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需求和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展开,为新疆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本文通过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当前新疆各经济增长要素的情况,并且根据新疆实际状况,结合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基于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模型,为实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对口援疆政策;经济发展模型;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83-03
近年来,由于受到资源、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的本地市场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部分产业已经出现了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同时,党中央组织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使新疆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新疆如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抓住机遇,有效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增值的本土化,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从而推动新疆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通过制度制约人们的行为,并将其导入特定的渠道以及实施下效果的范围,从而减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因素主要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地区经济的作用。劳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劳动力作为生产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资本因素主要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知识资本。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实现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投资和研发所形成的知识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其中,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往往表现为间接的,通过制度、产业结构变化等这些不容易被直接察觉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过程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而劳动力因素和资本因素往往更为直观,通过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知识资本投资,最终凭借劳动力和资本直接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如图1所示。
2 新疆各要素情况分析
根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经济模型,对新疆在制度、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本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制度方面。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因此,新疆集许多优惠政策于一身,既能够享受国家对沿边地区的优惠政策,又能够享受新疆作为西部省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国家鼓励新疆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同时出台了中发[2004]11号文件、国发[2007]32号文件以及对口援疆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疆承接东部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2)产业结构。目前,新疆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基础薄弱,协作配套能力差。新疆以往依靠“一黑一白”的发展战略来实现经济增长,但是这种自然资源性产业对经济的持续带动性差,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也是有限的。另外,新疆基础设施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区位原因,其交通、通信成本还较高,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劳动力。新疆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价格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较低,这是促使东部产业向新疆转移的重要原因。虽然新疆劳动力丰富,但高素质人才欠缺,人才流失严重。短期来看,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成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筹码,但随着未来产业升级的需要,人才匮乏将会抑制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
(4)资本。总体而言,新疆缺乏资金积累机制,自身积累不足。因此,国家财政每年向新疆拨付部分资金,同时,出台对口援疆政策,通过其他各省对口支援新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质资本投资问题。而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一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短板。
3 基于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的新疆经济发展模型
在对口援疆政策的背景下,顺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新疆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实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根据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和新疆实际各要素的情况,提出基于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模型,如图2所示。

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新疆的经济发展,其主体为政府和企业,包括援助省份政府、援助省份企业以及新疆政府、新疆企业。对口援疆政策的实质是运用政府干预,对新疆地区实施发展援助。在我国,产业转移并不是单纯由市场机制作用来实现的,更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调控。新疆政府应该在对口援疆政策的指引下,努力同沿海各省就行磋商,使其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还应该发挥好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作用,指导和支持企业的产品生产、项目投资以及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减少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移的进程。同时,作为新疆企业,应该积极吸取沿海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司管理和运作经验,尤其是学习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的经验,努力打破新疆国有企业和重工业比重过大的格局,积累民间资本,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新疆的经济发展,其主要载体为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其实质是经营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转移。主要表现为援助省份政府和企业将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转移至新疆政府和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双方主体共同致力于建设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从而实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
4 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1)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支持。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公共产品范围,这部分资金需要政府来解决,需要政府部门直接投资。通过投资倾斜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由援助省份直接进行财政支持,也可以通过新疆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保证政府起初投资的启动效应。同时,新疆政府也应该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以及财政贴息政策等带动大规模的信贷资金、民间资本以及外国资本向新疆地区的流动,保证必要的财政支持。

(2)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制约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现代物流不仅可以降低当地企业的运输成本,而且能够增强新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各援助省份应该提供建设基础设施的技术和资金,加快完善新疆与周边省份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口岸基础设施的改造以及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3)积极完善政策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该致力于制度创新以改善新疆的软件环境。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研究运用好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新疆应该积极制定和实施地方政策法规,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大力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新疆地区虽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不足,但是它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通过东西部的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剩余劳动力,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同时,新疆更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区域特色,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东西部的产业互补。
(5)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新疆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能够提升产业素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一方面,新疆应该实施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援助省份也应该实现优秀人才的共享,通过东部人才经验的共享实现学习带动效应。政府还应该通过校企联合,定向培训等形式,加强各个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加大在整个新疆地区教育上的投入,为提高全民素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对口援疆政策;经济发展模型;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83-03
近年来,由于受到资源、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的本地市场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部分产业已经出现了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同时,党中央组织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使新疆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新疆如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抓住机遇,有效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增值的本土化,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从而推动新疆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通过制度制约人们的行为,并将其导入特定的渠道以及实施下效果的范围,从而减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因素主要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地区经济的作用。劳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劳动力作为生产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资本因素主要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知识资本。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实现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投资和研发所形成的知识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其中,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往往表现为间接的,通过制度、产业结构变化等这些不容易被直接察觉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过程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而劳动力因素和资本因素往往更为直观,通过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知识资本投资,最终凭借劳动力和资本直接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如图1所示。
2 新疆各要素情况分析
根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经济模型,对新疆在制度、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本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制度方面。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因此,新疆集许多优惠政策于一身,既能够享受国家对沿边地区的优惠政策,又能够享受新疆作为西部省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国家鼓励新疆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同时出台了中发[2004]11号文件、国发[2007]32号文件以及对口援疆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疆承接东部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2)产业结构。目前,新疆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基础薄弱,协作配套能力差。新疆以往依靠“一黑一白”的发展战略来实现经济增长,但是这种自然资源性产业对经济的持续带动性差,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也是有限的。另外,新疆基础设施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区位原因,其交通、通信成本还较高,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劳动力。新疆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价格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较低,这是促使东部产业向新疆转移的重要原因。虽然新疆劳动力丰富,但高素质人才欠缺,人才流失严重。短期来看,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成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筹码,但随着未来产业升级的需要,人才匮乏将会抑制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
(4)资本。总体而言,新疆缺乏资金积累机制,自身积累不足。因此,国家财政每年向新疆拨付部分资金,同时,出台对口援疆政策,通过其他各省对口支援新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质资本投资问题。而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一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短板。
3 基于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的新疆经济发展模型
在对口援疆政策的背景下,顺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新疆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实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根据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和新疆实际各要素的情况,提出基于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模型,如图2所示。

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新疆的经济发展,其主体为政府和企业,包括援助省份政府、援助省份企业以及新疆政府、新疆企业。对口援疆政策的实质是运用政府干预,对新疆地区实施发展援助。在我国,产业转移并不是单纯由市场机制作用来实现的,更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调控。新疆政府应该在对口援疆政策的指引下,努力同沿海各省就行磋商,使其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还应该发挥好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作用,指导和支持企业的产品生产、项目投资以及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减少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移的进程。同时,作为新疆企业,应该积极吸取沿海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司管理和运作经验,尤其是学习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的经验,努力打破新疆国有企业和重工业比重过大的格局,积累民间资本,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对口援疆政策背景下新疆的经济发展,其主要载体为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其实质是经营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转移。主要表现为援助省份政府和企业将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转移至新疆政府和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双方主体共同致力于建设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从而实现新疆区域经济发展。
4 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1)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支持。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公共产品范围,这部分资金需要政府来解决,需要政府部门直接投资。通过投资倾斜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由援助省份直接进行财政支持,也可以通过新疆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保证政府起初投资的启动效应。同时,新疆政府也应该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以及财政贴息政策等带动大规模的信贷资金、民间资本以及外国资本向新疆地区的流动,保证必要的财政支持。

(2)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制约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现代物流不仅可以降低当地企业的运输成本,而且能够增强新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各援助省份应该提供建设基础设施的技术和资金,加快完善新疆与周边省份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口岸基础设施的改造以及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3)积极完善政策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该致力于制度创新以改善新疆的软件环境。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研究运用好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新疆应该积极制定和实施地方政策法规,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大力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新疆地区虽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不足,但是它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通过东西部的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剩余劳动力,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同时,新疆更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区域特色,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东西部的产业互补。
(5)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新疆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能够提升产业素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一方面,新疆应该实施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援助省份也应该实现优秀人才的共享,通过东部人才经验的共享实现学习带动效应。政府还应该通过校企联合,定向培训等形式,加强各个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加大在整个新疆地区教育上的投入,为提高全民素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