研究,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即评价系统图标的好与坏的准则是什么呢?什么是它可遵循的规律性原则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图标设计原则问题。
  1 系统图标设计的实效功能性——共性识别
  共性识别是图标设计首当其冲的。在图标设计的风格演变过程中,难免会削弱或达不到图标的最基本共性识别,这反而起到了设计的负作用。
  2 在共性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性设计原则
  (1)图标设计的创新多样性
  “创意”,其意思是创造新意。这里指设计师经过精心思考和策划,运用艺术手段,把自己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用设计作品表现出来的过程。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临摹与复制的再现不是设计的精神。现在的图标创作,早已不是循规蹈矩的年代了,我们在遵循一些设计规范的前提条件下,完全可以大胆地实现我们的创意,把我们的想法统统实现出来。
  创意从哪儿来呢?从你的生活而来。只要你是个细心的人,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们探索、赞美的东西。各种动物、植物、吃的糕点……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你创作的对象。不要仅局限于那些已经设计出来的风格。
  就“垃圾桶”这个图标而言,它不一定就是一个垃圾桶。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碎纸机或箱子甚至是一个破旧的竹筐。你也可以用皮夹、面包片等代替“文件夹”,诸如此类的联想,它们全来自于你的生活。各个艺术门类、各个设计领域的优秀设计作品,也都可以给我们灵感,可以从技法、创意等不同角度启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模仿等于死亡,创新才能生存,这是设计的真理。我们回头看看系统图标的发展,1989年NeXTSTEP/OPENSTEP 图标最先采用了彩色和阴影效果,尽管图标的风格并不统一,但是它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肯定它的创意性设计。1993年在IBM公司OS/2系统第三个版本采用的3D效果、Copland/Mac OS 8系统图标的Copland风格、Amiga OS 3.5采用的颤动手法,这些都使我们大家耳目一新,因此也在众多系统图标中总是能够对它们映像深刻。
  (2)图标设计的适度性
  随着硬件的发展,高质量的图标成为设计的重要特性之一,恰到好处的图标设计可以给我们增加更多的叹服和震撼。如暗影、反射和发光、透视、倾斜这些小的细节,都可以帮助我们把图标刻画得更精致,更生动,更叹为观止。因此在设计中很多人更要力求精进完美。懂得适度的、恰到好处的去把握,是设计中的关键原则。我们还以Mac OS X的系统图标为例,这套具有照片似写实风格的图标,尺寸大、色彩绚丽、非常象形,这样的视觉效果把握很突出,设计尺度也拿捏得非常到位。
  在看过2008年国际GUI大赛的一些作品后,在其中会发现很多设计作品娴熟的软件技法,令我们惊叹,有的图标如摄像机、电脑显示器的照片摆在我们面前一样真实。但在惊叹其写实技法的同时,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对作品的思考,因为作品直白到不需要我们思考,只有华丽的外表。这样缺少趣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在体现设计感上来说就是过度玄技。而获得2008GUI最佳原创金奖的童真鸣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跃然而出:纯手工创作灵感来自于对质朴手工艺品的热爱,两套作品:一套粘土制作回归最朴素的美,粘土手工捏造的小汽车,涂上很单纯的儿童画随意色彩,车厢上歪歪扭扭的字体run,代表“运行”图标,可爱的小铅笔和一个小本本再现天真稚拙,感觉能拿起来,让人爱不释手,代表记事本图标;另一套为木刻染色的手工作品名字叫“雕刻时光”,原始趣味和艺术性很强,作品增加了文化和时尚的感染力,在设计风格上很有突破。
  3图标风格的统一性
  我们在绘制系统图标时,必须使一套图标的风格看起来是整体的,统一的。如图标的大小、色彩、形状、角度、效果都要保持一致,使它们表达的是同一思想,传达的是同一含义,在整体视觉上达到完整统一。
  (1)尺寸的一致性:一套图标的尺寸设计不一致,图标就不会有整体的感觉。如1985年的Amiga OS系统采用了一些很随意的尺寸,不同的大小损害了这套图标的整体效果,整套图标看起来很混乱。因此在设计系统图标时,尽量不要采用非正方形的尺寸。
  (2)颜色的一致性:2001年的Mac OS X系统图标采用了24位深度和8位的半透明遮照,并且应用了类似照片的写实风格,但是图标太过绚丽的色彩使整套图标看起来很不协调,图标里应用的明亮的蓝色跟黄色对比强烈,缺乏统一感。
  (3)形状的一致性:这要提到最早的Xerox Star系统,它的所有图标形状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图标十分抽象,只用了圆形和矩形。整套图标看起来简洁、大方,设计感强,一些图标到今天还在被使用。
  (3)角度的一致性: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系统图标都使用了不同的倾斜,像pland,Copland,BeOS,Windows XP,Mac OS X等等。这其中一些图标的倾斜应用得很好,但是像我们比较熟悉的Windows XP系统图标,在肯定它设计上的优点的同时,我们发现它也有不足,如Windows XP里采用了两种倾斜,导致图标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而它们又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图标的角度不同,通常也会导致图标的不一致。
  (4)效果的一致性:Windows系统在1985年发布的第一套图标,是效果不统一的一个典范。随便拿Windows1.0中的两个图标来比较,都会发现图标之间的定位、风格,尤其是阴影效果很不一致,阴影有大有小,有的像时钟,甚至没有添加阴影,如此,只能使为数不多的图标看上去却不像是一套的。
  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缺乏统一性的系统图标看起来会凌乱、不统一、没有整体性,因此我们在设计图标时保持风格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任何理论都有它的相对性,无论是图标设计风格的创新多样性,还是尺度把握的适度性、图标设计的统一性,都需要设计师去把握这个度,要在个性与共性、适度与过度、实用与审美之间去权衡。
  
   参考文献:
   [1] On evolution of icons in graphical interfaces. http://www.guidebookgallery.org/articles/onethousandsquarepixelsofcanvas.
   [2] “Windows XP Visual Guidelines,” http://www.microsoft.com/whdc/hwdev/windowsxp/downloads/default.mspx.
  
   作者简介:李凯,女,1978—,辽宁铁岭人,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多媒体设计,工作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