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是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材料,人体中98%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而骨骼中的钙质是维持血液中钙平衡的仓库,同时对维持人体神经和肌肉的正常活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骨骼中的骨峰值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成年人的骨峰值在35岁时会达到最高峰。这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中钙质的流失会越来越多,骨峰值逐渐下降。此时如不及时补充钙质,维持体内钙的平衡,就会引起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骼的脆性增加,韧性减少,轻微的损伤就有可能造成骨折。骨质疏松多发病于老年人,但也会在其他年龄阶段发生。患有骨质疏松以后,很多老年人就开始通过食物和钙片补钙,但是吃了几年却发现,效果并不好。
恰当选择补钙食物
日常生活中,多数老年人比较喜欢用虾皮、骨头汤甚至是鸡蛋壳来补钙。这些食物中虽然含钙量高,但吸收率却非常低。比如虾皮,虽然含钙量在900毫克/100克以上,但吸收率却是少之又少。另外,虾皮的含盐量非常高,用虾皮来补钙,吃多了容易感到口渴而导致多饮水,排泄的过程反过来会造成身体中的钙质流失得更多。若高血压患者用虾皮补钙还有可能加重病情,得不偿失。建议大家选择牛奶补钙,其中的乳糖、精氨酸、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都能促进钙质更好地吸收。
合理选择钙片
如果从饮食中获取不到足够的钙质,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膳食营养素补充剂。可尽量选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钙片,其含有的钙吸收率较高,性价比也不错。
适当补充其他营养素
单纯依靠吃钙片来解决骨质疏松,是远远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骨质疏松,并不单纯只是缺乏钙,同时也会伴随着缺乏其他营养素的情况,如果在补钙的同时,适当地补充以下几种营养素,骨质疏松的情况会大大缓解。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健康最为基础的物质,身体组织中无处不存在蛋白质。人们幼年时,骨胶原蛋白含量较高,可以很好地维持骨骼的柔韧性。所以在孩童时代,我们很少出现摔倒后骨折的现象。而到了老年,骨骼中的无机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下降,骨骼的柔韧性降低,脆性增加,摔倒后就很容易骨折。这个时候,人体就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来增加骨骼的柔韧性。如果钙的摄入量一直达不到身体的需要量,会造成骨小梁变细,而蛋白质的缺乏,则会使得骨小梁变得稀疏。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必须在补钙的基础上再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老年人常常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所以在选择蛋白质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优质蛋白,比如新鲜的鱼类、大豆等。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代谢,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催化剂。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身体各系统代谢不畅会引起食欲不振,从而更加影响营养摄入,使得机体运转代谢能量更加不足,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没有B族维生素的参与,补钙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补钙的同时也要增加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食物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会受到加工方式的影响,比如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类食物的谷壳和糊粉层中。食物加工得越精细,我们获取到的维生素B1就越少。因此,老年朋友们可以适当地食用一些粗粮,比如燕麦、玉米、小米等等。此外,B族维生素还关系到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健康,缺乏B族维生素会令人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或暴躁易怒等。因此B族维生素也被称为“快乐维生素”。
●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在我们身体中的吸收和转运。当血液中钙的水平降低时,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将钙从骨骼中动员出来,在小肠中促进钙与蛋白质的合成,增加钙的吸收。在补充钙质以后,血液中的钙浓度升高,维生素D可以促进甲状旁腺激素产生降钙素,使钙质沉积在骨骼中。补充维生素D最好的来源是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但隔着玻璃晒太阳达不到效果。应该通过户外活动来增加阳光的照射,运动的时候可以尽量裸露皮肤。夏季时,裸露手臂和颈部在户外锻炼15到35分钟,就能获取到充足的维生素D。
调理肠胃可助补钙事倍功半
是不是在饮食中增加了蛋白质、钙、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就能减轻骨质疏松的症状,让骨骼更加健康?这也不一定。如果肠胃吸收不好,补充再多营养物质也无济于事。所以调理好肠胃,增加其吸收能力就变得刻不容缓。调理肠胃,离不开两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一种专门用来修复小肠黏膜绒毛的物质。我们吃进去的所有食物,都是在小肠中完成营养物质吸收的。如果小肠黏膜绒毛受损,会直接降低小肠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也就是无论我们吃多少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身体依然会很瘦弱。如果您的身体偏瘦,并且属于那种怎么吃都不胖的体形,就要注意是否是小肠的吸收能力出现了问题。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吸水膨胀后,有利于粪便的排出,从而减少便秘乃至结肠癌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在所难免。只要您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摄入富含钙、蛋白质、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多晒晒太阳,骨质疏松的情况就会大大好转。
骨骼中的骨峰值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成年人的骨峰值在35岁时会达到最高峰。这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中钙质的流失会越来越多,骨峰值逐渐下降。此时如不及时补充钙质,维持体内钙的平衡,就会引起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骼的脆性增加,韧性减少,轻微的损伤就有可能造成骨折。骨质疏松多发病于老年人,但也会在其他年龄阶段发生。患有骨质疏松以后,很多老年人就开始通过食物和钙片补钙,但是吃了几年却发现,效果并不好。
恰当选择补钙食物
日常生活中,多数老年人比较喜欢用虾皮、骨头汤甚至是鸡蛋壳来补钙。这些食物中虽然含钙量高,但吸收率却非常低。比如虾皮,虽然含钙量在900毫克/100克以上,但吸收率却是少之又少。另外,虾皮的含盐量非常高,用虾皮来补钙,吃多了容易感到口渴而导致多饮水,排泄的过程反过来会造成身体中的钙质流失得更多。若高血压患者用虾皮补钙还有可能加重病情,得不偿失。建议大家选择牛奶补钙,其中的乳糖、精氨酸、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都能促进钙质更好地吸收。
合理选择钙片
如果从饮食中获取不到足够的钙质,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膳食营养素补充剂。可尽量选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钙片,其含有的钙吸收率较高,性价比也不错。
适当补充其他营养素
单纯依靠吃钙片来解决骨质疏松,是远远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骨质疏松,并不单纯只是缺乏钙,同时也会伴随着缺乏其他营养素的情况,如果在补钙的同时,适当地补充以下几种营养素,骨质疏松的情况会大大缓解。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健康最为基础的物质,身体组织中无处不存在蛋白质。人们幼年时,骨胶原蛋白含量较高,可以很好地维持骨骼的柔韧性。所以在孩童时代,我们很少出现摔倒后骨折的现象。而到了老年,骨骼中的无机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下降,骨骼的柔韧性降低,脆性增加,摔倒后就很容易骨折。这个时候,人体就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来增加骨骼的柔韧性。如果钙的摄入量一直达不到身体的需要量,会造成骨小梁变细,而蛋白质的缺乏,则会使得骨小梁变得稀疏。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必须在补钙的基础上再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老年人常常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所以在选择蛋白质的时候应尽量选择优质蛋白,比如新鲜的鱼类、大豆等。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代谢,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催化剂。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身体各系统代谢不畅会引起食欲不振,从而更加影响营养摄入,使得机体运转代谢能量更加不足,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没有B族维生素的参与,补钙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补钙的同时也要增加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食物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会受到加工方式的影响,比如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类食物的谷壳和糊粉层中。食物加工得越精细,我们获取到的维生素B1就越少。因此,老年朋友们可以适当地食用一些粗粮,比如燕麦、玉米、小米等等。此外,B族维生素还关系到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健康,缺乏B族维生素会令人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或暴躁易怒等。因此B族维生素也被称为“快乐维生素”。
●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在我们身体中的吸收和转运。当血液中钙的水平降低时,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将钙从骨骼中动员出来,在小肠中促进钙与蛋白质的合成,增加钙的吸收。在补充钙质以后,血液中的钙浓度升高,维生素D可以促进甲状旁腺激素产生降钙素,使钙质沉积在骨骼中。补充维生素D最好的来源是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但隔着玻璃晒太阳达不到效果。应该通过户外活动来增加阳光的照射,运动的时候可以尽量裸露皮肤。夏季时,裸露手臂和颈部在户外锻炼15到35分钟,就能获取到充足的维生素D。
调理肠胃可助补钙事倍功半
是不是在饮食中增加了蛋白质、钙、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就能减轻骨质疏松的症状,让骨骼更加健康?这也不一定。如果肠胃吸收不好,补充再多营养物质也无济于事。所以调理好肠胃,增加其吸收能力就变得刻不容缓。调理肠胃,离不开两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一种专门用来修复小肠黏膜绒毛的物质。我们吃进去的所有食物,都是在小肠中完成营养物质吸收的。如果小肠黏膜绒毛受损,会直接降低小肠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也就是无论我们吃多少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身体依然会很瘦弱。如果您的身体偏瘦,并且属于那种怎么吃都不胖的体形,就要注意是否是小肠的吸收能力出现了问题。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吸水膨胀后,有利于粪便的排出,从而减少便秘乃至结肠癌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在所难免。只要您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摄入富含钙、蛋白质、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多晒晒太阳,骨质疏松的情况就会大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