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利用课堂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教学质量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从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探索能力。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谈一下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实施。
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空间概念
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一方面强调观察法是生物实验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规范的显微镜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物镜、目镜和反光镜三点成一线,反光镜平面和凹面的使用,1CM左右的观察距离等等。另一方面强调书本上的图例都是以平面图的体现方式,没有体现实际空间概念,我在教学处理中对本实验最后的反馈中没有让学生对观察的细胞结构画图,而是让学生用各色橡皮泥对细胞的各种结构进行表示,这样处理之后,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结构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逐渐强化出空间概念。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被迫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通过实验设计改革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生物课改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许多生物学常见问题,通过实验的验证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并且实验教学的授课效果比呆板的授课过程收益更加明显。但是个别实验没有将问题全面的体现,通过实验的改革创新还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将问题更加全面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实验中,教材上的操作方式只能够体现出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没有将自身因素融入其中,该实验很好的验证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而胚是活的完整的,及度过休眠期这一自身条件没有体现,同时也对实验的结论是否正确和全面带来探讨的空间。在教学中我的处理是将作对照的实验瓶增加至7个,用蚕豆为实验研究对象,123号瓶分别设置水分、空气、温度,4号瓶设置为对照组,5号瓶设置为煮熟的种子,6号瓶设置为胚部分残缺,7号瓶设置为没有度过休眠期的种子。之后分别进行培养,观察最终结果得出结论。这样在理论上能够更加透彻的阐述知识的全面性,但是这样的实验设计中还是会出现可商榷的地方,如6号瓶中胚的部分残缺,如果是胚根、胚轴和胚芽缺失,该瓶中的种子不能够萌发,但是只缺少部分子叶,种子在水培过程中,营养液的培养中还是能够正常萌发,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思考和理解;7号瓶中没有度过休眠期的蚕豆种子如何选择,各种不同种子的休眠期长短等等。
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会得到培养和锻炼,同时还能够逐步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得以加强。实验进行中能否发现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分析和解决,也能够使知识的落实得到明显的收益。
三、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对探究实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创新
新教材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无论是从"素质教育"观念出发,还是为"应试教育"实际考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对遇到的问题加以证明和检验。
在《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教材中系统列举了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作用,在授课过程中,介绍卵壳上气孔的时候,气孔的作用是通气。于是在课前准备中设计了鉴定气孔作用的演示实验,取一枚鸡蛋,在卵壳上钻一个小孔,并通过小孔将内部的卵黄卵白全部取出,只留下卵壳并将卵壳膜撕破,再把较细的吸管插在小孔中,加以固定小孔周围用胶棒密封,吸管中间留下一段红墨水作为标记,上课中将准备好的卵壳放于水中,全部按于水面以下,仔细观察红墨水是否有位置上的改变,如果红墨水出现向上的运动,则能够表明卵壳的气孔具有通气作用,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这一个崭新的探究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思维活跃程度被大大调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将知识内容和实际简单的操作联系起来,并且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测定种子萌发率》实验中,为了将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生活生产联系起来,在安排学生操作中特意设计同一批种子分别在水培条件下萌发率高还是在土培条件下萌发率高,分别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加以观察。选取同一批种子,分别挑选100粒种子,置于土培花盆中和充满培养液的培养皿中,都设置为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下,最终统计萌发的种子数量,计算出种子的萌发率,比较不同培养环境会否对种子的萌发带来影响。此实验的设立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进行良好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强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够脱离开实际生活。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学生大胆的多设计实验,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通过对照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实验都应用对照实验方法。对照实验方法设立唯一的实验变量,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而在设置变量过程中学生经常把握不准,如果能够很好的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够有明显进步。
在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一种情景,将两盆植物分别套上塑料袋加以分析结果,其中一盆塑料袋将整盆植物包括花盆一起套住,另一盆植物将塑料袋套住上方的植物茎处,让学生分析哪个能够得出正确结论。学生们经常不能挑出塑料袋的位置对实验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强调对比的重要性,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找出对比实验组的区别,再加以分析,点出变量的唯一性原则,才能使实验的最终结果具有合理性和正确性。
总之,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由只关注实验结果,转变为注重实验过程,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并且能够加以分析、研究和改进,让对照实验方法的设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思维能力,并且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书坤.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EB/OL].http://www.chez.cn/html/xxgl/jks/jxlw/jxlw_983.html.
作者简介:宋子龙(1984.10-),男,天津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渤海石油第一中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教学质量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从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探索能力。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谈一下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实施。
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空间概念
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一方面强调观察法是生物实验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规范的显微镜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物镜、目镜和反光镜三点成一线,反光镜平面和凹面的使用,1CM左右的观察距离等等。另一方面强调书本上的图例都是以平面图的体现方式,没有体现实际空间概念,我在教学处理中对本实验最后的反馈中没有让学生对观察的细胞结构画图,而是让学生用各色橡皮泥对细胞的各种结构进行表示,这样处理之后,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结构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逐渐强化出空间概念。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被迫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通过实验设计改革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生物课改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许多生物学常见问题,通过实验的验证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并且实验教学的授课效果比呆板的授课过程收益更加明显。但是个别实验没有将问题全面的体现,通过实验的改革创新还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将问题更加全面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实验中,教材上的操作方式只能够体现出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没有将自身因素融入其中,该实验很好的验证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而胚是活的完整的,及度过休眠期这一自身条件没有体现,同时也对实验的结论是否正确和全面带来探讨的空间。在教学中我的处理是将作对照的实验瓶增加至7个,用蚕豆为实验研究对象,123号瓶分别设置水分、空气、温度,4号瓶设置为对照组,5号瓶设置为煮熟的种子,6号瓶设置为胚部分残缺,7号瓶设置为没有度过休眠期的种子。之后分别进行培养,观察最终结果得出结论。这样在理论上能够更加透彻的阐述知识的全面性,但是这样的实验设计中还是会出现可商榷的地方,如6号瓶中胚的部分残缺,如果是胚根、胚轴和胚芽缺失,该瓶中的种子不能够萌发,但是只缺少部分子叶,种子在水培过程中,营养液的培养中还是能够正常萌发,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思考和理解;7号瓶中没有度过休眠期的蚕豆种子如何选择,各种不同种子的休眠期长短等等。
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会得到培养和锻炼,同时还能够逐步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得以加强。实验进行中能否发现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分析和解决,也能够使知识的落实得到明显的收益。
三、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对探究实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创新
新教材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无论是从"素质教育"观念出发,还是为"应试教育"实际考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对遇到的问题加以证明和检验。
在《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教材中系统列举了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作用,在授课过程中,介绍卵壳上气孔的时候,气孔的作用是通气。于是在课前准备中设计了鉴定气孔作用的演示实验,取一枚鸡蛋,在卵壳上钻一个小孔,并通过小孔将内部的卵黄卵白全部取出,只留下卵壳并将卵壳膜撕破,再把较细的吸管插在小孔中,加以固定小孔周围用胶棒密封,吸管中间留下一段红墨水作为标记,上课中将准备好的卵壳放于水中,全部按于水面以下,仔细观察红墨水是否有位置上的改变,如果红墨水出现向上的运动,则能够表明卵壳的气孔具有通气作用,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这一个崭新的探究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思维活跃程度被大大调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将知识内容和实际简单的操作联系起来,并且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测定种子萌发率》实验中,为了将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生活生产联系起来,在安排学生操作中特意设计同一批种子分别在水培条件下萌发率高还是在土培条件下萌发率高,分别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加以观察。选取同一批种子,分别挑选100粒种子,置于土培花盆中和充满培养液的培养皿中,都设置为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下,最终统计萌发的种子数量,计算出种子的萌发率,比较不同培养环境会否对种子的萌发带来影响。此实验的设立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进行良好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强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够脱离开实际生活。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学生大胆的多设计实验,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通过对照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实验都应用对照实验方法。对照实验方法设立唯一的实验变量,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而在设置变量过程中学生经常把握不准,如果能够很好的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够有明显进步。
在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一种情景,将两盆植物分别套上塑料袋加以分析结果,其中一盆塑料袋将整盆植物包括花盆一起套住,另一盆植物将塑料袋套住上方的植物茎处,让学生分析哪个能够得出正确结论。学生们经常不能挑出塑料袋的位置对实验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强调对比的重要性,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找出对比实验组的区别,再加以分析,点出变量的唯一性原则,才能使实验的最终结果具有合理性和正确性。
总之,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由只关注实验结果,转变为注重实验过程,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并且能够加以分析、研究和改进,让对照实验方法的设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思维能力,并且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书坤.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EB/OL].http://www.chez.cn/html/xxgl/jks/jxlw/jxlw_983.html.
作者简介:宋子龙(1984.10-),男,天津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渤海石油第一中学。