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西沙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chuanq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幸运,我到过西沙。
  其实我在西沙海域船上已经很多次了。它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纯粹、透明。说它干净,是因为这里的海面基本不带杂质,水深的地方呈现天蓝色,水浅的地方色彩则在纯净的蓝色和浅绿色之间变幻。说实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想找一个干净一点的地方已经很不容易了;说它纯粹,主要还是因为人的迹象少了或者没有了,就是纯粹的海水和纯粹的蓝天,以及白色的飘荡的云彩;说它透明,当然是对晴天来说了,这种感觉是一种心境,不大适合用语言来表达。
  这次却是从空中去的。飞机从三亚起飞,机上所有人员都有些激动,这是河山,这是祖国领土赋予公民应有的自豪感,我也是。每一个舷窗都有几个人争着向外看,惊叹外面的世界。天啊,这美丽非但没有视觉上的灰色,而且超出我们的意料:蓝色的天空和大海作为底色,白云悠闲地浮着,而我们正好浮在白云之上。
  最先见到的是七连屿。它实际上就是连成一串的礁盘,有七个具体的形状,所以叫七连屿。如果从海上去,受视觉所限,它们就没有这么美丽了。它们就那样浮在海面上,礁盘上泛着斑斓的色彩,周围被白色的似乎凝固的海浪包围着,它们就是海面上的珍珠。
  


  近一个小时,我们看到了西沙群岛的第一大岛——永兴岛以及附近的石岛。因为永兴岛上满是绿色的植被,所以从空中看下去,怎么都会想起一个词:海上有仙山。
  还没有看够,飞机就降落了。
  其实西沙群岛的地理和历史情况我们早就了然于胸了。从历史来讲,包括西沙群岛南海诸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东汉杨孚《异物志》中就把南海的暗沙和暗礁称为“磁石”。唐宋时,我国历史地理著作中把西沙、南沙群岛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等。元代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委派当时著名的天文地理学家郭守敬到南海进行天文测量。明清两代地方政府编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和《石州志》记载:“万州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千里长沙”就是现在的西沙群岛,而“万里石塘”,就是现在的南沙群岛,当时属万州(今南海省万宁、陵水境)管辖。清光绪九年(1883年)德国曾对西沙、南沙群岛进行调查测量,清政府当即向德国提出抗议,德国被迫停止调查测量。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海军官兵100余人前往西沙群岛逐岛查勘,命名刻碑,重申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海诸岛一度为日本人侵占。日本投降以后,中国政府1946年委派高级官员张君然等分乘军舰多艘,分别前往东沙、西沙、南沙群岛进行接收,重竖石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继续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从地理上来讲,西沙群岛并不仅仅是我们从空中看到的那一点点。实际上,从东北向西南,它在长250公里,宽为150公里的海域内,由45座岛、洲、礁、沙滩组成。东面为宣德群岛,由北岛、石岛和永兴岛等7个岛屿组成;西面是永乐群岛,由金银、中建、珊瑚等8个岛屿组成。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更小的礁岛。
  踏上永兴岛,自然感受到热带地区特有的热情了。因为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岛屿附近海域的水温年变化小。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西沙群岛奇特的景观。虽然是小小的一个岛屿,但感觉就像是一座热带植物园,植物丛生,四季繁茂。外围沙堤上,生长的是海岸桐和草海桐等热带乔木和灌木,它们都是适合在这些特殊的环境。除了天然林,岛上还有我国历代渔民和驻军种植的椰子树,现在已经形成椰子林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堂,据说栖居几十种,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等。但我却少有见到,不知什么原因,一打听,呀,更多的在东岛,那里的海鸟成千上万,终日盘旋飞翔。海上的鸟类中,我们当然更喜欢鲣鸟,在长时间的航行中,它们常常陪伴在我们左右,围着舰艇飞翔,当小飞鱼因为受惊而飞起来的时候,它们就会迅速地俯冲下去,用嘴叼起来享用。海上的渔民们也喜欢鲣鸟,在没有先进的导航仪的年代,鲣鸟据说能在大海中给渔船导航。白天渔民根据鲣鸟集结和寻找食物的方向,驾船扬帆前去撒网捕鱼,傍晚则跟随它们回来附近的海岛屿,因此,渔民们也称鲣鸟为“导航鸟”。
  渔民们喜欢西沙海域,因为这里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渔场。这里有珊瑚鱼类和各种鱼类400余种,是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海藻等几十种。沿着海岸,我们也见到不少渔船。这些鱼类和海产品,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生活在海边,我们也享用了不少,要仔细描述,那就要好多时间了。
  我们在永兴岛上见到一些历史性的人为建筑,除了中国人自己建的之外,还有日本人的炮楼,它记载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在这里,我们陷入了沉思。我在心里想,这页历史我们将永远记着。
  我们把永兴岛和石岛都看遍了,目的是在我们心中尽量留一些它们美丽的感性印象。它的植被是丰富的,它的沙滩是洁白的,它的礁石是奇异的,它的海水是透明的,而我们的心情是激动的。
  然后,我们依依地告别了这座海上仙山。
其他文献
2001年5月20日下午,江泽民主席视察时感叹道:“真是太绝了!是个谜,真是个千古之谜!这真是个宝啊!”并将此地命名为“花山谜窟”。    黄山脚下,风光秀丽的屯溪市郊,一座不起眼的小山腹内,竟然藏着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洞窟群。洞窟群在此静悄悄藏了不知多少岁月,一采药老人失足滑入,从此被发现。  花山谜窟地理位置处在北纬29°39′34"和29°47′7"之间,是北纬30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